文/馮 瑤
《新聞記者培訓教材2013》(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是由柳斌杰同志任主編、蔣建國同志任副主編,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同志負責統稿,一批學有所成的專家共同完成的培訓教材。
這部教材簡明實用,針對性強。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組織全國第五次換發新聞記者證。按照慣例,在換發記者證之前,新聞出版行政部門都將對新聞記者進行一次全國統一培訓,這部教材就是針對這一培訓而專門編寫的。
中國是個媒體大國,在各類新聞類報社、新聞類期刊、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新聞電影制片廠等新聞機構實際從事記者性質工作的人,早已突破百萬,但能夠持證上崗的,在2009年第四次換發記者證時,只有二十四五萬人。因此,這部教材的適時推出,對于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的政策理論和業務素養,壯大新聞記者隊伍,是非常有幫助的。
總的來看,這部教材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理論水平高。該書對于近五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以及新聞理論的最新發展,都進行了有效的吸收,進行了言簡意賅的闡釋和總結。這對于新聞采編人員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和輿論導向,營造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輿論氛圍,是必不可少的指引。
行業標準強。書中全面總結了新聞采編從業人員必須掌握的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以及行業規范,對于他們正確理解自身的職責以及權利、義務,極有益處。應該說,對任何人來說,短時間內了解一個行業的全部規范都是不容易的,但該書卻能重點突出、點面結合地將相關內容講清楚,實為不易。
實用價值大。由于面向的是全體新聞采編工作者,所以該書在編撰時注意到了具體案例的引用和解讀。這些案例都是在新聞采訪實踐中發生過的經典,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借鑒意義。特別要指出的是,作者盡量選取了較新的、影響大的案例,這對于新聞采編工作者們增強切身感受,結合新聞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防微杜漸,都很有好處。
掌握難度低。新聞采編工作者堪稱人類最忙碌的群體之一。如何能夠讓他們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迅速掌握相關的知識和理論呢?該書的編寫者采取了兩個編撰手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最低一級標題均轉化為疑問式,以疑問句來點出問題,然后下文中作答,讓讀者對重點一目了然;其次是精心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幫助讀者強化對書中所談問題的理解。
綜觀全書,這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好用又好讀的專業培訓教材。該書上市后迅速出現供不應求之勢,也很好地表明了其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