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英 王 芳
阿奇霉素靜脈點滴致患者頸項僵硬、頭暈1例報告
王蘭英 王 芳
阿奇霉素;靜脈點滴;不良反應
阿奇霉素是氮雜內酯類抗生素,該藥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多為輕到中度可逆反應。但阿奇霉素不良反應較多,本文論述了1例患者靜脈點滴阿奇霉素后出現的頸項僵硬、頭暈等不良反應,并列舉了阿奇霉素的一些常見不良反應,提醒臨床醫務人員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同一種藥物不同給藥途徑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反應,應予以重視。
患者,男,50歲,漢族,河北省泊頭市人。既往無肝炎、結核、傷寒、瘧疾等傳染病史,也無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入院前10天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無發熱,有咳嗽咳痰,為少量黑色黏液,鼻流清涕,咽痛等癥狀。自行服用阿莫西林和感冒膠囊,以上癥狀好轉?;颊哂?013年6月20日開車過程中突然出現意識恍惚,自覺四肢無力,自主活動困難,惡心未吐,無四肢抽搐,無二便失禁,自訴心中明白,視物欠清,有復視。停車休息約10min后癥狀稍有好轉,然后其開車2h到醫院就診。急診以“意識恍惚原因待查”收入神經科住院。初步診斷:意識恍惚原因待查,癲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體格檢查:除病理反射中雙側Babinski征陽性外,其余均為陰性。醫囑給予參芎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小牛血清去蛋白針10mL,血塞通針400mg,靜脈點滴,患者無不良反應。輔助檢查:頭顱MRA、頭顱MRI平掃;頸、顱血管頻譜多普勒超聲、頸部血管超聲、腦電圖以及各項常規檢查均未見異常。次日,行腰椎穿刺術:腦脊液壓力為 200mmH2O,無色、透明;腦脊液檢查結果:葡萄糖 3.86mmol/L,氯129mmol/L,蛋白 0.32g/L,細胞總數 150×106/L,白細胞計數12×106/L。修正診斷為病毒性腦炎。醫囑給予20%甘露醇125mL靜脈點滴q12h,阿昔洛韋針0.5g,2次/日,阿奇霉素針0.5g,1次/日,肌氨肽苷注射液17.5ml,1次/日,均用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點滴。連續 3天,患者出現頸項僵硬、頭暈等癥狀,中度痛苦,眉頭緊皺,雙眼緊閉,持續 2~3h不適癥狀消失。醫生考慮不適癥狀可能是頸椎病引起,做穴位針刺治療無效。又考慮可能是甘露醇引起,于是停用甘露醇。次日輸液后仍出現上述不適癥狀,于是停用阿奇霉素,再次輸液后未出現不良反應。繼續抗病毒治療1周,患者腦脊液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痊愈出院。
阿奇霉素是氮雜內酯類抗生素,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抗各種敏感菌的感染,并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該品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多為輕到中度可逆反應。但阿奇霉素不良反應較多,常見的不良反應有:①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②皮膚反應:皮疹、瘙癢等;③其它反應:如厭食、頭暈、呼吸困難等。臨床中還觀察到下列不足1%的不良反應:①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胃腸脹氣等;②神經系統:頭痛、嗜睡等;③過敏反應:支氣管哮喘。經詢問該患者用藥史,回答曾多次口服阿奇霉素片,無不適。但此次靜脈點滴阿奇霉素后出現上述不良反應??梢?,患者出現頸項僵硬、頭暈等極有可能是阿奇霉素導致,且與給藥途徑相關。權衡利弊后停用阿奇霉素靜脈點滴。此不良反應少見[2],臨床醫務人員和患者應給予關注,慎用抗生素,切勿濫用抗生素,還要在給藥途徑上予以關注。
[1] 趙軍,李艷秋,陳華芳,等.阿奇霉素聯合痰熱清佐治肺炎支原體肺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02).
[2] 張麗華.靜脈滴注血塞通預防腦梗死復發療效評估[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01).
R595.3
A
1673-5846(2014)01-0221-01
河北省滄州市榮復軍人療養院,河北滄州 0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