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樂
癲癇持續狀態臨床診治分析
李 樂
目的探討癲癇持續狀態(SE)的病因、診斷和治療。方法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8例SE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經治療后,36例患者基本臨床控制發作(94.7%):2h內控制25例,12h內控制8例,24h內控制3例,其中2例患者發作控制后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回訪半年無改善;1例患者無效轉院,1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結論及時有效的控制SE發作,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注重并發癥的治療,可減少SE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
癲癇持續狀態;臨床診治;分析
癲癇持續狀態(Status Epilepticus,SE)是超過大多數癲癇發作類型的患者發作持續時間后,仍未停止的臨床征象,或反復的癲癇發作,在發作間期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未恢復到正常基線[1]。SE是神經內科的急重癥,若不及時控制,則易出現神經元毒性損傷、呼吸循環衰竭,或因并發肺炎、心律失常等導致腦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引起不可逆的損害,從而大大降低患者病后的生活質量,嚴重者會導致生命危險。因此盡可能早的控制SE發作,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注重并發癥的治療,可減少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2]。現將我院收治的38例SE患者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8例SE患者,女15例,男23例,年齡15~69歲,平均40.5歲;其中15~30歲有13例,30~50歲有15例,50歲以上10例。腦梗死12例,腦出血8例,腦外傷5例,結核性腦炎1例,病毒性腦炎5例,腦腫瘤1例,其余6例無明顯病因;既往癲癇病史 21例,其中自行停用抗癲癇藥物者13例,呼吸道、肺部或尿路感染者5例,受到精神刺激者1例,孕婦1例,發病前嗜酒者1例。
1.2 臨床表現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持續狀態25例,陣攣性發作持續狀態7例,肌陣攣發作持續狀態3例,單純部分性運動發作持續狀態3例。所有患者均行腦電圖檢查,其中中度以上異常腦電圖35例,彌漫性棘-慢波明顯增多15例,尖-慢波明顯增多 10例,所有患者均可見部分導聯尖波和棘波增多。
1.3 治療全部患者入院后立即給予低流量吸氧,心電監測,應用壓舌板加毛巾放置口中,防止發作時咬傷舌頭,并注意吸痰,防止窒息,藥物治療上首選地西泮,成人劑量10~20mg,單次劑量不超過20mg,效果不佳時給予生理鹽水500ml+地西泮針50mg靜脈點滴維持,每日劑量不超過100mg,同時注意觀察呼吸變化,若出現呼吸暫停,給予尼可剎米和洛貝林靜脈點滴興奮呼吸,另外,給予苯巴比妥鈉肌肉注射q8h或q6h維持防止再次發作,對于部分難治性癲癇,給予利多卡因 2~4mg/kg加入10%葡萄糖內靜脈點滴,或給予氯硝安定3mg靜脈注射,注意觀察心率。并加用甘露醇和速尿等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最后急查電解質、血氣分析,如有電解質紊亂或代謝性酸中毒者給予對癥處理。
全部38例患者經治療后,36例患者基本臨床控制發作(94.7%):2h內控制25例,12h內控制8例,24h內控制3例,其中有2例患者發作控制后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回訪半年無改善;1例患者無效轉院,1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癲癇持續狀態(SE)作為癲癇的一個特殊類型,按病因可分為繼發性和特發性。繼發性癲癇可由皮質發育障礙、腦瘤、頭部外傷、腦血管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引起,在本組患者中,以腦血管疾病作為病因占20例(52.6%),中樞神經系統感染6例(15.8%),提示位居SE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的重要病因,與臨床文獻大多數報道的基本相符,而在治療SE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原發病的治療,達到較長時間有效控制目的[3]。既往癲癇病史的患者中,有 13例(61.9%)自行停藥,引發了更為嚴重的SE,必須做好宣教,強調持續服藥的重要性。特發性癲癇的病因目前傾向于是基因突變和部分先天因素所導致,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在本組患者中占6例(15.8%)。
癲癇持續狀態(SE)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發作持續時間,但因為大多數癲癇患者發作持續時間無法確定,一般來說連續癲癇發作超過5min就是癲癇持續狀態。結合腦電圖結果,如果在發作間期出現癇樣放電,如廣泛的棘-慢波和尖-慢波明顯增多,則對SE有輔助的診斷意義,但需要排除其它非癲癇性發作性疾病。在本次研究中,有35例的患者均為中重度異常腦電圖,占92.1%,突顯了腦電圖對于癲癇診斷的重要意義。
治療SE的目的在于保持穩定的生命體征和進行心肺功能支持,終止SE發作,以減少對腦部神經元的損傷,盡可能的根除病因,同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癥[4]。由于SE有急性起病且易于引起窒息的特點,所以需要即刻加強保障呼吸道的暢通,注意觀察血氧飽和度,并及時行氣管插管術,必要時應用人工氣囊或呼吸機輔助呼吸,及時建立靜脈通道,若病情控制不理想應及時轉ICU治療。目前公認的終止SE發作的首選藥物是地西泮,首選靜脈推注,必要時應考慮維持靜滴,每天用量不超過100mg為宜。因其可引起呼吸抑制,需注意觀察呼吸情況和血氧飽和度。同時可聯合應用苯巴比妥鈉,效果更佳。地西泮的作用機理主要是增強了突觸前抑制,抑制皮質-丘腦和邊緣系統的致癇灶引起癲癇活動的擴散,而苯巴比妥的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了中樞神經系統單突觸和多突觸的傳遞。兩者聯用有增強抑制作用的效果。上述兩種藥物控制效果不理想,加用了氯硝安定或利多卡因,除 1例患者因家屬當日要求轉院,未能觀察足夠長的時間外,其他患者均最后成功控制了SE發作。但利多卡因可引起心律失常,需要注意監測心電圖,若出現 P-R間期延長或QRS波增寬,或出現其它心律失常的患者應立即停用,如原有嚴重心傳導阻滯的患者則應禁用。腦水腫為癲癇持續狀態常見并發癥,甘露醇和速尿聯用效果佳,但如果患者合并心衰或腎功能衰竭,則應慎用甘露醇,因其加重了心臟和腎臟的負擔。如出現高熱、代謝性酸中毒、高滲狀態者應及時處理和糾正,并需注意給以營養支持治療。感染也是本組SE患者常見的誘因和并發癥,38例患者中有5例呼吸道、肺部或尿路感染者,必須加強抗感染,尤其對于年老或合并其它基礎疾病的患者,如本組SE病例中的1例69歲患者,合并肺部感染,雖經積極的搶救治療,最后仍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為本組唯一死亡病例,提示在積極控制SE發作的同時,必須加強并發癥的治療。另外,有2例患者在當地治療超過12h無效方轉我院治療,最后SE發作控制,但仍留有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回訪無改善,證明及時有效控制SE發作對預后有重要影響。
[1] Shorvon S.Status Epilepticus:its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in children and adults[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2] 張獻,鄭金甌.應用磁共振及彌散張量成像技術對強直-陣攣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腦損害的臨床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3,30(4):359-361.
[3] 林燕妮,朱健清,陸益就.癲癇持續狀態的臨床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6):149-150.
[4] 吳江,賈建平,崔麗英.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301-308.
R742.1
A
1673-5846(2014)01-0269-02
廣西浦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廣西欽州 5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