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英
新型局部封閉在神經外科靜脈外滲的觀察
王廷英
目的探討新型局部封閉在神經外科靜脈外滲的觀察。方法將90例靜脈外滲的患者按順序單雙號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采用50%硫酸鎂濕熱敷,觀察組采用蜘蛛網同心圓型局部封閉法。比較兩組護理結果。結果觀察組局部封閉4h紅、熱、痛明顯減輕45例,次日紅、腫、熱、痛全部消退45例。對照組采用50%硫酸鎂濕熱敷當日紅、腫、熱、痛消退不明顯45例,次日腫部分消退,紅、熱、疼痛減輕40例,第3日紅、腫、熱、痛較次日減輕38例,1周后完全消退45例。兩組比較,對照組耗材多,即大量硫酸鎂及大量無菌紗布,而且病程長,患者承受的痛苦時間長,影響肢體或身體移動,在生活上不方便。而觀察組只操作一次,用時短,耗材少,患者承受病痛的過程短,也不影響身體或肢體移動。結論新型局部封閉在神經外科靜脈外滲中效果顯著。
新型;局部封閉;靜脈外滲;觀察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和搶救生命而有效的給藥途徑。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輸液外滲,可引起局部皮膚及組織損傷[1],輕者可表現為局部組織紅、腫、熱、痛;重者導致組織潰瘍、壞死,甚至影響給藥,加重患者的痛苦,更加重了患者及家屬的不滿情緒,從而造成醫療糾紛的隱患。而神經外科患者因頭部損傷意識障礙,輸液過程得不到很好的配合;再則根據疾病的需要,輸液藥物種類繁多,輸液持續時間長;藥物濃度、酸堿度及滲透壓不同及藥物間存在配伍禁忌,所以多管輸液;另外,由于一些藥物如 20%甘露醇、七葉皂、脂肪乳等對血管有較強的刺激性;特殊個體對藥物刺激敏感;患者主動或被動改變體位;老年患者血管彈性差;氣候寒冷,藥物與身體的溫差大;以及長期靜脈留置針等。這些均易引起患者不適造成靜脈外滲。因此,如果能夠采取正確預防和有效的處理措施,會減少對患者身心上的傷害,從而可提高護理質量。為此筆者采取新型局部封閉法比以往常規局部濕熱敷法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1年3月~2013年6月神經外科住院患者靜脈外滲90例臨床資料,其中男65例,女25例,意識障礙63例,意識清楚27例,15~40歲45例,41~85歲55例,20%甘露醇、七葉皂,脂肪乳靜脈外滲共50例,其它藥物靜脈外滲40例,冬天55例,其它季節35例,多靜脈通道50例,單靜脈通道40例,靜脈留置針80例。將90例患者按順序分為單號對照組、雙號觀察組各45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器材硫酸鎂晶體,溫度計,50°水,無菌紗布,一次性10ml注射器(針根長度3cm),碘伏,無菌棉簽,2%利多卡因5ml,滅菌用水5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
1.3 方法對照組采取 50%硫酸鎂中濕熱敷法,觀察組采取 0.5%~1.0%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局部蜘蛛網型封閉法環形封閉法。發現或疑似外滲情況時,首先立即停止給藥,抽吸外滲的藥液后拔針。與患者或家屬溝通,詢問有無相應藥物過敏史,過敏者不作為觀察對象,講明該項操作的作用和目的,得到患者的同意使其取得配合。對照組用50%硫酸鎂濕熱敷。用無菌紗布置于配制好的50°的50%硫酸鎂中,擰干至不滴液為標準,貼于外滲部位,保持紗布濕潤,每 10~20分鐘更換 1次,以促進局部組織水腫吸收消退,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觀察組采取0.5%~1.0%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局部新型環形封閉法。利多卡因可能作為激肽重要的穩定劑起到阻斷疼痛的作用,有鎮痛、輕微血管擴張作用。地塞米松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作用,可減少炎癥擴散,抑制炎性細胞肽的合成和阻滯磷酸脂酶A2的活性作用,中斷產生疼痛的持續性神經沖動起到鎮痛作用。以靜脈外滲范圍確定局部封閉穿刺點及次數,避開血管神經豐富的位置。以半徑>5cm<7cm為圓心作為穿刺點,靜脈外滲范圍半徑>10cm的作相連兩個穿刺點。根據外滲半徑長短確定進針長度、注藥劑量及注藥次數。用碘伏以靜脈外滲范圍中心為頂點消毒,消毒范圍以穿刺點為圓心,直徑>5cm,待干。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抽2%利多卡因5ml+滅菌用水5ml配制成 1%利多卡因藥液,再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排氣后以消毒中心為穿刺點 30°進針,到達皮下后沿皮下方向平行進針,外滲半徑>5cm<7cm者進針長度2.5~2.7cm,針根外露0.3~0.5cm,回抽無血后推注藥液0.5ml,注射器后退1cm,回抽無血后推注藥液0.4ml,后退1.5cm,回抽無血后推注剩余藥液0.3ml。把針退至穿刺點,針斜面不退出而沒于皮下,旋轉方向大約72(360/5),依次五個方向進針推注藥液。拔針后按壓穿刺點5~10min,針眼不滲藥液為止。穿刺過后的想象圖形形成一個蜘蛛網同心圓,離圓心越遠,推注藥液越多,離圓心越近,推注藥液越少。
對照組采用50%硫酸鎂濕熱敷當日紅、腫、熱、痛消退不明顯45例,次日紅、熱、熱、痛減輕40例,第3日紅、腫、熱、痛較次日減輕38例,逐日較前減輕,1周后完全消退45例。而觀察組用0.5%~1.0%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新型局部封閉后4h紅、熱、痛明顯減輕45例,次日紅、腫、熱、痛完全消退45例。
對照組用50%硫酸鎂濕熱敷既費時間,又耗材料。即大量硫酸鎂及大量無菌紗布,而且病程長,患者承受的痛苦時間長,影響肢體或身體移動,在生活上不方便。而觀察組只操作一次,用時短,耗材少,患者承受病痛的過程短,也不影響身體或肢體移動。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方便、經濟、優越,是靜脈外滲值得信賴的治療方法。綜上所述,觀察組是值得采納的方法。當然,切勿因有靜脈外滲而忽視其預防,靜脈輸液無靜脈外滲才是護理工作的最終目的。
[1] 沈君霞.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及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 (21):3296.
R472
A
1673-5846(2014)01-0279-02
貴州省銅仁市人民醫院二醫片區,貴州銅仁 5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