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愛民 李 靜 馬 晶
ICU護理中舒適護理應用效果分析
邢愛民 李 靜 馬 晶
目的研究分析在ICU的護理過程中運用舒適護理的成效。方法將在我院ICU治療的200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在治療中給予傳統的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治療中給予舒適的護理方法。根據兩組患者的護理臨床狀態,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在應用舒適度護理后,其焦慮、不安、恐慌等心理狀態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而對護理過程的滿意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結論在對ICU患者進行護理時運用舒適護理可有效幫助患者緩解焦慮、不安、恐慌等心理狀態,并且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高,有效的提升了護理治療。
舒適護理;ICU護理
ICU是一個對重癥患者全面治療護理的病房。一般重癥監護患者為突發疾病或病危患者,在臨床中,ICU患者常會出現很多心理問題如焦慮、不安、恐慌等,且不良的心理情緒不會隨著疾病的緩解而消失,持續時間較長[1]。這種心理狀態也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甚至會加重病情,舒適度和預后效果比較差。在護理學理論中,舒適是指患者不承受疾病的折磨,心態和精神均呈現放松自在的狀態,而對良好狀態造成影響的因素均為不舒適。抽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ICU患者200例,對其臨床護理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選取我院 2011年 5月~2012年5月ICU患者200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8~82歲,平均年齡5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65例,女35例,年齡10~81歲,平均年齡58歲。全部患者均神志清晰。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在治療中給予傳統的護理方法,即一般護理和重癥監護室的傳統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治療中給予舒適的護理方法,即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針對患者出現的不同情況,制訂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及相應的護理方法,包括衣食住行的舒適護理、女性患者特殊期的舒適護理、心理狀態的舒適護理等。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效果應用SAS量表,對患者出現的心理狀態如焦慮、不安、恐慌等問題進行評定,并回訪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2.1 心理狀態評定在觀察組100患者中,運用舒適護理前的心理狀態值是(51.32±5.61),經舒適護理后為(38.6±3.25);對照組的100例患者在護理干預前的心理狀態值為(52.02±5.35),經護理后為(52.20±6.58)。
2.2 滿意程度比較在觀察組患者中,有91例患者對舒適護理感到滿意,有8例患者基本滿意,有1例患者不滿意,滿意程度為99%;對照組的患者中,有29例患者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有40例患者基本滿意,有31例患者感到不滿意,滿意度為69%。觀察組患者在應用了舒適度護理后,其焦慮、不安、恐慌等心理狀態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而對護理過程的滿意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
3.1 患者產生不舒適的原因重癥監護病房的環境和各種聲音,像是儀器設備的聲音、患者的病痛聲音、病房內光線等問題都是影響患者出現不舒適的原因。患者會出現不同的心理障礙,如焦慮、不安、恐慌等。總結患者出現不舒適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生理原因,均為病情嚴重的重癥患者,其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且在治療中有多的檢查和操作,都會對患者造成疼痛、不安等多種不適。所以,常會導致患者心律失常、血壓不穩定等,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煩躁、易怒等情緒;二是心理問題因素,即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而ICU患者常有無法正常與人交流的問題,在此情況下,患者經常會伴有不安、抑郁等心理問題,嚴重的沒有安全感,失去信心[2]。
3.2 舒適護理的模式舒適護理工作是由護理工作人員根據患者所表現出的不同情況,引起不舒適的因素,而最終制訂的針對性護理方法。它是一種幫助患者心理及生理上均達到一種放松、舒適的狀態,降低了患者的不舒適度。所以,護理工作人員在應用傳統常規的護理方法時,要加強對患者心理、生理各方面的護理,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和舒適度。
3.3 舒適護理的注意事項舒適護理是一種有針對性及全面性的護理方法。其內容包含護理病房的光線、溫度、濕度,都要保持患者最適宜的狀態。并要求病房環境安靜,避免噪聲影響患者。一般日間噪音值要在40dB以下,夜間要控制在20dB以下[3]。給予患者睡前護理,如熱水泡腳,注意患者睡眠等;多與患者溝通,善于傾聽,多給予鼓勵與支持,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
在本組患者中,觀察組應用了舒適護理,其在患者的心理狀態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滿意程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在ICU護理的過程中,有效的應用舒適護理可降低患者出現不良情緒的概率,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并且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較高,有效的提升了護理效果,值得推廣。
[1] 郭曉煥.舒適護理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8(01):172.
[2] 張玉清.人性化服務在 ICU護理中的應用[J].青海醫藥雜志, 2007(04):203.
[3] 羅滟.ICU 護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當代護士,2003 (05):98.
R473.6
A
1673-5846(2014)01-0363-02
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