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麗
手足口病是一種以臀部皮疹、手足皮疹、口腔炎、發熱為臨床表現的腸道病毒感染傳染病,多出現在夏秋季,也易出現在嬰幼兒人群;主要經咽喉分泌物排出或經糞口途徑傳播病毒,可在社區、幼兒園、集體中引起流行[1]。重癥手足口患者兒可并發心肌炎、呼吸道感染、急性弛緩性麻痹、無菌性腦膜炎、腦炎等,易出現死亡。本文就手足口病并發腦炎287例進行臨床分析,并探討護理體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1月到2013年1月所收治的手足口病并發腦炎患兒287例,女87例,其中男200例,平均年齡25.2個月,年齡最大6歲,最小6個月。
1.2 臨床表現
1.2.1 主要癥狀 本組患兒中有279例出現發熱現象,平均發熱時間為(3.26±1.55)d。98例驚跳,165例肢體抖動,同時5例抽搐、38例頭痛、75例嘔吐、35例有肢體抖動和驚跳。
1.2.2 癥狀結合體征 176例患兒同時有巴氏征陽性、驚跳/肢抖、發熱,三項均無者0例。
1.3 實驗室檢查
1.3.1 血常規 外周血白細胞(WBC)平均為(10.83±4.51)×109/L,其中淋巴細胞比例為(39.76±14.22)%,中性粒細胞比例為(50.91±18.38)%。
1.3.2 腦電圖 本組全部患兒都行普通腦電圖檢查,表現異常者有59例(20.6%),臨床表現為清醒期背景慢化、睡眠紡錘波減弱。
1.4 方法 患兒均符合HFMD診斷標準(2008年版)(國家衛生管理部門專家組制定)[2],均行腰椎穿刺術,異常者為腦脊液細胞數以>0.015×109/L。
2.1 消毒隔離 患兒一旦被確診為手足口病并發腦炎,應在第一時間內隔離患兒,將其置于溫濕度適宜、潔凈、空氣流通的病房內,隔離時間通常為7~10 d,解除隔離有三個標準,分別是水皰結痂脫落、皮疹基本消退、體溫恢復正常。醫護人員要徹底清洗患兒的各種用具,必要時可利用陽光暴曬[2]。
2.2 心理護理 部分患兒因嚴重恐懼而使得心率增快、血壓迅速上升,針對這種現象,護理人員需取笑患兒,與其進行親切交談和熱情溝通,并創造一個舒適的病房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溫度保持在22~25 ℃,使其能在治療正式開始前回復心率及血壓水平。醫護人員還可適時給患兒表揚,多鼓勵其進食,確保患兒情緒穩定,以爭取早日康復。
2.3 一般護理
2.3.1 口腔護理 鼓勵患兒多次喂水,盡量不采用腐蝕性溶液或刺激性溶液來漱口,保持患兒口腔清潔。對于患兒口腔潰瘍,需及時涂藥,并仔細觀察患兒的口腔黏膜有無糜爛及其他改變[3]。
2.3.2 皮膚護理 患兒所睡的床鋪要干燥、平整,衣服要柔軟、寬大,被褥、衣服務必要保持清潔,同時要對患兒的大小便予以及時清理,勤換尿布,可有效地防止出現皮疹感染。
2.3.3 飲食護理 以患兒個人飲食習慣為基礎,綜合考慮患兒的活動強度、實際體質量、病情程度、身高、 年齡、季節等情況來控制每日攝入的總熱量,對飲食進行合理安排,定時定量定餐。以優質蛋白為主,10%~20%的總熱量應該由蛋白質來供給,其中植物類蛋白、動物類蛋白各占一半;不超過30%的總熱量應該由脂肪來供給,50%~55%的總熱量應該由主食類食品來供給。每日攝入25~30 g膳食纖維、2~3 g鈉鹽;為有效地維持患兒的礦物質、維生素攝入,應該要多食用新鮮蔬菜、干豆、粗糧等。
本組患兒均應用甘露醇、人免疫球蛋白(IVIG)、地塞米松、人血白蛋白、甲潑尼龍等藥物進行治療,治療7~14 d痊愈出院,患兒及其家屬對于護理措施的滿意率為100.0%。
在祖國醫學中,手足口病屬于“溫病”“時疫”的范疇,其具有極強的流行性和傳染性,具有季節性、暴發性、突然性的特點[4]。陳賢楠和卓志強[5]研究認為:心脾積熱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機,由于小兒過食肥甘厚味,飲食不節,素體內外交爭、心經火盛、濕熱內蘊,心經之火發口瘡,并且還有可能出現煩躁、拒食、口痛、流涎、咽痛等癥狀。手足口病的病位在“三臟”,即心、脾、肺。故治療以清心瀉脾、清熱解毒為主[3]。手足口患者兒常會并發腦炎,病死率達0.26‰。目前國內外醫學界無較為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來治療手足口病并發腦炎患者,主要都是通過細心護理和對癥治療來降低病死率、防治并發癥。即目前對于預防手足口病的流行和發生,無有效、安全的疫苗[6]。
總之,要充分重視手足口病并發腦炎,一旦確診,應該在第一時間予以早期干預,如及時消毒患兒污染的公共玩具、物品、及時隔離患兒、嚴密觀察病情、控制高體溫等,確?;純耗軌蝽樌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07-808.
[2] 趙成松,趙順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況和應對策略[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9,24(6):419-419.
[3] 呂為萍,李建有.炎琥寧治療手足口病250例療效觀察[J]. 實用醫技雜志,2006,(13)17:3027-3028.
[4] 馮云,張文宏.腸道病毒71型及其相關疾病研究進展[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8,26(7):396-396.
[5] 陳賢楠,卓志強.關于手足口患者兒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問題及答復[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8):640-640.
[6] 趙洪啟,孫艷艷,單振敏,等.喜炎平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10):3986-3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