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林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各類意外創傷事故層出不窮,已經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地危害。急救護理及時與否、措施正確與否,都對降低傷殘率和病死亡率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本文就52例創傷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護理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所收治的52例創傷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最大年齡為68歲,最小為15歲,平均(37.6±1.3)歲,女16例,男36例。損傷分類:21例為開放性損傷,31例為閉合性損傷;損傷原因:34例患者為交通意外傷,9例患者為高空墜落傷,7例患者為銳器傷,2例患者為其他損傷。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急救過程中最主要、最基礎的措施就是要盡量保持呼吸道通暢[1]。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檢查,將其呼吸道內分泌物、痰液、嘔吐物、血液迅速清理干凈;若患者出現氣管斷裂、喉頭水腫等情況,護士要配合醫師現場做氣管切開;昏迷患者可基于其血氣分析結果和呼吸情況來對給氧時間和氧濃度予以適當調節。
2.2 迅速補充血容量
2.2.1 正確選擇靜脈通道 應選擇如胸部、頭部等遠離受傷部位的靜脈血管,四肢受傷者選擇頸外靜脈,下肢、盆腔、腹部受傷者選擇上肢靜脈,上肢受傷者選擇下肢靜脈;靜脈通道要有2條以上[2]。也可以在大隱靜脈、肘正中靜脈等淺表大靜脈處用12~16號套管針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道,必要時還可以切開靜脈[3]。
2.2.2 液體復蘇 液體復蘇多以晶體液為主,輔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代血漿等[4]。對嚴重休克患者,其早期復蘇的監測指標應為尿量、中心靜脈壓、心率、血壓,并且輸入2 000 ml平衡液。絕大多數創傷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出血所致,因此,醫護人員要提前做好輸血的準備。
2.3 體位護理 為了利于呼吸的通暢,避免出現腦水腫,增加回心血量,患者應該取下肢抬高20°~30°、軀干和頭部抬高10°~20°的休克體位或者取平臥位[4];對于休克循環狀態不穩定的患者,盡量避免過多翻身搬動,以免造成休克、血壓波動加重,導致死亡。同時,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密切觀察,脈搏、血壓的測量頻率為每10~15 min/次。若發現患者出現尿少、煩躁不安、頭暈、血壓下降、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心慌等情況,不可搬動患者,應及時進行搶救[5]。
2.4 及時止血 止血方法的選擇要基于出血部位不同而定。高位扎止血帶適用于包扎上下肢開放性傷口,紗布繃帶加壓包扎適用于開放性傷口,紗布填塞加壓包扎適用于廣泛創面出血。及時止血,一方面能夠便于快速做好術前準備,如留置導尿管、備血、備皮、三大皮試(破傷風、青霉素、普魯卡因)試驗等,另一方面能夠便于糾正休克、快速擴容。
2.5 病情觀察
2.5.1 呼吸 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深度、呼吸頻率、呼吸節律。要將分泌物及時清除,保持呼吸道通暢,快速輸液時要盡量避免出現肺水腫,抗休克過程中,應及時機械通氣,避免出現休克肺。
2.5.2 尿量、尿比重 尿量、尿比重能夠較好地反映腎灌流量。應留置導尿管觀察尿顏色、尿比重、尿量,以便于醫護人員評估患者的休克程度。當每小時尿量>30 ml/h表示循環好轉,每小時尿量<30 ml/h則表示醫護人員應加快輸液[6]。
2.5.3 皮膚黏膜、肢端溫度 若患者的皮膚蒼白轉為發紺,說明休克現象未好轉,還有待于進一步治療和觀察;若患者的皮膚發紺減輕轉為溫暖、干燥、紅潤,說明循環好轉。
2.5.4 血壓與脈搏 血壓與脈搏的測量頻率為每15 min 1次。脈壓增大,則表示血管循環功能改善、痙攣緩解;脈壓越小,則表示血管痙攣嚴重。要對脈搏強弱節律、脈搏速率予以密切地注意;脈率過于細弱、不規則或過快,則表示創傷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
本組患者搶救成功率為98.1%,僅1例患者由于搶救無效而死亡;有9例患者在經過急救之后,轉入重癥監護病房予以進一步治療;另外42例患者經急救處理后,直接轉入到醫院手術室行急診手術,均痊愈。
創傷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發病迅速,病情危重。處理原則是預防并發癥,最大限度地搶救患者的生命。首先,醫護人員要及時控制活動性出血等緊急情況,并對液體復蘇、呼吸道梗阻進行及時處理,防止損傷進一步加重。護理人員要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術和豐富的臨床搶救經驗,要定時觀察意識、記錄尿量,定時測脈搏、血壓,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予以嚴密觀察,確保患者在急救過程中導尿、輸血、輸液等各管道通暢,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檢查有無合并傷。同時,要對病情變化和液體出入量予以準確記錄,盡快幫助患者度過休克關。
[1] 楊西寧.多發傷急救護理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51-53.
[2] 史愛珍,姜梅,王藝.創傷性休克急救補液速度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4):302-302.
[3] 戚文濤,劉冬,王剛,等.創傷失血性休克的急救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6):1358-1358.
[4] 顧沛,徐建鳴,高穎.外科護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16-22.
[5] Sidi,A.Treating ischemic left wentricular administered after coronary occlusion in pigs[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07,21(3):400-405.
[6] Kosenko,F.Glutamine content in brain:modulation by MDA receptors and nitric oxide[J].Neurochem Int,2003,43(4-5):49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