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2013年11月14日)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從“基礎性”調整為“決定性”,無疑是一次思想的跨越。“決定性”意味著,在今后資源配置過程中,政府將不能再對市場進行過度干預,而必須放權于市場,放手于社會,讓市場決定社會資源的配置。而政府則側重于做好規則的制定和市場秩序的維護工作,為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從“基礎性”到“決定性”,政府放權的信號已經非常明確,關鍵就要看各項具體措施如何制定、如何落實、如何發揮效率。如果各項措施到位,政府的放權工作也就算到位,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也就能夠發揮。
(《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11月11日)
上海自貿區的使命,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服務業的開放和服務業的規制,第二,貨物貿易的便利化,第三,對投資準入管理體制的改革。前30年我們在推動工業化,今天看來,原有的發展模式存在很大的不足,其中突出的結構性問題,就是中國服務業嚴重滯后,涉及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對外開放不足,不能及時引進服務業理念、業態、管理,第二是對內管制過度,抑制創新,不利于服務業的創新,所以我們要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樣的局部地區探討,怎么能夠通過服務業的開放和服務業規制管理的改革來引進新的服務業發展的理念。
(《每日經濟新聞》2013年11月14日)
三中全會的核心任務是“跳出周期看結構,跳出短期看長期”,要在提高要素生產率上做文章,無論是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還是國企改革、政府行政體制改革都是從“權力重新分配、資源重新配置”的角度出發,釋放增長活力。三中全會值得關注的是將以全面市場化改革為主線,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與此同時,政府自身的角色也發生著巨大轉變,政府必須承擔更大的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責任,政府、市場、社會更良性互動所創造的生產力空間將是中國新一輪改革紅利的根本所在。
(《中國青年報》2013年11月21日)
個稅的開征,沒有達到調節貧富不均的目的,相反卻成了名副其實的“劫貧濟富”的斂財工具。目前的個人所得稅法本身存在著缺陷,如納稅主體的確定缺乏科學性,又如免征對象和范圍存在很大的漏洞等。更主要的是,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工資,直接就抵扣了,而富裕階層由于自身的優勢,收入多元化,極易以各種形式逃避納稅,加之一些行業、部門鉆法律的空子,故意加大免征部分的收入比重,從而達到“合法”避稅的目的。因此,當物價抬高了生活成本,工資實際購買力大幅度貶值的時候,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模式就有可能成為劫貧濟富的工具。
(《中國經濟周刊》2013年11月25日)
管理和保留人才對中國公司格外重要。成功的收購方都會在交易結束前便實施嚴密的人才保留計劃,以保留新收購企業中最為優秀的人才。對于那些為了獲得某種“能力”而進行的并購交易,因為所收購的資產往往是無形的,很有可能隨著關鍵員工的離開而蕩然無存。并購是企業實現快速增長的重要手段。但是,成功簽訂并購協議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對于有效進行并購后整合,中國企業需要給予充分重視,其中,“人”是最復雜,最需要關注的領域。需要從機制及人員整合方面及早做出相應的準備,以確保并購戰略目標的成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