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瑞
無論是院前急救還是院內搶救,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院內救治工作都離不開患者的轉運,尤其是目前交通業發達,隨著“120”急救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大量的救治工作被前伸到呼救現場,救治過程中患者的安全、快捷的轉運在急救管理工作中甚為重要[1]。管理者要加強患者安全管理,病區的醫護人員要確?;颊叩霓D運安全,轉運過程中護理不當會造成嚴重的醫療護理不良事件。
1.1 人工氣道的移位、氣道阻塞 在轉運環節,由于患者躁動以及搬運不當,導致其管道出現扭曲甚至脫落,而在轉運過程當中,長時間顛簸也使患者氣道內的分泌物大幅增多,導致其氣道阻塞。
1.2 氧氣的供給量不足 與院內轉運時,均會予以應用氧氣枕,就可能會折彎供養管道,加之轉運人員工作疏忽,未能及時的發現,導致氧氣的供給量不足。
1.3 轉運流程、陪送人員的基本組成均不合理 若安排進修人員、實習生護送患者,然而其操作能力有限,未能準確的搬運患者,并且不能及時發現其異常情況。大多護送人員均未接受過專業培訓,因此操作技能十分有限。
2.1 轉運人員基本要求 承擔轉運工作的護理人員除了要求責任心之外,還必須具備一定判斷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問題處理能力等。若患者的生命體征明顯不平穩,則應安排2名護理人員陪同,并由當班醫師共同護送。
2.2 心理護理 在正式轉運之前,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檢查目的、存在風險以及相關措施,最大限度取得其配合。一般情況下,氣管插管后,會出現暫時性的失語癥狀,導致患者無法明確表述自身意愿。再加之轉運之前會約束患者的肢體,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其帶來恐慌、煩躁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鑒于此,針對氣管插管患者,要求護理人員加強溝通,并嚴格控制自己的語氣,合理把握用詞,使患者能夠認識到氣管插管作用,幫助其樹立治愈信心。
2.3 轉運之前做好準備工作 在正式轉運之前,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測量其生命體征,針對已昏迷患者,需予以加帶手腕帶,并嚴格把握交接班環節。于轉運之5~10 min內,通知對接的各個科室做好準備,向其交代相關準備措施。在實際運送前,需對各種管道進行嚴格檢查,確保其通暢度、緊密度與穩定度,避免管道出現滑脫或扭曲等情況。同時,還需清空尿袋,查看各種營養儀器內儲電池的蓄電情況,確保電量保持充足[2]。此外,還需對患者的呼吸道內殘存的分泌物進行清理,針對血氧飽和程度低、呼吸困難的患者,需提前予以氣管插管,使其氣道始終保持通暢。同時,還需配備便攜式的呼吸機以及人工的呼吸氣囊等設備。
2.4 藥品的準備 轉運患者的設備和藥品一定要準備充分,若危重患者病情一旦發生嚴重變化時,或必須將危重患者進行緊急院內轉運時,轉運風險就會變得更大[3]。如果搶救設備和藥品不完善,轉運危重患者生命發生危險時,則會延誤搶救時機。
3.1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病情變化 安全轉運不僅是急診科危重患者進行搶救時的重要環節,同時還是急救過程中的重要構成要素。因此,給予患者進行安全轉運時,醫務人員應全程陪同,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征的變化,如呼吸、意識、血壓、瞳孔、脈搏等變化,重視患者及患者家屬的主訴,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隨時對癥治療和搶救[4]。
3.2 給予患者氣道護理 當氣管插管已成功建立后,必然會使患者呼吸道改路。此時,呼吸道防御、調節吸入氣體濕度和溫度的能力會有所降低,致使患者所吸入的氣體沒有經過加溫和濕化。在干燥的環境下,支氣管的分泌物粘稠,導致痰液聚集,使呼吸道的阻塞癥狀加重,進而引發肺部感染。針對這類型患者,可直接連接接氧氣袋與氣管插管。針對能夠自主呼吸的患者,根據其呼吸頻率,對呼吸氣囊進行同步擠壓,而針對已經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則需予以輔助呼吸。
待患者已成功轉入至對接科室之后,護理人員還需協助他人安全的運轉患者,使之以最舒適方式的體位躺于病床。同時對其管道進行疏通整理,并予以吸氧及吸痰等措施[5]。最后還需仔細查看氣管插管,檢查其刻度的準確性與穩定程度,以及氣囊內實際充氣量是否能夠滿足患者需求,確?;颊吆粑冀K保持通暢。
一般情況下,若急診科氣管插管患者安全轉運環節出現護理不當的情況,就可能會出現自行性的拔管、脫管、氣管堵塞等情況,給患者帶來巨大的風險性,且不予以及時處理,可能會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鑒于此,給予急診科氣管插管患者實施安全轉運之前,必須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除了使氣管插管處于固定狀態之外,還應清除氣道內的分泌物。而在實際轉運過程中,給予患者病情觀察、心理護理以及氣道護理也顯得十分重要。由此可見,不斷提升急診科氣管插管患者安全轉運整體質量,對于提高搶救的成功率、降低醫療糾紛體具有重要意義。
[1] 乜廣珍,畢越英,王阿莉.下人工氣道的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0):1998-2000.
[2] 高立紅.ICU氣管插管患者的護理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0):1992-1995.
[3] 吳耀建,趙國平,張梅清.急診危重患者者院內安全轉運對策[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8,17(10):1109-1111.
[4] 武淑萍,祁曉磊,田小京.應用人工鼻氣道濕化法減少人工氣道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4):320-322.
[5] 孫雷.如何做到危急重癥患者的安全轉運—在轉運途中呼吸道的安全管理[J].醫療裝備,2010,23(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