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英玲 叢秀玲
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冠心病已成為了主要導致人群死亡的原因,也會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重要疾病造成威脅[1]。臨床上診斷冠心病是冠狀動脈造影術,冠心病治療重要方法就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但會發生并發癥,甚至還有可能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影響[2]。本文就冠狀動脈造影與冠心病介入性治療并發癥原因分析及措施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所收治的677例冠心患者者,女253例,男424例,年齡最大84歲,最小20歲,平均(58±3)歲,其中191例合并高血壓,7例風濕性心瓣膜病,431例高脂血癥,357例單純冠狀動脈造影術,115例糖尿病,274例不穩定型心絞痛和穩定型心絞痛,32例冠狀動脈加左心室造影,259例陳舊性心肌梗塞,25例急性心肌梗塞,288例PCI。
1.2 治療方法 以1%利多卡因做右側橈動脈局麻或者右側腹股溝局麻,注入3 000 U肝素鈉送入左、右冠狀動脈造影導管。冠狀動脈造影要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造影結束后,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決定是否行PCI,經右側腹股溝穿刺者手術結束后拔除動脈鞘且局部壓迫止血,然后用膠布包扎或血管閉合器縫合,沙袋壓迫。局部用止血器壓迫止血,或者用紗布、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止血。造影劑分別為碘海醇、碘普羅胺、威視派克,均為水溶性、低滲透、非離子[3]。
本組患者中有29例出現了術后及術中并發癥。其中7例PCI并發癥,5例單純冠狀動脈造影并發癥。總并發癥發生情況是2例低血壓,3例血管迷走反射,1例快速心律失常,2例急性血管閉塞,4例橈動脈穿刺前臂血腫,2例股動脈穿刺局部血管并發癥,1例造影劑過敏反應,2例心包填塞和冠狀動脈穿孔。
3.1 冠狀動脈痙攣 由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穿刺部位出現較大的疼痛,再加上患者的精神緊張,患者易出現冠狀動脈痙攣,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心電圖異常,應該將導絲、導管迅速撤出。除了由冠狀動脈造影引起的持久心絞痛外,其余大多數冠狀動脈痙攣都能夠通過藥物緩解[4]。
3.2 低血壓 患者出現低血壓,與患者原血漿滲透壓發生變化、外加注射造影劑、術中失血、術前禁食時間過長、精神過度緊張、應用血管擴張藥物、冠狀動脈痙攣心肌收縮無力、導管插入過深等因素有關。在護理過程中藥注意緩解患者緊張的心情,叮囑患者應該忌煙酒,適當飲用牛奶,多食蔬菜及水果,少食多餐,進食低膽固醇、低脂肪、低鹽飲食。每日攝入25~30 g膳食纖維、2~3 g鈉鹽,為了有效地維持患者的礦物質、維生素的攝入,應多食用新鮮蔬菜、干豆、粗糧等。為了維持患者血壓、體質量的穩定,要結合患者的尿量來調整飲水量。應該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來平衡膳食、隨時調整。同時,還要對患者的血壓動態變化進行嚴密觀察,加強監護,備升壓藥物,多飲水[5]。
3.3 急性血管閉塞 據統計,冠心患者者中有2%~10%會出現急性血管閉塞,多是由于血管斑塊脫落、冠脈痙攣、內膜撕裂等,因此,在圍術期應該要合理予以抗凝治療、抗血小板治療。在整個用藥過程中,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予以密切觀察,注意患者有無出現皮膚、口腔黏膜、牙齦等部位出血,同時還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大汗、嚴重胸痛、胸悶等不適,為了讓患者的閉塞血管再通,可行PCI術[6]。
3.4 快速心律失常 快速心律失常出現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對手術產生應激反應,機體產生激素會導致冠狀動脈血供減少、需氧量增加、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另一方面,手術會導致患者出現迷走神經興奮性改變和心肌神經叢損傷。所以,要柔緩操作導管,導引鋼絲也不宜過長。若發現患者出現短陣室速、頻發室性早,應該在第一時間內將導管撤回,終止心律失常。在手術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壓力變化和心電圖變化予以嚴密觀察,患者若出現室顫現象,應該迅速注入鹽酸普羅帕酮、利多卡因等,若患者出現心動過緩,可以植入臨時起搏器或者靜脈滴注阿托品[7]。
3.5 心包填塞和冠狀動脈穿孔 PCI中冠脈穿孔主要表現為透視下心包積血、心影增大,穿孔處造影劑滯留,患者會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增快、胸悶、心悸。一旦患者出現心包填塞和冠狀動脈穿孔,醫護人員應該在第一時間在冠脈穿孔處植入與血管直徑相當的擴張球囊,充盈后至少壓迫10 min,若還出現一定的外溢現象,則應迅速給予魚精蛋白中和肝素。另外,應該行心包穿刺引流來治療明確診斷心包填塞患者,并植入豬尾巴導管,同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引流量進行及時、準確地記錄。
總之,要及時加強冠狀動脈造影與冠心病介入性治療,正確進行治療和護理,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張存新,李孝華,陳嶸.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1000例并發癥分析[J].農墾醫學,2011,33(1):57-59.
[2] 張寶梅,黃織春.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應用Angio-Seal血管閉合器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6,22(5):488-489.
[3] 馬悅光.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1):178-179.
[4] 崔美平,廉哲勛,姜先雁,等.冠心病介入治療并發癥的分析與防治[J].交通醫學,2010,24(1):53-55.
[5] 劉子琦,孫立紅,李金榮.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當代醫學,2009,15(4):101-107.
[6] 陳海威,夏云峰,劉潤梅,等.冠狀動脈造影術后3種股動脈止血方法比較研究[J].人民軍醫,2010(5):358-359.
[7] 羅北捷,沈東,黃黨生,等.535例冠狀動脈造影術的安全性及綜合文獻資料分析[J].感染.炎癥·修復,2010(2):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