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巖 徐鳳和
1青島市市立醫院泌尿外科,山東青島 266011 2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疼痛科,山東青島 26601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疼痛疾病中最常見疾病之一[1],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椎間孔鏡下腰椎間盤摘除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Lumbar discectomy,PELD)
是一種近年來發展的微創治療技術,其中TESSYS椎間孔鏡微創技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麻醉簡便及術后恢復快等明顯的優勢[1-2],適合于保守治療無效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本文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間2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保守治療無效,采用TESSYS椎間孔鏡技術治療,獲得較好近期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20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男139例,女81例,年齡17~82歲,平均(47±20)歲,病程3個月~12年,病變部位:L3-418例,L4-5105例,L5~S180例,L4~S1兩個間盤突出17例;所有患者術前行影像學檢查(X線、CT或核磁共振成像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臨床表現95.5%患者有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癥狀,4.5%主要為腰椎管狹窄癥狀而疼痛不典型癥狀者。
1.2 護理
1.2.1 術前護理
1.2.1.1 疼痛護理 腰腿疼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就診的最常見癥狀,治療前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結合具體情況,可采取理法、按摩、熱敷或冷敷、轉移注意力等方法緩解疼痛,同時根據醫囑給予止痛藥物治療。
1.2.1.2 心理護理 大多數患者對于微創治療缺乏了解,擔心治療效果不佳或不徹底、不安全,所以治療前存在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針對于此,護理人員首先就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講解微創治療 的過程與詳細情況,解答患者的疑問,并特別強調該項技術的先進性與安全性,徹底消除患者對疾病及微創治療的恐懼心理。
1.2.1.3 治療體位及排便的訓練 向患者介紹治療過程側臥腰下墊枕的特殊體位要求,指導患者進行試驗。告知患者腰背肌和腹肌的功能鍛煉方法,使其掌握熟練,以便于治療后腰背肌力量的鍛煉和患者出院后功能后續恢復。因為患者治療后臥床3 d需在床上大小便,提醒患者先行練習,并指導患者飲食,防止患者因術后不習慣在床上排便而發生尿潴留或便秘。
1.2.2 術后護理
1.2.2.1 體位護理 治療后平臥4~6 h,壓迫微創小切口,已達到減少滲血、減輕不良反應的目的。翻身是治療后最早的活動,可以使患者保持舒適臥位,翻身時采用軸位翻身方法,注意保持脊柱整體的穩定性。1.2.2.2 病情觀察 在治療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并記錄;詳細觀察記錄患者有無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特別注意側下肢或下肢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如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還要觀察記錄腰腿痛VAS評分改變。為了預防切口感染及椎間隙感染,每1~2日換藥。1.3 療效評價 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系統)和MacNab評分方法(分四級:優:無痛,無活動限制;良:偶爾腰痛或腿痛,可影響正常生活;可:功能有改善,但有間歇痛,需要改變原來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差:無改善,需要手術治療)。對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1周、3個月、6個月的腰腿痛VAS評分,以及治療后6個月MacNab評分。運用VAS評分法(在10分制的標尺上根據疼痛評定:0分為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l0分為重度疼痛)對疼痛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3 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1.2.3.1 觀察術后感覺運動功能 術后臥床72 h,觀察下肢感覺及運動情況,如翻身、抬腿運動功能疼痛劇烈等異常情況,應立刻通知醫生,根據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
1.2.3.2 腰椎間隙感染判定 一旦發生感染,患者應制動;先行根據經驗應用廣譜抗生素治療,再根據血培養結果應用敏感抗生素。效果不佳時可再次行椎間孔鏡下或手術切開,清理、沖洗、置引流管引流等治療。
1.2.3.3 功能鍛練 告知患者功能鍛煉方法,指導患者進行適度功能訓練,原則是早日鍛煉、循序漸進并持之以恒。在不影響脊柱穩定性的情況下,一般在治療后第1~3天開始,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鍛煉,3 d后鼓勵患者帶腰圍下床逐漸活動。
1.2.3.4 出院指導 為了降低治療后不良反應和并發癥,鞏固已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對患者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加強注意的事項進行指導。出院后不應睡太軟的床,間斷佩帶腰圍(不超過3個月)。堅持腰背肌及肢體功能鍛煉,使患者恢復達到最佳狀態,定期復查。
本組220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87±20)min,平均住院時間(6.8±0.4)d。術前腰腿痛VAS評分(6.3±1.2)分,術后1周(2.9±0.4)分,隨訪術后3個月(1.0±0.2)分,6個月VAS(0.9±0.4)分,與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術后3個月與6個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個月隨訪時MacNab評分優155例,良48例,可15例,差2例(手術治療其中1例感染)。優良率92.3%。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腰椎多發疾病,傳統手術治療具有創傷大、椎旁肌廣泛性剝離導致失神經支配、骨性組織結構的破壞導致脊柱生理結構的穩定性下降等缺點[3]。TESSYS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切除治療具有傷口小(約7~8 mm)、組織損傷少、出血少、手術及住院時間短、治療后恢復快等很多優點,是目前國際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先進的微創技術,能夠摘除無明顯鈣化(甚至不全鈣化)的突出致病的椎間盤組織[2],本文中的結果也充分證實了這一觀點。護理工作在圍術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治療前后每一環節對患者的細致觀察和護理以及功能鍛煉指導,對微創治療的成功和后期功能恢復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重視心理護理[4-5],并通過治療前和治療后的腰腿痛患者VAS評分觀察、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焦慮明顯減輕,以減輕疼痛和不適。治療前體位訓練,治療后功能鍛煉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明顯提高微創治療效果,是治療后患者重返社會、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因素[6]。
總之,TESSYS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安全有效,適用于常見保守治療無效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圍術期間的護理以及住院期間功能鍛煉指導和出院指導,對鞏固患者療效及避免復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吳楠,林欣,潘海濤,等.應用椎間孔鏡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2,33(6):827-832.
[2] Hoogland T,Brekel DK,Schubert M,et a1.Endoscopic transf- oraminal discectomy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prospective, cohort evaluation of 262 consecutive cases[J].Spine (Phila Pa 1976), 2008,33(9):973-978.
[3] Kim MS,Park KW,Hwang C,et a1.Recurrence rate of lumbar dischermiation after open discectomy in active young men[J].Spine, 2009,34(1):24-29.
[4] 張朝躍.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63-64.
[5] Hoogland T,Schuber TM,Miklitz B,et a1.Transforaminal post- emlater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or without the combination of alow dose chymopapai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in 280 consecutive cases[J].Spine,2006,31(24):E890-E897.
[6] 趙偉,李長青,周躍,等.經皮椎間孔鏡下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3):119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