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健
不良事件是護理相關的醫療損傷,在給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引發護理糾紛或事故的事件。發生率是衡量護理管理水平和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防范護理不良事件是醫院護理管理者的一項重要內容[1-2]。護士獨特的工作性質和特點,決定其作為與患者接觸時間最長、最多的群體,任何一項護理活動執行不到位,都可能影響患者的安全,護士在不良事件報告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院通過《護理不良事件調查》問卷,對醫院不良事件報告的認知提供依據[3-5]。現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隨機數字表法從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隨機抽取有護士證書、臨床護理工作1年行匿名調查。調查當時發放自制問卷66份;調查對象分布于門診、急診及住院部的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ICU室、手術室。
1.2 方法 問卷調查法。問卷包括:①一般資料,內容包括年齡、性別、職稱、護齡、學歷、職務、和科室等。②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的認知調查。采用陸秀文和樓建華坤。改編的不良事件報告認知調查問卷,該問卷內容效度為0.89,信度為0.92。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的認知,調查前由調查員給予統一的指導語,向調查對象說明研究目的、意義以及保密的原則,調查時不要求被研究對象填寫地區、單位、姓名。
1.3 統計學方法 調查表核對無誤后,使用SPSS 16.0軟件建立數據文件并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比較的t檢驗,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LSD法;護士不良事件報告認知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元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認知狀況 認知問卷總分(14.23±1.63)分,正確率為68.0%;正確率依次為報告重要性、報告類別、報告流程。3個部分得分、報告正確率。
2.2 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的相關情況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學歷、職務、職稱、科室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認知總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學歷、職務、職稱、護齡、科室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認知各部分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 科室確用8個取值為0或1的啞變量表達,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職務和學歷是影響護士對不良事件報告的主要因素。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認知水平的現狀。
3.1 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認知狀況分析 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的認知水平為中等水平。本調查結果顯示,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的認知水平為中等水平,報告正確率為68.4%,與臺灣范曉寧的結果相同,表明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的目的和意義較清楚,這可能與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積極倡導,說明部分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類別概念不清、不能正確辨別;對發生的一些護理不良事件,若得到及時補救,未對患者產生不良后果或傷害,就不做報告或很少報告,Sanghera等[6-7]發現.正確率最低(43%),說明護士對報告流程相關知識缺乏,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流程的認知缺乏是造成報告障礙的主要原因。
3.2 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的相關情況分析 護士報告認知水平影響因素分析。本結果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年齡、學歷、職務、職稱、護齡、科室的護士良事件報告認知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護士的年齡、護齡、學歷、職稱、職務、科室等對護理不良事件的報告認知均有影響,但多因素分析結界顯示報告水平高于普通護士,因為護士長及以上護理管理崗位人員兼管行政管理與業務管理于一身,更明確護理不良事件的報告的重要性,也勇于面對已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本科及以上護士對護理不良事件的報告認知高于大專學歷護士,可能是教育程度較高的護士知識結構完整,更多地接受了新的護理前沿理念,參加患者安全教學和培訓多,學習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較高,護理管理風險水平較高[8]。綜述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被調查護士護理不良事件主動自愿報告率低,低于美國衛生保健和質量管理局公布的調查數據。發揮多種渠道,規范、簡化報告流程,減少報告的時間和精力,以提高護士報告的自主性;并針對不同人口社會學特征的護士采取相應的教育和培訓措施,提高護士認識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的重要性、正確識別事件類別,發現現存及潛在的護理隱患,明確性準確性和全面性。
[1] Ebright P.R.Themes surrounding novice nurse near-miss and adverse-event situations[J].J Nurs Adm,2004,34(11):531-538.
[2] Cho S.H.The effects of nurse staffing on adverse events,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medical costs[J].Nurs Res, 2003,52(2):71-79.
[3] Roberts M.E. and B.J. Epstein,Optimizing management of hypert- ension with combination therapy:considerations for the nurse practit- ioner[J]. J Cardiovasc Nurs,2009,24(5):380-389.
[4] Bisanzo M.Nurse-administered ketamine sedation in an emer- gency department in rural Uganda[J].Ann Emerg Med,2012,59(4):268-275.
[5] Lightdale J R.Nurse reports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sedation procedures at a pediatric hospital[J].J Perianesth Nurs,2009,24(5):300- 306.
[6] Norton C.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J].Nurs Stand,2012,26(30):42-50.
[7] Clarke T.A review of intensive care nurse staffing practices overseas:what lessons for Australia? [J].Aust Crit Care,1999,12(3):109- 118.
[8] Galbusera V,A.M.Battan and N. Mandelli,The assistance of the ventilated infant:role of the nurs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dot- racheal tube[J].Minerva Pediatr,2010,62(3 Suppl 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