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彪
等級醫院評審中輸血管理與持續改進對輸血工作發展的作用
周文彪
醫院評審;輸血管理與持續改進;輸血發展;作用
隨著社會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和關注,新一輪等級醫院評審旨在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臨床輸血工作在醫療活動中挽救患者生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保證醫療安全的核心內容,結合《等級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及《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欠發達地區醫院借此評審契機,開展輸血管理與持續改進工作,起到加強醫院輸血管理,促進輸血科建設,推動臨床輸血醫學快速發展[1]。欠發達地區二級醫院及部分三級醫院輸血工作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1.1 輸血管理現狀三級醫院均有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二級醫院大多欠缺,參差不齊,并未盡職盡責開展其本職工作。相關規章制度、職責不健全,缺乏監管機制;二級醫院輸血科基本未獨立開展工作,設立在檢驗科內,難以發揮其根本作用;臨床醫師、護士缺少輸血工作的監督檢查及考核體系;醫院將輸血收入納入科室經濟收入核算,刺激多用血。
1.2 輸血科現狀人員不固定,配置不合理,缺少相關知識培訓;專用儀器設備缺少,房屋布局不合理;相關制度、規程、應急預案不健全,缺少突發事件的處置措施。
1.3 臨床科室現狀對輸血工作重視不夠、培訓不足,缺少嚴重輸血不良反應處置措施及能力;輸血適應癥把握不嚴,缺少對輸血前的評估、輸血后的療效評價;輸血標本采集、血液輸注時的核對等關鍵環節核查制度流于形式,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等級評審關系到醫院的聲譽和生死存亡,醫院等級評審是對醫院綜合實力的全面衡量,借此機會進行全面的自我提升。此次等級醫院評審其意義在保障安全、提高質量、改善服務、提高效率。輸血管理與持續改進在等級醫院評審標準中占重要部分,核心條款較多,對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及評審的順利通過,起到關鍵作用,將會引起醫院高度重視和醫務工作者輸血觀念的改變。
評審以PDCA原則,凡事都要有制度、流程、培訓、執行、檢查、評價、反饋、整改、落實、成效[2]。以輸血管理委員會(職能部門)層面、輸血科層面、臨床科室層面三個方面進行規范,從制度、規范、流程、預案的健全,對其制度的培訓學習,認真按制度執行,職能部門的監督檢查、改進,再次培訓學習,再執行改進為法則,提高輸血工作質量。同時以血液制品從血液中心(血站)取血到輸入患者后為主線,對血液經過的每一環節進行規范要求。其主要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2.1 規范設置、建章立制二級以上醫院必須設立輸血科(血庫),并對房屋布局、設施、工作人員數量、結構等做相關要求,對基層醫院不重視輸血科得以有效解決。明確要求成立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規定其人員結構、工作職責等,醫院領導及相關科室主任共同參與輸血管理并承擔責任,便于輸血工作的開展。制訂相關制度、規程、預案等三十余種,保障各層次工作有章可循。
2.2 有制度、有檢查、重改進每章節均有計劃、執行、檢查、整改,注重職能部門的檢查監督,對不足之處進行及時改進后再次檢查,促使工作更加規范。嚴格要求并把握輸血適應癥,明確輸血申請分級管理及大量用血審批制度,有效控制不合理輸血現象。加重臨床輸血效果的管理,結合《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對輸血前的評估、輸血后的效果評價及病程記錄規范作出嚴格要求,并進行考核公示,促使臨床醫師規范、合理用血[3]。
2.3 把握重點,注重核心注重培訓學習,對核心部分進行反復再培訓,核心內容知曉率必須達到100%。對配血標本采集、血液輸注前的核對、血液儲存質量的保障及輸血不良反應處置等危及患者生命的核心內容做出嚴格要求,且必須達到 100%合格,實行單項否決,加重其核心作用。應急預案內容要求全面且需演練,包括醫療、護理、輸血、后勤、車隊等組成,保障遇突發事件做到坦然應對。明確輸血相容性實驗室的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要求,保證輸血科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及可靠性。
各級醫院(特別是欠發達地區、二級醫院),應認真對照《等級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逐項改進,努力使輸血科硬件設施、科室內涵、輸血理念得以提升,促進輸血科的建設,轉變觀念,推動輸血事業的快速發展。
[1] 程勤偵,陳顏,廖菁,等.四川省部分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及輸血科現狀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6):435-43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S].北京,201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S].北京,2012.
R197.3
A
1673-5846(2014)01-0175-02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醫院輸血科,云南楚雄 6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