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調結構 適應發展新常態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新常態”這一重要表述,引發各界的高度關注,越來越多的人用這一概念來分析和解釋中國經濟。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剌激政策消化期,以新常態來表述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并將之上升到戰略高度,這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變化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正在對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模式的轉變產生方向性、決定性的重大影響。
何謂新常態?常態意味著是一種相對較穩定、持續時間較長的發展狀態,而新則意味著與過去的不同。具體講,新常態表現為以下幾個核心特征:一是中高速,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8%的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的最基本特征。二是優結構,產業結構方面,第三產業逐步成為產業主體;需求結構方面,消費需求逐步成為需求主體;城鄉區域結構方面,城鄉區域差距將逐步縮小;收入分配結構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三是新動力,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四是多挑戰,一些不確定性風險顯性化。樓市風險、地方債風險、金融風險等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新常態有著新背景、新條件和新特征,面對新常態,我們要有新轉變,要積極應對、努力適應、全力融入新常態。日前,省廳舉辦廳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擴大會議,陳鐵雄廳長強調,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各級領導干部要善于把握新思想,增強新本領,適應新常態。要有新能力,要注重提高學習能力、謀劃能力、執行能力。要有新擔當,要把各自職能履行好、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要有新狀態,要切實增強政治定力,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進一步改進作風,維護省廳干部整體形象、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求真務實,主動作為,扎實推進新常態下國土資源管理改革創新。
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合一,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濟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我們把握方向、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法寶,與時俱進地適應發展新常態、構筑發展新優勢、提升發展新本領,認真做好新常態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努力取得新成效。一要科學認識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為主要特征的經濟發展新常態。二要研究新常態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新的情況。準確把握“四個變化”:一是土地、礦產供需發生變化,二是土地資源配置和管理發生變化,三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中心發生變化,四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發生變化。三要牢牢把握新常態下國土資源工作重點。努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努力推進城鎮化過程中的土地高效利用;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推進“兩美浙江”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堅持用法治的思維和理念推進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發揮優勢,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在新常態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