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義 顧福斌
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羅正義 顧福斌
2012年,新一屆椒江區委區政府提出了打造“首善之區”戰略目標。加快創建宜居城市是工業化后期城市發展的理想目標之一,是城市間擴大影響、提高競爭力的著力點。“首善之區”首先要有“首善”的環境,良好的環境成就有品位的都市生活,加快實施“住在椒江”戰略、打造生態宜居應當成為城市的首要功能和共同追求。
推進產業優化升級,以產業集聚吸引人。一個適宜居住的城市,最大特點是它對人的吸引力——在充分就業或發展機遇上引人向往。要通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聚人產業”,實現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機融合,支持能夠提供較多就業崗位的產業發展,建設一片宜業、宜居、宜游的“聚人熱土”。要圍繞提升醫化、縫制設備、家電等主導行業轉型升級及真空機械、眼鏡、工藝品等傳統行業改造提升,吸引、集聚各類人才;圍繞培育壯大光電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推進一批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引進、研發和產業化,培育一批“專”、“精”、“特”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和建設一批檔次較高規模較大的商貿流通、物流倉儲、金融業項目,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旅游休閑等主導行業,引導發展演出娛樂、印刷服務、工藝美術等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形成區域性產業服務中心,以服務、消費產業的發展聚集和吸引人氣,進一步增強城市活力。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以優美的環境吸引人。貫徹落實省委“五水共治”戰略方針,堅持“生態立區”發展理念,強力推進“垃圾河”殲滅戰、河岸拆違、農業面源污整治、工業企業排污、整治精細化截污等五大戰役,消滅黑河、臭河、垃圾河,逐步構建良好的水生態系統。重點加強醫化行業惡臭整治,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非法排污等行為,全力遏制惡臭污染反彈,實現主城區告別惡臭。建立健全全區生態補償機制,提高涉水排污企業環境準入門檻,對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行業實行差別電價、水價。加快實施城市美化工程建設,加大“四邊三比”和“雙清”工作力度,完成重要入城口道路建設,打造高標準的迎賓大道。加快實施城中五座山體術相改造和城中山體公園景區規劃,加快白云山、云西公園等項目建設,打造“城市空中花園”。
優化房地產市場結構,以合理的價格吸引人。要堅持以“住有所居”為標準,構建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通過加快經濟適用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加大危舊住房改造、推進廉租住房制度等途徑,多渠道解決中低收入家庭和拆遷戶的住房困難。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全面落實普通商品房住房配建公共租賃住房政策,加快繁榮區塊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進度。啟動洪家街道上洋橋村保障房建設,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后顧之憂。逐步建立市場配置與政府供給相結合的“雙軌制”住房體制,鼓勵更多民營資本參與商業地產、旅游地產、休閑地產、養老地產等業態地產建設,實現房地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購買政策,以實現“市場化”為主基調,逐步取消一切強加于房地產市場的強硬條款。
著力改造居住環境,以舒適的環境吸引人。要加強小區基礎設施建設,編制整體規劃,開展城區老舊小區整合改造,以完善公共設施、改造排水排污等配套設施、景觀綠化美化、修復破損道路、合理規劃行車線路、增加停車位等為內容,逐步提高舊小區居住的舒適度。另一方面要努力構筑具有良好的鄰里關系和和諧的社區文化。要建立由政府領導、文化主管、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和諧社區文化管理體系,扎實做好社區文化體育娛樂體系、社區教育體系、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不斷豐富和拓寬社區文化載體,鼓勵和組織群眾開展貼近社區、親近居民、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增加社區居民間的交流與互動。
加快發展社會公共事業,以文化中心來吸引人。城市不僅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優美的風光,還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便利的交通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升當地居民對城市的認同感、滿意度和忠誠度。要健全統籌全區域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一體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均衡優質的教育體系、覆蓋全域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域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城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功能完善、設施齊全、輻射全區的重點文化設施,推進心海文化生態園、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重點文化項目建設。優化城市交通功能,建立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規劃體系和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協調機制。著力推進臺州大道三期等新建改造道路建設,加快推進新增專用停車位建設和地下空間開發工作。
作者單位:椒江區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