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人
讓農家樂唱好主角
吳可人
深入了解市場、積極順應市場、著力開發新市場,是浙江農家樂發展的潛力所在和希望所在
“十一”黃金周,筆者利用手機微信圈,對國慶長假出游目的地類型做微統計調查。總計105個出游家庭,有52.9%國慶期間到周邊農家樂休閑活動,長途游玩僅占29.1%,另外本地景區游玩亦不到半數。這些信息反映了當前休閑旅游市場新動向——農家樂正在迅速走俏。
來自杭州網的《國慶黃金周消費分水嶺信號出現》的報道,進一步證實了筆者這一觀點。報道顯示,長假7天杭州市區主流景區、餐飲、商場等消費場所與周邊農家樂的銷售業績,較往年出現一降一升的明顯變化。一方面,杭州市重點監測的零售業、餐飲業等相關企業出現客流量下降,銷售業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市區周邊的短途農家樂市場明顯升溫,臨安、富陽、桐廬、建德、淳安等農家樂人流量陡增,營業額增長幅度較大。
農家樂走俏的背后,是浙江發展水平提高的具體體現。近年來,受收入增長、消費觀念轉變、對于健康的關注等多重因素刺激,農家樂正在取代核心景區及零售餐飲場所,成為越來越多地城鎮居民休閑度假的首選。一是有錢了,浙江人具有越來越高的消費能力。2013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51元,連續13年保持全國各省(區)第一。2005—2013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元以上家庭比重從26.4%上升到59.2%。二是有閑了,浙江人擁有越來越多的閑暇時間。2013年,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到900萬人,預計到2020年這一群體將接近1300萬人。日趨龐大的老年人群體更加追求安逸從容的晚年生活。三是有品了,浙江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隨著收入增長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浙江居民生活理念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回歸自然已經成為大眾放松身心的一種生活方式。居民消費結構從物質消費為主逐步向文化娛樂、休閑旅游等服務消費拓展。2013年,浙江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2849元,占消費支出的12.3%,是居民的第三大消費。
而居民消費市場擴張、消費偏好及消費能力趨于多元化的狀況,更是催生出大量全新的農家樂模式。相當數量市民亦不再滿足于在經營性農家樂場所消費,而是著手打造自己的農家樂。浙江農家樂的市場優勢已然形成,未來如何鞏固和強化這一優勢,是需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深入了解市場、積極順應市場、著力開發新市場,是浙江農家樂發展的潛力所在和希望所在。
——創造需求,激發潛在市場。農家樂市場的多元化需求決定了供給的多層次,而眼下供給相對性短缺主要集中在高端農家樂市場,例如最近熱門的德清、安吉等地洋家樂,雖然節假日房價成倍上漲,仍一床難求。鼓勵和引導農家樂市場開發新品、精品,滿足消費者追求新穎、時尚、個性、品質的偏好,引領中低檔次農家樂優化提升,是未來農家樂發展的關鍵。
——擴張需求,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滿足市場。據筆者一位領導介紹,目前郊區房產利用率仍較低,他們家國慶去朋友一郊區別墅區,入住率僅十分之一,這些空置房亦具有巨大的農家樂開發商機。可以考慮借鑒分時度假酒店等模式,引入相關管理企業對多地點郊區房產實施連鎖經營管理。一方面業主可以與異地房產交換一段時間房屋使用權,實現低成本到各地開展農家樂的目的;另一方面業主也可以將房屋空置期間的使用權進行出售,實現降低房產空置成本和提高消費市場供給的雙贏。
——順應需求,將現有“散兵游勇”轉化為“正規軍”。巨大的農家樂市場需求,催生了相當數量的農村小產權房。抓住當前正在推進的宅基地管理體制改革契機,建立健全農村宅基地及其附著物產權流轉機制,采取分時段出租或是出售等方式,更好的滿足農家樂市場需求,同時也可以解決農村宅基地閑置浪費等、農村人減地不減的問題。
——引導需求,加強管理服務規范市場發展。隨著農家樂的快速興起和密集開發,鄉村基礎設施滯后、客流波動過大、同質化競爭、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有關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加強規劃控制、監督管理、政策扶持和宣傳引導,讓農家樂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供稿: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