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資》評論員 趙光輝
農業示范作為多年來農資行業農技推廣、營銷服務、示范帶動的有效方法,被企業廣泛應用,也為廣大農民所熟知,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不可否認,農業示范這種形式也有待更新提升。一是存在為示范而示范,求的是宣傳效應,缺的是立足農業本身的設計、實施;二是創新不夠,多少年大家都在重復那些老套路,對農業的實際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缺乏大農業的布局和整合。雖然有農業部門的統一安排,但實施主體企業之間的交流共享少,因此很多是低水平的重復,結果只能成為局部的、止于眼見為實的銷售服務手段,無法通過積累和累進式的提升,形成對農業更大的推動。
因此,我們呼吁農業示范要將立足點從“炫”產品、“炫”技術轉變為抓過程、求實效。因為很多示范類似“借殼上市”,展示過產品、招待過媒體,宣傳過企業,這個殼就丟掉了。魯西集團為了真正實現示范所追求的效果,以“回訪小組”為制度性安排,定時回訪,及時服務,既確保了各種實驗示范最終的增產增收效果,又深入了解了農民的需求和生產管理的細節,將示范的經驗精華形成一系列種植管理方案。
企業要從各地的農業發展需要出發,讓產品服務于農民,而不是讓農民圍繞著產品轉。記者在某企業產品示范過程中聽農民反映,農業效益最大化需要種肥藥的整體配合,這個配伍目前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夠包打天下。但企業以示范為自家產品的營銷機會,自然不肯把別人的產品納入進來。顯然,銷售產品的低級目標和局限思維制約了示范的效果。湖南安邦公司從農資流通領域擴展到大農業思維,為農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現代農業的產品與技術集成,其中有自己的肥料,也有別人的農藥、農機,更有在全國率先引進農業領域的遙控直升機。這種產業思維更符合規模農業、集約農業的實際需要,其本身就是對傳統農業的一種示范帶動。
農業示范現在亟需在過去經驗總結積累的基礎上實現提升,跟上農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據介紹,農業部從2006年就開始在全國各地選擇了上百家農資企業通過政企合作,進行測土配肥示范推廣,各地也積累了大量新產品新技術的示范經驗和數據。但目前看,整合和提升工作顯得滯后了。記者一路看下來,很多企業數年前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到田里取樣測土、配方施肥;數年后,換個地方,仍然是田里取樣測土、配方施肥。這樣的示范究竟有何價值呢?2013年夏天,記者在山東采訪中化化肥在其山東分公司組織的大蒜豐產示范測產活動,不僅見到了豐收的實效,更看到了中化化肥農業專家通過試驗示范總結形成的一整套系列產品豐產方案。包括糧食和經濟作物數十種,囊括了種肥藥、過程管理和技術要點。這種“解決方案”絕不是轉換一下時髦的名詞,而是從一線示范中對豐產規律的總結和核心經驗的提煉,對農業,對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的規模化生產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推廣價值。
這些農業示范的成功經驗其根本就是腳站在泥里、心想著農民。可見“接地氣”是實現農業示范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