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灑灑十幾篇關于會議營銷的系列文章到今天算是告一段落了,此刻,我想用更輕松的一種方式來完成最后一篇總結。
其實我最想問的問題是,把這十幾篇從頭翻到尾,你看懂了多少?
如果你對我說,看過文章后,操作會議的方法學得八九不離十了,那這肯定是扯淡;如果你說,看過之后就好像什么也沒說,說明你從來沒有操作過會議或者說只是按部就班地執行;如果你對我說,在某篇文章上感受到了一點兒切身的體會,哪怕僅僅是一兩點,我都信了,我的目的也達到了。
在會議營銷系列文章撰寫中我感覺到,有些事是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比如會議的構思、指揮會議的語氣、每個環節環環相扣的目的等等。這些內容包含著無數的用文字無法表達的東西,是無數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積累起來的。因此我說,大多數人只能看懂一點點。
這些年,有很多此類的咨詢項目合同未到期就被客戶終止了,終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我們一直在這么做,只不過沒你們做得這么細而已,你們拿這么多錢,其實也沒什么了不起;第二,你們的東西我們都學會了,現在不需要你們了。
既然人家都會了,那么我們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再厚著臉皮做下去了,收拾東西,打道回府,客戶也很高興,終于沒花多少時間、沒花多少錢學會了東西。然而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沒過幾個月,他們又請了另外一家咨詢公司做同樣的事。我好奇之余問了問那些客戶:沒辦法啊,你們走了后活動也能搞,就是一次比一次差,再到最后就搞不下去了。本來想再請你們回來,可又覺得沒面子……
這種情況既在我意料之中又在我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因為這是件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活兒,總經理或總監一般都瞧不上,合作的時候自然也就不太全身心投入。意料之外是因為即便是耳濡目染也應該能堅持很長一段時間吧,有個別客戶,項目停了還不到一個月,就必須請另一批人提供支持了。
我又仔細想了想,很多公司不都是倒在這些看起來很小的事兒上的嗎?先不說公司的管理成功與否,單從做事的態度上來看,很多企業都差得很遠,包括一些聽起來很牛的上市公司。
會議營銷表面上其實就是吃吃飯、喝喝酒、吹吹牛,而實際上還是吃吃飯、喝喝酒、吹吹牛,關鍵是如何讓人吃好、喝好、玩好。如果只有幾個人的話,很簡單,但如果是幾百人的話,組織不當就是一場災難。
如何規避風險、化解可能出現的災難,恰恰就是會議營銷的真正精髓。 (楊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