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要聞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發布
本報訊近日,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指出,我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
調查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
從土地利用類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從污染類型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
《公報》指出,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鎘、汞、砷、鉛4種無機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
據悉,對于被污染的土壤可以通過修復降低其風險或危害,恢復其功能,但僅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很難恢復。
有行業專家表示,雖然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但從長遠考慮,這項工作迫在眉睫。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面對嚴峻的土壤環境形勢,國家正在或將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
本報訊農業部消息,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7億元資金支持推進測土配方施肥,重點支持取土化驗、田間試驗、數據庫建設、科學施肥服務、宣傳培訓,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試點、啟動新型經營主體科學施肥示范、探索深入開展農企合作有效機制,著力培育施肥主體,轉變施肥方式,優化施肥結構,構建施肥機制。
據悉,2005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78億元,支持農民科學施肥,施配方肥,減少過度施用化肥造成的耕地質量下降、土壤板結等問題。
另據農業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已經為1.9億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服務,技術推廣面積14億畝次,項目區2012年化肥利用率達到33%,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糧食作物單產提高6%-10%、累計減少不合理施肥1000多萬噸。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的實施有效提高了糧食作物的肥料利用率,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節本增效、節能減排和農民持續增收,為促進糧食穩定增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村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
本報訊4月22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村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三農’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金融對‘三農’的支持,對于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具有重要意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強調,當前做好農村金融服務要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的優勢和商業銀行的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金融領域,形成支持“三農”的合力。二是多渠道籌集資金,對“三農”的信貸只能增加、不能減少,重點投向糧食生產、現代農業、農業科技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三是積極鼓勵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發展農村普惠金融,促進基礎金融服務向行政村覆蓋延伸。四是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建立農業大災保險制度,豐富農業保險產品。五是改善農村金融環境,保護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六是對農村金融實行優惠的財稅、呆賬核銷、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比等政策。
耕地保護形勢仍嚴峻
本報訊近日,國土資源部發布《2013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新增耕地34.63萬公頃,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710.83萬公頃,為實現糧食產量“十連增”奠定堅實基礎。另據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2012年底耕地面積為20.27億畝,耕地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公報》表明,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農用地6.46億公頃,其中耕地1.351億公頃(20.27億畝),林地2.53億公頃,牧草地21956.53萬公頃;建設用地3690.70萬公頃,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019.92萬公頃。
同時,《公報》顯示,2013年,中央累計下達土地整治資金442.64億元,共驗收土地整治項目2.05萬個,總規模240.10萬公頃,通過土地整治新增農用地38.84萬公頃,新增耕地34.63萬公頃,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710.83萬公頃。
本報訊國家工商總局日前表示,5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商標法》,其中明確禁止生產者、經營者使用“中國馳名商標”字樣用于廣告宣傳、專欄以及其他商業活動,否則將面臨10萬元罰款。
國家工商總局明確表示,“馳名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容器上并于5月1日以前進入流通領域的除外。也就是說,5月1日以前就已進入市場的印有“馳名商標”的商品,5月1日后仍可繼續銷售,直至售完。
此外,國家工商總局還確定,把“馳名商標”字樣用于商品、商品包裝容器上,馳名商標持有人應承擔違法責任,由其住所地工商部門查處。
據悉,2013年8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商標法》修正案,其中明確了“禁止生產者、經營者將‘中國馳名商標’字樣用于廣告宣傳、專欄以及其他商業活動。”
本報訊為全面掌握農業領域非法集資風險狀況,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和經濟金融秩序,按照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有關開展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活動的統一部署,農業部決定在2014年4月初至5月底開展全國農業領域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活動。
農業部要求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與地方處置非法集資辦及銀監、公安、工商、發展改革、財政、信訪等部門之間的溝通,部各司局要加強對掛靠學會、協會的監督管理,掌握農業領域非法集資案件動態;要積極拓寬信息渠道,盡快公布舉報電話、信箱和電子郵箱,鼓勵公眾參與,引導廣大群眾積極舉報;對群眾舉報的案件,要會同有關主管部門進行排查核實。
在本次排查中,農業部設定了非法集資的認定標準:一是未經有關機關依法批準,包括沒有批準權限的部門批準的集資以及有批準權限的部門超越權限批準的集資;二是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即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三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還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貨幣形式為主外,還包括給出資人實物、股權等形式。據了解,5月20日前,排查工作將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