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門戶網站“Albawaba”2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掌握中東和平鑰匙?北京最近的一系列行動表明,中國可能將更多參與阿以事務。2013年,中國分別邀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領導人就恢復阿以和平進程進行會談。中國領導人提出關于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4點主張,體現出中國未來繼續甚至進一步參與阿以事務的意愿。 盡管中國不可能如魔法般將和談的一切障礙掃除,但憑借與阿以雙方的中立互動以及與真主黨和哈馬斯等中東重要力量的關系,中國似乎更有可能為和平進程注入新鮮動力,并持續推動。美國立場偏袒以色列,一直以來不被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多數國家認可。而中國則占有優勢。這有可能促使以色列在阿方的某些要求方面進行妥協,以換取中國在伊朗問題上的支持。中國沒有實施侵略的歷史,這使得阿拉伯國家對北京支持巴勒斯坦保持樂觀。缺少帝國主義、反猶主義歷史,使得北京可以扮演全新角色。 通過經濟一體化來推動和談似乎是一條可行道路,中國可以加大投資,并推動與巴以雙方建立經濟同盟。從歷史上看,北京曾成功通過貿易和經濟制裁威脅,數次迫使美國、法國和其他國家結束在一些國家的軍事行動。因此,中國未來可能有手段有效推動巴以雙方朝持久解決方案邁進。中國領導層的穩定也是保證其參與巴勒斯坦問題獲取成功的因素之一。這同美國調解巴以糾紛的努力形成鮮明對比,歷史記錄充分展示了美國總統換屆對和談的影響。 最后,中國在阿以沖突問題上不摻雜意識形態因素。中國的民間社會不存在像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或其他基于政治和宗教而存在并對美國外交政策施加影響的壓力組織。 對于一直以來期待有效合作伙伴以尋求地區和平的中東人民而言,中國的獨特亮相將受到歡迎。▲(作者穆罕穆德·祖菲卡·拉克哈馬特,伊文譯)
環球時報201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