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玲,田大將
社區衛生服務的有效使用對于提高衛生服務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促進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近年來,我國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深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承擔基本衛生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目前我國研究服務效率的文獻比較多,但是在社區衛生服務效率評價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岳意定等[3]的研究著重探討了有關社區衛生服務技術效率、成本-效益和配置效率的概念、意義及其測量方法等,為后續的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汪云等[4]通過對國內外關于效率內涵的理論分析,對社區衛生服務效率進行了科學的界定,提出從制度效率、技術效率、配置效率三方面對社區衛生服務效率進行綜合評價,為進一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效率提供了全新的思維;呂序榕[5]在其研究中指出提高衛生服務效率,充分利用衛生資源,實現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各級政府目前面臨的問題,并設立投入產出指標體系對我國的醫療衛生服務效率進行分析;武文博等[6]對我國四川、湖北、浙江和上海四省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效率選取了3個投入指標、5個產出指標進行分析評價,找出當前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本研究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對我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以下簡稱我國各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服務效率進行了較為全面綜合的評價,旨在為社區衛生服務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據和建議。
1.1 資料來源 以我國各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相關數據為研究資料,全部來源于《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1》,主要包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人員、設施、診療人數、入院人次、家庭教育服務、健康培訓以及保健管理率等年鑒中能反映社區衛生服務投入產出的指標[3]。
1.2 指標選取 本研究結合了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以及年鑒中資料的限制,考慮到樣本容量和效率評價的特征,在參考相關文獻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選取了3個投入指標和5個產出指標。
投入指標:選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量作為衡量服務覆蓋率的投入指標;選取社區衛生服務全部人員數作為反映服務人力資源的投入指標;選擇社區衛生服務床位數量作為體現衛生服務設施投入的指標。
產出指標:選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診療人次、入院人數作為衡量診療服務的產出指標;選擇家庭衛生服務人次數、健康教育培訓人次作為健康教育與促進的產出指標;選擇7歲以下兒童的保健管理率作為衡量社區衛生服務保健工作的產出指標。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DEA法,但由于DEA中采用的是不考慮規模收益的CCR模型(CCR為三位運籌學家姓名的縮寫,A.Charnes & W.W.Cooper & E.Rhodes),該模型測出的效率值若決策單元有效的效率值都為1,為了判斷這些有效的決策單元效率的具體高低[7],需要建立超效率DEA(super-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E-DEA)模型,該模型能評價有效決策單元之間效率的高低。
1.4 統計學方法 依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1》的數據,對2010年我國30個地區(由于西藏地區的相關指標數據缺失嚴重,故將其剔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效率進行分析,分別從技術效率、超效率兩個角度進行比較,通過運行DEAP及EMS分析軟件獲得結果。
2.1 各地區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產出指標數值 具體見表1。
2.2 各地區社區衛生服務的技術效率和超效率比較 我國14個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效率為DEA有效,按照超效率DEA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上海、寧夏、廣東、天津、海南、廣西、福建、重慶、四川、青海、湖南、河南、貴州、浙江;剩余16個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效率為非DEA有效,見表2。
2.3 非DEA有效地區的投入產出松弛變量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投入指標部分處于一種低效率狀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床位數過量的問題最為突出,其次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量過多問題,衛生服務人力資源的配備較為合理。7個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床位數存在過量問題,其中山東、河北、云南和內蒙古4個地區在保持產出不變的情況下床位的過量數為8 356.23、7 410.51、1 880.12和1 780.99張;5個地區在保持產出不變的情況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量過量,其中吉林省的問題最為顯著(過量數為1 239.12家),其次是安徽(過量376.75家);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數出現過量的有2個地區,為陜西(過量數為1 110.56人)和山西(過量數為960.73人)。

表1 各地區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產出指標數值
社區衛生服務資源的產出效率存在較多不足。各地區的家庭衛生服務人次數較為合理,只有江西省欠缺20 539.12人次;診療人次數有8個地區存在不足,山東、河北、湖北位于欠缺量的前三位,分別為14 954 472.19人次、7 174 312.42人次、4 363 757.91人次;4個地區的入院人數存在不足,分別為北京(42 789.30人)、山西(22 875.73人)、陜西(7 391.42人)、甘肅(2 330.86人);在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方面,12個地區還需要提高兒童保健服務管理的覆蓋率;在健康教育培訓方面,7個地區培訓人次不足,排在前兩位的是新疆和江蘇,分別欠缺40 023.51人次和38 916.13人次。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著社區居民的預防、醫療、康復、保健、健康教育與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大功能,本次評價主要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功能實現的情況,從目前較為完善的功能中選擇,主要包括醫療、保健和健康教育三個方面,以此來評價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效率,進而找出現階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思路。
從評價的結果來看,2010年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效率DEA有效的地區占到了46.7%;在沒有達到有效的53.3%的地區中,又有30.0%屬于邊緣有效(技術效率值<1,超效率DEA值≥0.60)[8],這類地區通過適當的改善可以達到DEA有效,僅有23.3%的地區處于DEA明顯無效。
研究結果表明,在2010年,我國46.7%的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投入產出合理,可見在新醫改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指導思想下,2010年各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呈現出積極發展的趨勢。在對非DEA有效的地區進行投入產出分析后發現,大部分地區的硬件設施利用率不足,從投入來看,16.7%的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量過剩,說明這些基層衛生資源沒有充分利用或是沒有合理覆蓋社區;23.3%的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床位數量過剩,說明大量床位處于未充分利用狀態,設施資源浪費較嚴重。從社區衛生服務的產出來看,大部分地區家庭衛生服務人次數較為合理;住院人數方面有86.7%的地區達到了合理,說明人們正逐漸將住院服務轉向社區的衛生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康復功能正逐漸體現;門診人次數有26.7%的地區不合理,表明這些地區的居民在選擇就診時首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比例不高,而是首選了大醫院,提示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就醫行為需提升。以上數據綜合說明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劃建設的過程中,還有不少地區投入的衛生資源硬件設施沒有得到合理使用。我國目前對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的強制力度不高,而目前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和住院的意愿不高,對大醫院存在質量偏好,傾向于去大醫院就醫。以衛生服務需要為標準配置的社區衛生資源和居民的實際就醫行為出現了不一致。因此在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需要配套措施引導居民就醫行為,如完善報銷政策、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提高診療技術、完善基本藥物配置、雙向轉診等,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另外有40.0%的地區在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方面不足,23.3%的地區在健康教育培訓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它們具備很好的成本效果,對于維持和促進居民健康、降低衛生資源的耗費有重大意義。此類服務具有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性質,需要政府進行完善的財政支持,在此基礎上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相關績效考核,建立激勵約束制度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積極性。

表3 投入產出指標的松弛變量
表2 各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效率與超效率
Table2 The efficiency and super-efficiency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in each area

地區技術效率值超效率DEA值北京076707675天津100017658河北083008305山西083808384內蒙古044704475遼寧056605663吉林041204120黑龍江041804185上海100036453江蘇081108109浙江100010568安徽048304826福建100015159江西049804982山東064306430河南100010836湖北099509948湖南100011197廣東100018226廣西100015940海南100017037重慶100014528四川100013226貴州100010640云南095609563陜西062606257甘肅081008104青海100011246寧夏100029870新疆040404041
注:DEA=數據包絡分析
本研究應用超效率DEA法,選取了3個投入指標、5個產出指標,限于數據獲取條件和水平,對相關指標的數據選取和處理方法上可能存在不完善之處,研究不妥之處尚請讀者給予寶貴意見,以便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斷改進。
1 劉利群.“十二五”期間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與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7):2137.
2 張并立,樊宏,金生國,等.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資源配置現狀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0,23(12):53-55.
3 岳意定,何建軍.社區衛生服務效率研究[J].求索,2006,26(6):70-72.
4 汪云,陳霞,胡堅,等.社區衛生服務效率評價新思維[J].衛生軟科學,2008,22(2):141-143.
5 呂序榕.我國醫療衛生服務效率問題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10.
6 武文博,孫群,鄭小華.四省(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效率評價[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8):17-19.
7 馬占新.數據包絡分析模型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8 史健,魏權齡.DEA方法在衛生經濟學中的應用[J].數學的認識與實踐,2004,34(4):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