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超,趙 溫,周 鈺
在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通過對女性的全民宮頸癌細胞學涂片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已使宮頸癌從20世紀50年代導致女性癌癥死亡率的第1位降至目前的第15位[1]。宮頸癌作為可以預防的癌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防治水平提高的關鍵。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對婦女宮頸癌相當重視,適齡婦女免費兩癌篩查既是政府折子工程,又是重大公共衛生項目,2009年對海淀區的適齡戶籍婦女進行了免費宮頸癌篩查。為了使更多的婦女能享受到這項福利政策,本次調查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婦女知曉宮頸癌免費篩查卻未進行篩查的原因,并找到應對的辦法,提高篩查參與率,為今后的宮頸癌免費篩查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搭橋鋪路。
1.1 調查對象 采用橫斷面調查,對2009年知曉宮頸癌免費篩查卻未進行篩查的北京市海淀區25~65歲戶籍婦女進行問卷調查。2009年海淀區預計宮頸癌篩查率達到70%,未進行篩查的婦女為30%。根據樣本量計算公式N=400×(1-P)/P(P=30%),計算得出樣本量為933人,考慮到不合格樣本,樣本量再增加10%,因此至少要調查1 026名。
1.2 問卷內容 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相關信息,問卷由海淀區兩癌篩查專家組專家統一設計,內容包括:被調查婦女的基本信息、對宮頸癌免費篩查的知曉途徑、宮頸癌認知途徑、未參加宮頸癌免費篩查的原因。
1.3 調查的組織實施 海淀區婦幼保健院通過協調,由海淀區婦女聯合會負責具體實施。2009年2月海淀區婦幼保健院同海淀區婦女聯合會共同召開培訓會,對來自海淀區11個街道100個社區的110名婦代會主任進行了培訓。調查問卷由海淀區婦女聯合會組織符合條件的婦女進行現場問卷填寫。并于2009年11月底之前交至海淀區婦幼保健院。
1.4 質量控制
1.4.1 實施階段 調查人員培訓:由海淀區婦幼保健院對海淀區11個街道100個社區的婦代會主任進行統一培訓,明確各自工作職責及注意事項,使其掌握現場調查內容和技巧。統一調查方法及調查內容,通過模擬調查發現問題,提高調查人員的調查水平。
調查信息審核:為確保數據信息的可靠性,采用一對一、面對面的問卷調查。調查人員負責審核全部調查表,對不合格的調查表,要求重新調查,補齊相關內容。
1.4.2 數據整理分析 數據由調查員進行平行雙錄入,并進行查重和邏輯檢錯,確保數據質量。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EpiData 3.1進行兩次數據錄入及核對,使用SPS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相對數)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共發放調查問卷1 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 078份,有效率為98.0%。年齡25~65歲,平均(44.6±8.9)歲,40歲以下329名(占30.5%),40歲及以上749名(占69.5%)。
2.2 對宮頸癌免費篩查的知曉途徑 為海淀區適齡戶籍婦女進行宮頸癌免費篩查的知曉率為100.0%;知曉途徑:通過社區分發的宣傳材料595名(占55.2%),通過電視等新聞媒體292名(占27.1%),通過村委會通知102名(占9.5%),其他方式主要包括單位集體通知、醫生宣傳、親朋好友轉告等89名(占8.2%)。
2.3 宮頸癌認知途徑 海淀區適齡戶籍婦女了解宮頸癌的相關知識途徑如下:電視網絡等媒體740名(68.6%),社區醫生宣傳591名(54.8%),宣傳海報257名(23.8%)。
2.4 未參加宮頸癌免費篩查的原因 未參加宮頸癌免費篩查原因中“定期體檢包含篩查項目”最高,為31.0%;“沒有時間”次之,為28.0%(見表1)。未參加宮頸癌免費篩查原因為定期體檢包含篩查項目者與沒有時間者比較,其年齡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6.116,P=0.000);文化程度、職業分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0.006和0.000,P值分別為0.997和1.000,見表2)。
表1 1 078例婦女未參加宮頸癌免費篩查的原因
Table1 Reasons of 1 078 women who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未參加宮頸癌免費篩查的原因頻數相對數(%)定期體檢包含篩查項目33431.0沒有時間30228.0免費篩查,人滿為患17316.0未接到具體檢查通知13312.3自己很健康,不需要篩查12611.7害怕操作不安全,造成感染或其他疾病11210.4檢查手段簡陋938.6去檢查的地方距離較遠,交通不便918.4擔心泄露隱私817.5平時在醫院做相關檢查,可以報銷746.9擔心檢查出問題,無錢治療656.0周圍人都沒參加,自己也就不想去423.9其他232.1

表2 定期體檢包含篩查項目及沒有時間者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分布比較〔n(%)〕
3.1 加強宣傳力度,使健康觀念深入人心 我國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約占世界新發病例的28.8%,占我國婦女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1位[2]。在日本,宮頸癌死亡排在婦女癌癥死亡的第11位,2005年有2 486名婦女死于宮頸癌[3]。然而,宮頸癌并不是不治之癥,可以通過早期診斷與預防及時發現。宮頸癌從早期的炎癥發展到惡性的癌變需要6~8年的時間,如果把握住這段時間,現代醫學手段完全可以把癌變檢查出來,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4]。
2009年海淀區實際篩查率僅為15.16%,低于北京市篩查率19.24%[5],同海淀區的預期篩查率70%更是相差甚遠。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婦女參與宮頸癌篩查與眾多因素有關:對篩查的認知、態度、自我效能、種族、年齡、文化、婚姻狀態等。而海淀區這樣一個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高素質高學歷人才密集、育齡婦女人數多的地區篩查率偏低的原因值得研究和探討。
本研究結果顯示,海淀區1 078名知曉宮頸癌免費篩查卻未進行宮頸癌篩查的婦女40歲及以上(占69.5%)、其他從業人員或離退休人員多見。可見,年齡較大及離退休的婦女對宮頸癌篩查的意識薄弱,而這部分人群又是宮頸癌的高發人群,所以這部分婦女是重點要宣教的人群,也是能夠最終提高篩查率的人群。
本研究結果顯示,55.2%的婦女通過社區發放宣傳冊子了解北京市為適齡婦女進行宮頸癌免費篩查,27.1%的婦女通過電視等新聞媒體宣傳得知,只有9.5%的婦女通過村委會通知得知。68.6%的婦女通過電視網絡了解宮頸癌相關知識,54.8%的婦女通過社區醫生了解,23.8%的婦女通過宣傳海報獲知。因此,暢通宣傳途徑、加大宣傳力度是關鍵問題,應積極引導各街道和鄉鎮制發宣傳冊、張貼海報、懸掛條幅宣傳,舉辦兩癌防治知識講座,用廣大婦女易懂的語言圖片等內容進行宣傳,讓婦女了解先進的宮頸癌篩查方法、篩查的安全性、先進的技術保障等。還要廣泛宣傳預防宮頸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觀念。社區要在宣傳欄、通告欄等地張貼通知,村、社區等工作人員要深入村(居)民家中面對面宣傳,及時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醫院還應將承擔此項工作人員的電話、手機號碼、QQ號、郵箱等向各醫療診斷機構和街道社區負責人公布,保證及時協調篩查工作、隨時釋疑解惑。做好宣傳工作,擴大篩查參與面,使婦女防癌保健知識深入人心,使多數婦女從無知到有知、從知道一點到了解全面,從被動了解到主動獲取,提高廣大婦女預防兩癌知識知曉率,增強防癌保健意識。
因此,加強對婦女進行宮頸癌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人群對宮頸癌的認知程度,從而促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宮頸癌篩查,提高篩查率,對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著重要的意義[6-7]。
3.2 針對因各種原因未進行宮頸癌免費篩查的婦女采取切實可行的靈活的篩查手段 適齡婦女未參加宮頸癌免費篩查的原因中,31.0%的婦女認為定期體檢包含篩查項目,在這部分婦女中46~50歲、大專以上學歷、其他從業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所占比例較高,而25~30歲、初中學歷、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較低;28.0%的婦女未參加的原因是沒有時間,2008年北京市兩癌篩查根據入戶調查的數據顯示,沒有時間占第1位,做過相關檢查占第3位,這兩個原因占到了一半以上[5]。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根據年齡、職業、學歷等多因素采取針對性的宣傳手段對不同的婦女進行宣傳。還有一部分根本不知道有免費篩查項目,對于職業女性來講,工作日無法參加醫療機構的日常篩查,有的醫院周末篩查時間可能只有半天,參加篩查的人數會特別多,可能會人滿為患,職業女性也無法得到社區分發宣傳免費篩查的手冊,導致對免費篩查項目根本不了解。有的婦女擔心檢查手段簡陋或者害怕操作不安全,篩查結果不可靠造成恐慌或者感染其他疾病,甚至有的擔心泄露隱私。有的人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篩查,對健康的意識薄弱,沒有體檢或篩查的意識,有的是因為距離遠或無錢醫治而未參加篩查。
有學者研究表示,目前大部分婦女,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經濟條件差者對宮頸癌免費篩查的作用及意義認識不足,致使宮頸癌免費篩查的實際參與率低[8]。
針對職業女性,首先應保障其可以有效獲取宮頸癌免費篩查的信息,其次保障其可以利用休息或周末進行篩查,建議醫療機構適當調整篩查時間,爭取利用周末時間使大家完成檢查而不用特別請假前往。承擔此任務的機構,可以提前分時間段預約篩查對象,避免出現扎堆排隊的現象。
只有做好宣傳工作和不斷改進與改善醫療機構現行的篩查,才能擴大篩查參與面,使婦女防癌保健知識深入人心,使多數婦女從無知到有知、從知道一點到了解全面,從被動了解到主動獲取。
3.3 建議 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完善的篩查和診治制度,才能達到篩查人群的高覆蓋。提高篩查率方法:一是使篩查機構長期固定,參與篩查的婦女對篩查機構可以自由選擇。此模式可以使兩癌篩查“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二是尋找有效的宣傳途徑,兩癌篩查不僅是醫療部門的工作,同時需要各相關部門的協助才能更好地完成,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婦女同胞。
1 楊斌.宮頸細胞學之國內外現狀與幾點意見[J].中華婦產科臨床雜志,2008,9(2):84.
2 萬磊,萬建平,張燕玲,等.子宮頸癌年輕化趨勢的臨床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4,3l(10):547-549.
3 Hamashima C,Aoki D,Miyagi E,et al.The Japanese guideline fo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Jpn J Clin Oncol,2010,40(6):485-502.
4 田大政,張蓉,李玉鳳,等.宣武中醫醫院兩癌篩查[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4):1123-1124.
5 韓歷麗,齊慶青,王朝,等.北京市兩癌篩查主要問題與經驗探討[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3):566-568.
6 肖巍,卞美璐.門診患者對宮頸癌篩查、人乳頭瘤病毒疫苗認知情況的調查[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9,23(2):79-82.
7 張蕾,忙尼沙·阿不都拉,胡爾西旦·尼牙孜,等.早期宮頸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5):1517-1522.
8 林小玲,賴月容,王麗春,等.對門診女性患者宮頸癌篩查知信行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7):199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