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義彬 夏元旦 湯朝紅
心房顫動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1],且患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也顯著增高,>70歲老年患者發病率為3%~8%[2]。研究結果顯示,心房顫動患者存在血栓前狀態,多種凝血指標出現異常,可能導致血栓形成[3]。適當干預血栓前狀態,可能會減少血栓事件的發生。針對心房顫動患者,目前預防血栓形成最好的治療藥物就是長期口服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但一方面華法林的使用過于繁雜使患者服藥依從性較差;另一方面因為華法林抗凝治療窗小,劑量不易掌握,需要頻繁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且藥物與藥物、藥物與食物間的相互作用較繁雜,可能導致出血或抗凝不足,這給患者用藥帶來不便和難以預料的風險。口服阿司匹林對心房顫動患者預防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易引起老年患者的消化性潰瘍、尿酸升高等不良反應。本研究通過老年心房顫動患者應用西洛他唑對血栓前狀態影響的研究,旨在改善老年心房顫動患者血栓前狀態的同時,減少藥物對老年患者的不良反應。
1.1 對象選擇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心房顫動患者36例,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齡62~99歲,平均(84.0±7.5)歲。
入選標準:(1)年齡≥60周歲。(2)心電圖及24 h動態心電圖均提示為心房顫動。(3)僅采取降血壓、降血糖等基本治療,未服用抗血小板、抗凝和纖溶劑,目前生命體征相對穩定。
排除標準:排除惡性腫瘤、腎炎、腎病綜合征、肝臟疾病、白血病等可能影響血漿纖維蛋白原(Fg)、D二聚體(D-Dimer)及紅細胞壓積HCT檢查結果的患者。
1.2 方法在接受西洛他唑治療前檢測36例患者血漿Fg、D-Dimer及HCT,并同時檢測血常規、肝腎功能、大便隱血等指標。檢測結果出來后,每位患者在原治療基礎上,每天口服西洛他唑200 mg,分早晚2次服用。經上述方案治療8周后,復查每位患者的血漿Fg、D-Dimer、HCT及血常規、肝腎功能、大便隱血等指標,觀察西洛他唑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所得數據采用ˉ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均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西洛他唑治療后,Fg、D-Dimer、HCT均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期間,2例有輕度惡心,1例出現輕度轉氨酶升高外,未出現嚴重出血、肝腎功能損害及其他不良反應。
表1 西洛他唑治療前后Fg、D-Dimer、HCT比較(±s,n=36)

表1 西洛他唑治療前后Fg、D-Dimer、HCT比較(±s,n=36)
注:與西洛他唑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Fg(g/L)D-Dimer(mg/L)HCT治療前4.20±0.580.49±0.090.46±0.05治療后3.93±0.51*0.43±0.07*0.42±0.04*
老年患者因年齡因素,出現竇房結變性退化、心肌缺氧、淀粉樣變及纖維化等,這些均會導致心房不應期紊亂,竇性心律喪失,從而導致心房顫動發生[4]。心房顫動可引起心房的血栓前狀態。心房顫動時心房率可高達350~600次/min,快速而不規則的激動使心房產生不協調的顫動,喪失心房的有效收縮能力,影響了血流速度,使血液在心房內淤滯。血液在心房內淤滯不僅使凝血因子的局部濃度增高,激活的凝血因子不能及時被清除,而且紅細胞及血小板的聚集性也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更重要的是房顫使心房內的血液形成渦流,可直接損傷心房壁的內皮細胞,內皮細胞下的基底膜及內皮下結締組織裸露,血小板容易黏附其上,在此基礎上血小板發生聚集。與此同時,內皮結締組織中的膠原激活因子Ⅶ,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心房壁受損釋放的組織凝血酶,又可啟動外源性凝血系統,最后通過共同途徑使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此外,心房壁受損后又可導致受損局部產生電荷,此電荷又可使血小板發生不可逆性的聚集。上述因素均促成血栓前狀態,甚至血栓的形成。血栓前狀態亦稱為血液高凝狀態,是指某些與血栓形成有關的疾病在血栓形成前已在體內存在的一種病理狀態。一些敏感的分子標志物可識別血栓前狀態,流行病學研究表明,Fg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會促進血栓前狀態形成。D-Dimer是纖溶酶對交聯的纖維蛋白進行降解后的產物之一,其水平升高表明凝血活性增加和繼發性纖溶亢進,提示血栓前狀態。HCT和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表明,西洛他唑能夠顯著降低心房顫動患者的Fg、D-Dimer、HCT,其機制可能為通過選擇性抑制3型磷酸二酯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cAMP,同時通過抑制產生凝血酶原B2和釋放血小板輔助生長因子降低已激活的血小板活性。西洛他唑還具有擴張血管[5],調節血脂[6],降低血液黏滯度[7],抑制炎癥[8]等作用,從而干預老年心房顫動患者血栓前狀態,且藥物不良反應較少。
所以針對老年心房顫動患者,特別是伴有顱內出血、胃腸道出血、肝臟疾病、癡呆等疾病的心房顫動患者,推薦使用西洛他唑干預血栓前狀態。通過口服西洛他唑干預老年心房顫動患者血栓前狀態,是否能達到減少老年心房顫動患者血栓事件的發生,有待進一步研究。
[1]張慶文,苗懿德,康麗萍,等.老年高血壓并存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內徑和血栓前狀態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2,31(2):182-184.
[2]張澍.中國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現狀[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7):5-6.
[3]Conway DS,Heeringa J,van der Kuip DA,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and the prothrombotic state in the elderly:the Rotterdam Study[J].Stroke,2003,34(2):413-417.
[4]胡大一,張鶴萍,孫藝紅,等.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抗栓治療觀察[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4):295-298.
[5]陳會校,齊書英,李俊峽,等.西洛他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09,1(2):119-121.
[6]廖小平,吳建華,顧建龍,等.西洛他唑臨床應用近況[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9):711-713.
[7]陳彩霞.西洛他唑的藥理特性和臨床新用途[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4):461-462.
[8]李曉英,王兆宏,劉國英,等.西洛他唑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患者炎癥因子及血脂水平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7,15(10):77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