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新,段桂開
(1、福田區慢性病防治院,廣東深圳518000;2、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廣東深圳518028)
368例宮頸分泌物支原體培養和藥敏結果分析
石建新1,段桂開2
(1、福田區慢性病防治院,廣東深圳518000;2、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廣東深圳518028)
目的了解本地區女性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及耐藥性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對368例支原體培養陽性患者的藥敏試驗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在支原體感染患者中,以21~40歲患者為主要感染人群,解脲脲原體(Uu)為主要病原體;單純Uu陽性286例(77.72%),單純人型支原體(Mh)陽性13例(3.53%),Uu合并Mh陽性69例(18.75%);藥敏結果顯示單純Uu陽性對交沙霉素、美滿霉素、強力霉素的敏感率分別為94.76%、94.40%、90.56%;單純Mh陽性對美滿霉素、強力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分別為100%、92.31%、84.62%;Uu合并Mh陽性對強力霉素、美滿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分別為86.96%、81.16%、73.91%.結論目前深圳地區女性生殖道支原體感染中以單純解脲脲原體最多見,支原體陽性患者年齡主要集中在21~40歲之間,美滿霉素、強力霉素、交沙霉素可作為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
宮頸分泌物;支原體;藥敏
支原體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癥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在女性可引起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以及一些產科并發癥如自然流產、胎膜早破、早產、產褥期感染等[1],由于抗生素不規范使用,支原體的耐藥譜也不斷發生變化.為了解本地區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和耐藥情況,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筆者對368例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支原體陽性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取自于2013年1月至4月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經實驗室檢測為支原體陽性標本,共計368例,年齡18~59歲之間,平均年齡31歲.
1.2 標本采集用陰道窺器暴露宮頸,先用無菌棉拭拭去官頸口的分泌物,再用另一棉拭插入宮頸1~2cm處旋轉10~30s,取柱狀上皮細胞送檢.
1.3 試劑支原體培養鑒定藥敏試劑盒購自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該試劑盒可同時檢測解脲脲原體和人型支原體并進行藥敏試驗,抗菌藥物有9種.試劑盒在有效期內使用.
1.4 檢測方法操作與結果判斷嚴格按試劑盒說明進行.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5.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
2.1 支原體陽性情況368例支原體陽性標本中, Uu陽性286例,占77.72%;Mh陽性13例,占3.53%;Uu合并Mh陽性69例,占18.75%.
2.2 各年齡組支原體陽性構成比將368例支原體陽性患者分為5個年齡組,陽性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歲之間,見表1.

表1 368例各年齡組Uu及Mh感染情況
2.3 368例支原體對9種抗菌藥物藥敏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368例支原體對9種抗菌藥物藥敏試驗結果[n(%)]
支原體常作為共生菌定植于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等各種疾病,在臨床上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體主要有解脲脲原體(Uu)和人型支原體(Mh)兩種.本結果顯示,在368例支原體感染中,單純Uu感染率最高(77.72%),其次是Uu合并Mh感染(18.75%),單純Mh感染率最低(3.53%),這與以往文獻報道基本一致[2,4].支原體陽性患者年齡主要集中在21~40歲,占89.67%,這與曹何[5]報道的結果一致,說明支原體感染好發于青壯年性旺盛期婦女,可能與該人群交際廣泛、不潔性交或性生活頻繁有密切關系.
近年來支原體耐藥株日漸增多,本結果顯示(表2),Uu、Mh、Uu合并Mh感染對四環素類抗生素美滿霉素、強力霉素的敏感率均較高(>81%),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交沙霉素敏感率亦較高(94.76%, 84.62%,73.91%),以上三種藥物可作為臨床首選用藥.單純Uu感染對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度較高,單純Mh感染以及Uu合并Mh感染對克拉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藥率較高,說明不同類型的支原體感染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異,在臨床用藥時應注意區別.阿奇霉素對單純Uu感染敏感率較高(62.94%),但對Mh、Uu合并Mh混合感染的敏感度較低,和國內外報道其療效下降基本相符,可能與本地區應用阿奇霉素治療支原體的時間較長,出現濫用及過度使用的現象有關.喹諾酮類藥物對單純Uu感染的耐藥率在三類抗生素中最高,在臨床治療時應慎用此類藥物.有研究表明,Uu對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機制主要表現在染色體DNA促旋酶和拓撲異構酶Ⅳ的突變[6,7],而Mh臨床分離株對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藥可能與parC基因所編碼的K134→R氨基酸殘基變異有關[8].同時藥敏結果還顯示,Uu+Mh混合感染者對單一抗生素的耐藥率除DOX和LEV外均顯著高于單純Uu感染者(P< 0.05),故提醒臨床醫生對Uu+Mh混合感染的藥物使用應更為謹慎.目前對Uu+Mh混合感染后耐藥性升高及耐藥譜變化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Uu和Mh混合感染時多種耐藥機制同時發揮作用導致交叉耐藥,耐藥譜擴大有關.本地區藥敏結果和相關報道[9,10]有一定差異,可能與各地區用藥習慣不同導致支原體具有不同耐藥性有關.
綜上所述,在深圳地區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中,以Uu感染為主,對美滿霉素、強力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高,可以作為本地區治療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Uu+Mh混合感染時耐藥率高,臨床用藥時需更加謹慎.鑒于支原體耐藥菌株不斷增多,臨床上治療支原體所致感染時,應及時進行支原體培養及藥敏試驗,對降低支原體耐藥株的產生和提高治愈率將起到重要作用.
[1]Chaim W,Horowiz S,David JB,et al.Ure.aplasma Urealyficum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aytum endometriti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3,109(2):145-148.
[2]馬經野,劉全英.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及耐藥性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7,11(5):644-646.
[3]葛萍,宋月星,張文英,等.465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支原體屬檢測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4):5664-5665.
[4]王子仲,張建敏.泌尿生殖道支原體屬感染的現狀及其耐藥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1):1622-1624.
[5]曹何,夏云,張莉萍,等.632例泌尿生殖道支原體培養及藥敏分析[J].重慶醫學,2011,40(3):237-238
[6]葉萍,王曉川.人型支原體氟喹諾酮耐藥性的分子機制[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5,21(10):805-807.
[7]盧榮標,陸春.解脲脲原體耐藥機制研究進展[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07,28(1):10-13,24.
[8]于靜波,王璐,張明磊,等.人型支原體拓撲異構酶Ⅳ氨基酸變異與喹諾酮耐藥關系的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16): 1792-1793,1796.
[9]楊傳松,胡雪飛,廖晚珍.2379例女性患者支原體感染情況與藥敏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1):77-78.
[10]白衛君,曹愛華,王立麗,等.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及藥敏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5):467-469.
R446.5,Q939.92,R375+.3
A
1674-1129(2014)03-0302-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3.026
2013-11-06;
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