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萍萍,陳華元,劉有才,雙莉華,游桂梅,鄧芳
(撫州市中心血站,江西撫州344000)
淺談撫州市開展無償獻血工作的新理念
付萍萍,陳華元,劉有才,雙莉華,游桂梅,鄧芳
(撫州市中心血站,江西撫州344000)
目的探索一條適合本地區開展無償獻血工作的方式方法,為臨床用血提供充足的血源保障.方法加大宣傳,加強員工素質培訓,注重細節服務,實行政府督導組織獻血和街頭自愿獻血.結果2012年與2011年比較,獻血總量增加28.9%,其中,街頭獻血總量下降7.2%,團隊獻血總量增加639%.結論實行政府督導組織獻血,加大組織團隊獻血活動,改善了臨床供血緊張的狀況,保障了臨床用血的需求.
無償獻血;新理念;團隊獻血
自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市無償獻血雖然取得長足的進步,但獻血淡季血源偏型緊缺時有發生,市民獻血意識淡薄,參與力度不強,為了切實改變這一局面,我站采取了以街頭自愿為主,政府督導組織獻血為輔,同時加大宣傳,樹立安全獻血管理意識,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等多渠道,不僅確保提高了市民無償獻血知識的知曉率,也有效地保障了臨床用血安全.
1.1 一般資料為了增加人們自愿無償獻血意識,我站通過新聞媒體、印制散發宣傳畫冊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加大工作人員的培訓,加強人員業務素質能力的建設,提高服務水平;2009年、2010年利用自身人力資源,在本站和街頭設置獻血點,以開發街頭自愿獻血者隊伍為主,2012年開始,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的聯系,市政府與各縣區政府簽訂了民生工程目標責任書,并把無償獻血量列入年度考核指標,從而利用政府督導的手段,大力組織團隊獻血.
1.2 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12年實行政府督導后,無償獻血總量與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有顯著差異,2012年與2011年相比,街頭獻血總量下降7.2%,團隊獻血總量增加639%.2011年1-6月份從兄弟血站外調入血液244U,2012年向兄弟血站外調出血液1300U.見表1.
加大宣傳,樹立安全獻血的管理意識,遵循以人為本的道德理念.近半年來,我站在市區主要干道增加了多個大型獻血宣傳牌,并加大現場招募,延長采血時間,現場播放愛心音樂,工作人員向過往行人散發宣傳資料,并通過耐心細致宣傳、解釋《獻血法》可以消除獻血者對"無償獻血,有償用血"的錯誤認識.通過血站工作人員親切的語言、和謁的態度、規范的服務、優良的技術讓獻血者感受到全社會、政府、受血者及其親屬對獻血者的敬重,使獻血者感覺到獻血是光榮、高尚的精神享受.

表1 2009年-2012年街頭獻血及團隊獻血血量及比例
加強員工素質培訓,認識到服務質量是影響獻血者再次獻血的首要因素[1].以獻血者為關注焦點的服務是推動無償獻血工作的關鍵因素,我站在鬧市區增設了獻血房車,為獻血者創造良好的獻血環境和氛圍,而且透過獻血車(屋)整潔的環境、懸掛有序、廣而告之的獻血服務宣傳條幅,擺放恰到的可供任需選擇的獻血紀念品等,也無不反映出一種人文關懷[2],那么只有通過改善服務環境、更新設施設備、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服務程序,以真情、熱情的態度和嫻熟、高效的技能為獻血者提供滿意的服務[3],使整個獻血過程安全、高效、令人愉快.
在2009年至2011年期間,人們自愿無償獻血雖然為臨床提供近94.31%的血源,團隊組織獻血3.71%;但遠遠不能滿足臨床用血的需求,經常出現臨床用血告急現象,為了滿足臨床用血需求,我站只能向各地市血站求助.2012年為改變這種局面,我站利用政府督導行為,加大組織團隊獻血活動來保障臨床用血的需求.在此我站通過積極運作,將無償獻血工作納入民生工程和精神文明單位建設的考評體系這一倡議,市政府就與各縣區政府簽訂了民生工程目標責任書,并把無償獻血量列入年度考核指標,要求各級文明單位每年至少要組織開展一次大型的集中無償獻血活動,參與無償獻血的人員原則上不少于本單位符合獻血條件人員的50%,且每年的獻血人數要達到本單位職工總人數的20%以上,在每年血液采集淡季,各文明單位、醫療衛生單位要集中組織無償獻血活動.市文明辦將不定期對各級文明單位無償獻血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導通報.雖然指定獻血單位不是理想的無償獻血工作模式,但在當前我國現階段自愿個體無償獻血者還不能滿足臨床供血需求的情況下,政府的行政行為仍有必要,為血站提供基本資源保障[4].同時,雖然下達獻血計劃,有效地保障了臨床用血,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非自愿獻血,群眾不理解或有反感;各單位為了完成獻血計劃,不得不采取經濟獎勵措施,使無償獻血蒙上了"利"字,無償獻血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100%自愿.不過,通過政府督導行為,可以讓那些對無償獻血有不少顧慮的人們有了第一次嘗試,并通過親身體驗而達到消除獻血有害身體的思想顧慮,在參與獻血的同時得到血站員工提供規范、科學、人文關懷的服務,讓獻血者感受到應有的尊重,使初次獻血者成為再次獻血者甚至成為固定獻血者.
雖然無償獻血總量明顯上升,但街頭自愿無償獻血量較前三年有所下降,這是因為采血總量的上升,血源充足,無"血荒"現象,從而放松了街頭宣傳招募力度,同時由于團隊獻血工作量的明顯增加,而人員和設備的不足影響到了街頭采血計劃的正常開展;還有可能有一部分無償獻血者流入到團隊獻血中,造成街頭獻血量的下降.
針對經濟發達較落后的本地區,經過政府下達獻血計劃指標到削減計劃指標至全部取消計劃指標這么一個過程,實現了臨床用血全部來自市民自愿無償獻血的平穩過渡,作為獻血者無任何壓力,血液質量更接近低危獻血者國家標準;他們更愿意經常性的獻血,成為固定獻血者,保證了全市血液充足供應與安全,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具體體現.
[1]涂娟,韓玲,何華慶.2008-2010年無償獻血人群調查與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5):483-484.
[2]王靜.無償獻血招募中的心理學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8): 710-711.
[3]楊秋華,后平欽.影響獻血者忠誠度因素的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6):620-621.
[4]符氣華,馮飛,李選妹.建立應對采供血淡季期與突發事件血液保障應急機制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0):1042-1043.
R193.3,R457.1+2
A
1674-1129(2014)03-0338-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3.044
2014-02-25;
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