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娥
(監利縣人民醫院,湖北監利433300)
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藥性監測結果
姜大娥
(監利縣人民醫院,湖北監利433300)
目的了解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湖北省監利縣人民醫院臨床分離菌株對常用抗菌藥物的多重耐藥性.方法采用ATB藥敏實驗板條及紙片擴散法對該院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臨床分離菌1775株進行藥敏試驗.結果1775株細菌中188株為多重耐藥菌,占10.6%.188株多重耐藥菌中革蘭陰性桿菌139株,占73.9%;革蘭陽性球菌49株,占26.1%.革蘭陰性桿菌中,大腸埃希菌占29.5%(41/139);克雷伯菌屬占23.0%(32/139);鮑曼不動桿菌占15.8%(22/139).革蘭陽性球菌中,金葡菌占57.1%(28/49);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占36.7%(18/49);MRSA和MRCNS分別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78.6%(22/28)和88.9%(16/18).結論多重耐藥性監測有助于了解細菌耐藥性的變遷,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有助于減少多重耐藥菌株的出現和擴散.
多重耐藥性監測;抗菌藥物;藥敏試驗
多重耐藥菌主要是指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1].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院內感染的主要殺手,其多重耐藥的特性不但增加了治療的復雜性和難度,也增加了抗生素的消耗量和醫療費用[2].為了解臨床常見分離菌株對常用抗菌藥物的多重耐藥性變遷,為臨床經驗用藥提供依據,減少多重耐藥菌株的出現和擴散.現將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對我院臨床分離菌的多重耐藥性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1.1 材料
1.1.1 菌株來源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我院臨床收集的菌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復株,按統一的方案進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上述菌株在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中各占1.6%和98.4%.送檢標本包括痰液、中段尿、分泌物、血液、導管等所分離出的病原菌.
1.1.2 培養基及抗菌藥物紙片ATB藥敏試驗板條、MH瓊脂均為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產品;所用抗菌藥物紙片都為英國OXOID公司產品,培養基制作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3]規定和MH瓊脂說明配制.
1.2 方法
1.2.1 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細菌鑒定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鑒定板條及ATB NEW鑒定軟件鑒定至種.藥敏試驗以ATB藥敏試驗板條為主,紙片擴散法補充氨曲南、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替坦、利奈唑胺、多黏菌素B和米諾環素.質控菌株為金葡菌ATCC 25923;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和ATCC 35218;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
1.2.2 結果的判斷按CLSI 2012年M100-S22[4]和CLSI 2013年M100-23[5]標準判斷藥敏試驗結果.
2.1 感染發生部位分離菌株感染發生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占63.8%,其它部位還有血液、泌尿系統等,共占36.2%.
2.2 病原菌的分布多重耐藥菌中菌種分布情況見表1.
2.2.1 主要革蘭陰性桿菌的耐藥率見表2.
2.2.2 主要革蘭陽性球菌的耐藥率見表3.
2.2.3 其他還有2株肺炎鏈球都對紅霉素、克林霉素和青霉素耐藥,其中有1株對四環素和苯唑西林耐藥;1株草綠色鏈球菌對紅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氨芐西林、左氧氟沙星、頭孢噻肟和氧氟沙星耐藥;1株嗜水氣單胞菌對氨芐西林、妥布霉素、慶大霉素、阿米卡星、頭孢呋辛、環丙沙星、哌拉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噻肟、頭孢他啶、頭孢吡肟、氨曲南、頭孢哌酮/舒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耐藥.

細菌名稱數量%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枸椽酸桿菌屬沙雷菌屬陰溝腸桿菌腦膜膿毒性金黃桿菌嗜麥芽寡養食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普羅威登斯菌屬拉培格西蒂西菌拉培格西蒂西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鏈球菌屬總計41 32 22 15 11 9 3 2 1 1 1 1 2 8 18 3 188 28.1 17.0 11.7 8.0 5.9 4.8 1.6 1.1 0.5 0.5 0.5 0.5 14.9 9.6 1.6 100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分離了188株多重耐藥菌,占總分離株的10.6%,與其他地區差異較大[6],其中以革蘭陰性菌占優勢,革蘭陰性菌中,占居第一位的是大腸埃希菌,其次是克雷伯菌屬,第三位的是鮑曼不動桿菌,革蘭陽性菌以葡萄球菌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比例很高,占82.6%(38/46).
分離多重菌的標本中,以呼吸道標本為主,呼吸道標本分離菌以克雷伯菌屬和鮑曼不動桿菌占優勢,大腸埃希菌幾乎可以從所有的標本類型中分離得到,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幾乎都分離于血液標本中.
腸桿菌科的多重耐藥菌幾乎都對氨芐西林、頭孢呋辛、哌拉西林、頭孢噻肟、頭孢他啶和氨曲南耐藥,發現了1株大腸埃希菌對美洛培南和亞胺培南同時為耐藥,未發現對氧氟沙星耐藥的腸桿菌.
在多重耐藥的葡萄球菌中,未發現對利奈唑胺和萬古霉素耐藥的葡萄球菌.不發酵糖的多重耐藥菌以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為主,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日趨嚴重,給臨床醫師抗感染治療中帶來困難[7].
總之,要加強細菌多重耐藥性監測,及時發現細菌多重耐藥性特征及發展趨勢,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減少多重耐藥菌株的出現和擴散.

表2 主要革蘭陰性桿菌的耐藥率
考文獻參
[1]高緒鋒.皖西地區某醫院ICU多重耐藥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2):168.
[2]陳燕.13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2,30(6):641.
[3]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890-920.
[4]Clini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M100-S22.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2012.
[5]Clini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M100-S23.Performance standardsfor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2013.
[6]吳志堅.郴州地區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臨床分析和耐藥性監測[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3):257.
[7]劉東華.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醫院感染現狀及耐藥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3):604-605.
R446.5,R939.92
A
1674-1129(2014)03-0342-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3.046
2013-10-31;
201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