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艷嬌,劉忠明,左小偉
(安福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江西安福343200)
5針免疫程序與2-1-1免疫程序接種狂犬疫苗效果分析比較
賀艷嬌,劉忠明,左小偉
(安福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江西安福343200)
免疫程序;狂犬疫苗;抗體檢測;效果分析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以恐水為特征,又稱恐水病,主要通過咬傷的傷口及破損的皮膚或粘膜直接進入人體,潛伏期一般是在3個月以內,一旦發(fā)病,其進展速度極快,病程多在3~5d,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而只能著重于預防,發(fā)病率達10%~70%以上,死亡率幾乎達100%[1,2],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有效接種狂犬疫苗對預防控制狂犬病的發(fā)生和傳播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兩種不同免疫接種程序接種狂犬疫苗后的免疫效果,現將本縣采用5針免疫程序接種法的1133份狂犬暴露人群與采用2-1-1免疫接種程序的802份狂犬暴露人群均全程免疫接種后抗體檢測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檢測對象安福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種門診部采用5針免疫程序(即0、3、7、14、28d各注射疫苗1劑)接種的1133例狂犬暴露人群與用2-1-1免疫程序(0即當天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內各注射1劑,共兩劑、7、21d各注射疫苗1劑)接種的802例狂犬暴露人群.
1.2 標本的采集全程接種人狂犬疫苗15d后采集靜脈血3ml,離心分離血清后進行抗體檢測.
1.3 檢測儀器PHOMO安圖酶標儀、DNX-9620北京普朗洗板機.
1.4 檢測試劑及方法由寧波天潤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采用間接ELISA法,以純化狂犬病毒抗原包被,與抗人IgG單克隆抗體酶結合物等試劑組成,檢測狂犬病疫苗免疫后人血清中的IgG抗體.
1.5 判斷標準陰性對照OD值≤0.1時,試驗成立;樣品OD≥陽性對照OD者,血清抗體為陽性;樣品OD≤陽性對照OD者,血清抗體為陰性.
1.6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據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分析,采用χ2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性別的抗體陽性率5針免疫程序檢測標本數量為1133份,其中男性占717份,陽性數為643份,陽性率為89.7%;女性占416份,陽性數為376份,陽性率為90.4%.男女性別無顯著性差異(χ2=0.14,P>0.05).
2-1-1免疫程序檢測標本數量為802份,男性486份,陽性數為478份,陽性率98.4%;女性316份,陽性數314份,陽性率99.4%.男女性別無顯著性差異(χ2=0.88,P>0.05).
2.2 兩種接種程序的陽性率接受5針接種程序的檢測標本份數1133份,陽性率為89.9%,而接受2-1-1接種程序的檢測標本份數802份,其陽性率為98.8%,經χ2檢驗,兩種接種程序抗體產生的陽性率具有顯著性差異(χ2=61.99,P<0.01).見表1.

表1 兩種接種程序抗體檢測的陽性率
2.3 兩種接種程序與各年齡組抗體陽性率分布5針接種程序和2-1-1接種程序在不同年齡組之間抗體產生的陽性率均存在差異,并有低年齡組高于高年齡組的趨勢.同時,這兩種不同接種程序在高年齡組之間抗體陽性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特別是60歲以上年齡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χ2= 10.09,P<0.01).見表2.
從以上資料表明,兩種接種程序就性別的免疫效果來分析,結果均無顯著性差異.但采用2-1-1接種程序的方法,其抗體產生的陽性率為98.8%,而采用5針接種程序的方法,產生抗體的陽性率為89.9%,2-1-1接種陽性率高于5針接種陽性率,與盧玉梅等研究的結果相一致[3].這可能與2-1-1程序對疫苗質量的要求較高,其各項指標目前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程免疫時間更短;且首次接種抗原量加倍,刺激了人體雙側淋巴系統(tǒng),更快更早的產生了抗體等因素有關.

表2 兩種接種程序與各年齡組抗體陽性率分布
兩種接種程序在不同年齡組之間免疫效果均存在差異,低年齡0~歲組抗體陽性率最高,60歲以上年齡組抗體陽性率最低,免疫效果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下降的趨勢,這是由于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免疫系統(tǒng)逐漸退化,對疫苗刺激反應也開始減弱.因此,為提高抗體陽性率,對于60歲以上狂犬咬傷人群,正確選擇接種程序顯得尤為重要.從此次兩種結果分析來看,2-1-1免疫程序在高年齡組,特別是60歲以上年齡組中抗體產生的陽性率明顯高于5針免疫程序產生的陽性率.故建議免疫力較弱的中、老年人接種狂犬疫苗時采用2-1-1免疫程序.彭元,朱玉英也有報道,免疫力較弱的中、老年人接種疫苗劑量在首針次時加倍,并采用多部位注射法能提高免疫接種成功率[4].
目前狂犬病的死亡率極高,人們對狂犬病防疫的主體不夠明確,當前對狂犬病的防疫防控重點主要還是重人不重動物,犬只的免疫覆蓋率很低[5],所以我們呼吁人們還應注意和動物保持一定的距離,盡可能的遠離傳染源.同時一旦被犬類咬傷或抓傷后,應及時正確處理傷口,并接受暴露后最佳的免疫接種程序進行預防治療,這將可以大大降低狂犬病的發(fā)生率.
[1]張杰,陳其龍.犬傷門診6880例分析[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9,21(1): 28-30.
[2]陳海波,易海清,施風泉,等.人用狂犬病病毒IgG抗體測定時間與機體產生免疫力關系的探討[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0,28(1): 101-102.
[3]盧玉梅,麥充志,程賢等.應用2-1-1程序接種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2,6(3):276-277.
[4]彭元,朱玉英.狂犬病暴露后不同年齡組受傷類型和采取綜合預防措施的比較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6,13(2):345-346.
[5]蘇醒.關于我國狂犬病的流行現狀及防治對策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7):377-378.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開設稿件處理"綠色通道"
所有來稿經本刊確認已正式辦理投稿手續(xù),本刊即刻啟動審稿程序.本刊所有稿件均需三審:編輯初審、專家二審、主編終審.只有三審均通過的稿件才可刊用.本刊審稿周期約為3個月,對于可以刊用的稿件,本刊于3個月內通知文章第一作者辦理用稿手續(xù);對各類基金資助課題論文,碩士、博士研究生論文,實行綠色審稿通道,最快可于投稿后30天內正式刊發(fā).作者在接到修稿通知后,請及時將修改后電子文本發(fā)至本刊電子信箱(應注明稿號).根據本刊與作者簽署的版權協(xié)議,本刊對稿件擁有協(xié)議中的權利和義務.對不用稿件,我刊不予退稿.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編輯部
R512.99,R373.9,R446.62,R186
B
1674-1129(2014)03-0353-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3.051
2014-01-07;
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