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水星, 李 勇
(湖州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我校教師教育省級實驗教學中心始建于2009年,是由學校前期的電化教育部,教育管理系的心理實驗室及初等教育系的小學教育綜合實驗室整合而來。中心依托教師教育國家級特色專業、教師教育省級優勢專業,設有 31 個功能實驗室,面向教師教育、教育技術學、心理學、學前教育、英語、數學、中文、中學科學教育(物理、化學、生物)等相關師范專業開展教師教育職前實驗實踐教學;同時,積極依托省教師教育基地和開展浙江省中小學教師職后教育培訓等實訓教學,充分發揮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的示范引領作用。
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堅持“科學發展、改革創新、凸顯特色、服務地方”的基本建設原則,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為目標,以省級教師教育基地建設為依托,以省級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為契機,著力加強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驗教學模式改革、實驗課程體系構建、實驗信息化管理;著力彰顯“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學習、實踐、研究相互促進”實驗實踐宗旨[1]。
根據學校師范教育特色和教師教育優勢,以強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大整合觀整合教師教育學科實驗室資源和課程體系,構建教師教育特色明顯,目標清晰、載體明確的實驗教學新體系,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優化、開放充分、運行高效、輻射面廣的教師教育實驗教學平臺。
實驗教學中心按照“統一管理、統籌規劃、資源共享、有效利用”的總體原則,打破原有專業基礎教學實驗室、專業教學實驗室分屬各教研室的管理格局。由分管實驗教學的副院長、教授、院系領導及資深實驗教學專家組成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負責實驗課程教學大綱、實驗課程內容和實驗項目審定等工作,充分發揮其對實驗教學的決策和對示范中心的引導作用。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專兼職人員一體化管理模式。實驗技術人員由實驗教學中心統一管理;兼職教師按照教學和科研任務安排參與實驗教學和實驗研究工作,實行流動式的管理機制。
實驗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主要對中心的實驗教學和日常管理進行領導、監督和指導;中心主任負責實驗室建設規劃的貫徹落實與中心實驗教學的運行;實驗室負責人負責實驗室的建設規劃制定與落實工作,具體負責各實驗室的建設落實和正常運行。中心實行集中管理模式有助于各種實驗資源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打破傳統實驗室之間的學科專業壁壘,突破各個學院實驗室資源各自為政的現象,理順了實驗管理部分和實驗使用環節的關系,實現了實驗資源使用更規范,實驗室利用效率更高效[2]。管理運行上實行“四個統一”,呈現“五化機制”[3],如圖1所示。
(1) 統一規劃。實驗教學整體改革及實驗室建設由中心統一規劃實施,包括對實驗教學內容、模式、方法、手段等的研究與改革實踐,檢查、監督實驗教學的運作情況;
(2) 統一調度。中心的實驗教學儀器設備、技術人員統一調度,實驗儀器設備改造與開發由中心統一組織實施;
(3) 統一管理。實驗教學儀器設備保養、維護由中心統一進行;相關實驗室建設經費、實驗教學經費、實驗項目經費由實驗中心統一管理和規劃使用;

圖1 四統一與五化運行機制
(4) 統一安排。校內外所有實驗教學計劃、大學生實驗室開放項目、科技創新項目,都由實驗教學中心統一安排,統一部署[4]。
(1) 制度化。為了在實施過程中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中心的各個實驗室及辦公室都將相關的制度上墻,使教師、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學生在明確各項制度的同時,形成相互監督機制。
(2) 科學化。中心對所有的設備不但建立了明細賬,還按合格實驗室要求對每臺設備建立賬、物、卡管理體系,并定期檢查;統籌安排實驗教學計劃,協調好實驗與實訓教學、課堂內和開放實驗教學、校內實驗教學和校外服務等問題,實現對實驗室的科學化管理。
(3) 開放化。為提高實驗室利用效率,各實驗室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積極為學生在師范技能競賽、各種學科專業實訓、大學生科研項目、畢業設計實驗等提供實驗保障和支持;個別實驗室還面向中小學教師、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培訓項目開放,不斷提升實驗室的社會服務影響力。
(4) 信息化。為提高實驗室管理效益,中心開發專門管理軟件,使實驗設備和材料管理、實驗室使用及查詢實現網絡化。為增加有關實驗室的開放時間,提高設備利用率,正在規劃進行網絡門禁系統建設。
(5) 項目化。積極依托學校“大學生開放實驗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項目”、“大學生教師技能訓練”等項目,每學年面向學生開設一定數量的自主探究、協作創新式實驗項目,以項目驅動的形式推進實驗室科學運作和管理[5]。
教師教育要關注師范生的師范技能培養,單純的課堂教學實訓已經不能達到師范技能培養的要求,需要構建課程實驗教學體系、校內實踐創新體系、校外平臺擴展體系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見圖2),不斷創新教師教育協同培養的新模式。協同育人的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從課堂內的實驗知識講解擴展到課堂外的校內基地實訓, 從校內實踐創新體系的技能訓練擴展到校外實踐平臺的實習,三位一體的實踐體系既關注理論教學,又統籌安排實踐教學,既重視學生實驗課程體系的學習,又注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通過校內外各種基地為學生搭建施展才能、提升能力的平臺, 提高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滿足了浙江省對高素質教師教育實踐創新人才的需求[6]。通過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實驗教學、創新實踐、應用拓展”三位一體,融合統一。

圖2 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的實踐教學體系[7]
校內實踐創新體系是指創建相關機制為學生參與創新型實驗活動提供智力和物力的支持, 如構建實驗教學導師制, 挑選專業骨干教師和實驗教師作為本科生實驗、實踐導師,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開放實驗、多媒體競賽、教師教育技能訓練和畢業設計等各種自主創新研究型項目提供實踐指導和支持;開辟校內實踐教學基地, 積極利用校內實踐基地的實踐項目,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科研協作等能力;構建中小學聯合培養制度,通過與相關中小學聯合培養的方式提升學生教師教育實踐教學能力[8]。校內實踐創新體系為廣大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科學研究、發明創造、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提供平臺和環境,實現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圖3所示。
校外平臺擴展體系是指建立在校外的各類教師教育實習、見習、研習實踐基地; 依托實驗教學中心,充分整合下屬各學院的教師教育基地和師范生技能考核訓練實驗室, 面向學生及社會提供各類教師教育培訓、咨詢和認證服務, 共享本專業的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 為拓展學生的能力搭建一個延伸性強的支撐平臺[9]。發揮教師教育專業資源優勢與校外單位共建實驗室, 如與中小學共建教師教育網絡互動平臺,積極與中小學進行合作對接,為學生創造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交流學習機會。建成6~8個緊密型、深度合作的教學科研與實訓基地。建設與發揮湖州市月河小學、環諸學校等4所中小學的“點對點”課堂教學遠程指導平臺與咨詢系統功能,通過網絡教室,進行遠程培訓,網絡教學,科技服務。充分利用網絡互動教學資源,讓學生經常性地與小學課堂互動,在互動中時常走近中小學,走近名師,走近新鮮的、活生生的教學實際,促進與基礎教育的交流與合作。

圖3 校內實踐創新體系
(1) 樹立多元化思路。以教師培養規格為依據,構建綜合化實驗課程體系,創設條塊結合的課程結構;注重課程整合、強化實踐性課程、精選拓展性課程、設計研究性課程;突出專業化與探究性,形成理論與實踐結合、學術性與師范性兼具、科學與人文教育匹配、共性與個性發展兼顧的課程設計理念。
(2) 構建模塊化結構。根據學科發展由分化走向整合的特點,以及教師教育和兒童的特性,緊緊圍繞教師教育中的現實問題,大膽突破學科之間的藩籬,積極進行學科之間知識的整合與重構[10]。加強跨學科的綜合與融合,對教育學、心理學基礎、文理科等課程進行模塊式重組,形成具有全科特色的課程內容和體系。
(3) 形成實踐化特色。依據國家《教師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的“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精神,改變課程實施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和脫離中小學現實教育生活的現狀,摒棄傳統課程教學中偏重理論指導、輕實踐操作,實現理論與實踐、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的雙重結合,實現從注重知識本身向注重求知過程的轉變,構建課堂與實訓教學相通、理論與案例教育并舉、校內培養與校外實訓一體的教師教育培養體系[11-12]。
(4) 開發系列化。有計劃地出版教師教育實驗教學系列教材。建設與新課程配套的網絡課程庫、案例庫,開放高效的教師教育資源;建立教育類基礎課程資源,涉及數語外、音體美、計算機和科學等學科各個年級的優秀課堂教學案例,滿足教學研究及其校本教研的需要,惠及教師培養系統教學法課程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需求[13]。
以科研課題申報為抓手, 促進教學科研良性互動。鼓勵教師和學生申報高等級科研課題,發表高質量的科研論文,不斷提高實驗中心的科研水平和學術地位,實現科研互動和成果轉化。
通過編寫實驗教材或實驗指導手冊,促進教師科研成果向實驗教學轉化。教師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編寫為實驗教材或實驗指導手冊,成為實驗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促進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與更新,讓學生了解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和領域,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為學生參與科研與實踐活動提供了更多機會。
引導和吸收學生參與各種科研活動與課題研究,推進科研成果向教學轉化[14]。教師的科研工作對實驗教學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有利于學生知識面拓寬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吸納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工作,形成課內實驗教學與課外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啟迪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
促進學生參賽作品和科研專利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如以機器人創新實驗室、物理、化學、科學實驗中心為平臺,以大學生科技創新、學科競賽、開放實驗為抓手,積極引領學生科研成果轉化,實現學生創新成果轉化常規化、產學研一體化,提升學生的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
做好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針對教師教育專業的特點和需求,以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基地為基礎,讓學生接觸國內外優秀的創造發明實例,以啟發創新意識,進行創新技法模擬,實現自制實驗設備、科技專利的轉化[15]。
科技創新實驗基地建設主要包括科技創新產品的展示、分析、培訓、設計和制作系列實驗平臺建設,如圖4所示。

圖4 科技創新實踐基地
中心以信息化建設為契機,促進了實驗教學改革與發展[16]。通過建構完善的教師教育實驗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數字化、網絡化的實驗共享資源。各種實驗課程大綱講義、指導手冊和實驗參考資料都可以通過網絡實驗平臺獲取,如學生可以通過中心網絡平臺獲取網絡課程、專題學習資源等輔助教學資源;獲取軟件和多媒體學習、實驗示范視頻資源,查看專業數據資源和往屆學生實驗成果等[17]。
結合實驗教學中心網絡化、信息化建設,積極構建實驗教學網絡管理平臺,實現實驗項目、學習方法和實驗技術的網絡化呈現,為學生進行實驗課程預習、復習和測試提供全新的網絡管理平臺。借助于該平臺,積極開展網上實驗、網上輔導、答疑工作,實施網上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動式教學,為教師與學生提供無時空限制的交流通道[18];開設“實驗教學”、“實驗計劃”、“開放實驗”、“學生成果”、“社會服務”欄目內容,為師生開展網絡實驗教學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向外界展示了本中心的資源與服務,有利于實驗教學中心與師生、外界的交流互動、資源共享[19]。
結合網絡實驗教學管理平臺,進一步開發在線實驗教學和實訓操作互動平臺,通過對實驗實訓課程的數字化資源建設,在平臺上搭建相關實驗課程和實訓操作項目的學習模塊,實現實驗課程與項目的網絡化、菜單式學習[20]。學生利用該學習平臺,自主學習,進行在線實訓操作,在網上可做計算機模擬實驗;學生還可利用該平臺進行實驗數據的網絡存儲和處理,并借助網上互動論壇進行協作學習和相互討論,實驗教師也可以利用該平臺進行問題解答,從而彌補了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不足[21]。這種在線實驗與實訓操作互動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實驗教學的時空限制,真正實現了學生隨時、隨地地通過網絡平臺自主學習、協作交流、互動討論,提高了學生實驗自主化水平[22]。
教師教育示范中心建設就是形成一定的實驗教學輻射效應,形成獨特的,并具有廣泛社會效益的實驗教學示范。經過幾年的教師教育實驗中心建設與實踐,逐步形成了以下的教師教育實驗教學四大示范。
(1) 教師教育課程實驗教學示范。根據教師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設想和計劃,進一步加強課程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以滿足教師教育專業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對實驗教學的要求,并滿足師范生和在職教師培訓有關課程的實驗與實訓,不斷探索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省內教師教育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提供成熟的經驗。
(2) 研究創新型實驗教學示范。充分運用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的設施和師資力量,加強學生課外科研活動指導,開展多種大學生科研和學科競賽活動,探索實驗教學中心主動參與大學生實踐活動指導,特別是在機器人創新教育、大學生多媒體作品設計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取得國家級和省級學科競賽成果,使之成為省大學生的綜合科技活動示范園地。
(3) 服務開放型實驗教學示范。利用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驗教學資源,對院內外、校內外開放,為學生和中小學教師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實驗室開放在校內為師范生進行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創造良好的條件,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場所,在校外為基礎教育提供一個教師素質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提高的現代化實驗平臺。
(4) 教師教育培訓實驗教學示范。運用示范中心平臺積極為浙江省教師教育繼續項目提供培訓等服務,開展教師教育院校與中小學校的合作“行動教育”研究,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教師發展、學生素質提升將產生積極影響,直接為地方社會、文化、教育、科技建設作貢獻。
教師教育實驗中心以實驗資源優化組合、教學科研有機促進和校地合作創新為宗旨,以學生實驗技能訓練、科學素養提升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理論與實踐相通、學術與師范兼具、科學與人文相融為理念,以教師教育優質教學資源為引領,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和院系的分隔,按照專業、課程來設置實驗項目的傳統慣例。以強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大整合觀統整教師教育實驗室資源,以四個統一和五化機制為基礎,創新實驗中心運行機制;以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為載體,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以豐富實驗課程資源為抓手,創新實驗教學課程體系;以科研項目為引領,推進實驗科研成果向實驗教學轉化;以信息化建設為推動,構建教師教育網絡化實驗平臺;形成了教師教育實驗教學四大示范,促進教師教育專業化的發展。努力把中心建設成為集教育教學、科研培訓、實踐訓練、服務地方于一體的,國內同類院校具有示范與引領作用的高水平、網絡化、開放式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1] 黃慕雄,張學波.傳媒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機制創新實踐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106-109.
HUANG Mu-xiong,ZHANG Xue-bo.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media type of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2):106-109.
[2] 潘 蕾.文科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2):83-86.
PAN Lei. Management Mode of Liberal Ar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1(12):83-86.
[3] 浙江師范大學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EB/OL].http://wenke.zjnu.edu.cn/index.htm.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For Lieral Arts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EB/OL].http://wenke.zjnu.edu.cn/index.htm.
[4] 張學波,徐福蔭,黃慕雄.傳媒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11):88-90.
ZHANG Xue-bo,XU Fu-yin,HUANG Mu-xiong.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Communication[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9(11):88-90.
[5] 徐家寧,侯文海,王英華,等.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創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1):71-73.
XU Jia-ning,HOU Wen-hai,WANG Ying-hua,etal.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Education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to Set up the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National Expermiental Education[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7(11):71-73.
[6] 陳建中,李榮華,高紹康.地方高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新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1):108-110.
CHEN Jian-zhong,LI Rong-hua,GAO Shao-kang. New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te level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0(1):108-110.
[7] 陳兆夏,王 恬.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5):26-28.
CHEN Zhao-xia,WANG Tian.Practice and ponder of construction for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J].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2012(15):26-28.
[8] 朱世坤.以實驗示范中心建設為契機 促進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4):95-97.
ZHU Shi-kun.Embracing an Opportunity of Constructing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al Center to Promot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7(4):95-97.
[9] 余 魅,習友寶,劉 韻.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構建創新人才培養平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12):10-12.
YU Mei,XI You-bao,LIU Yun.Constructing a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center of laboratory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platform for training creative student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6(12):10-12.
[10] 楊志強,申大忠,張志德.以科研促進教學,建設國家級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6):109-110.
YANG Zhi-qiang, SHEN Da-zhong, ZHANG Zhi-de. Promoting teaching by scient ific research, constructing state-leve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 anagement,2010(6):109-110.
[11] 習友寶,余 魅.國家級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6):118-120.
XI You-bao,YU Mei.Construction of UESTC National Electronic Experimental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Center[J].Experiment Science &Technology,2008(6):118-120.
[12] 張洪奎,朱亞先,夏海平,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9(1):22-25.
ZHANG Hong-kui,ZHU Ya-xian,XIA Hai-ping,etal.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J].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2009(1):22-25.
[13] 吳世華,閆曉琦,杜宗杰,等.全面改革創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4):89-92.
WU Shi-hua,YAN Xiao-qi,DU Zong-jie,etal.Cre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stration Center with State Level[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7(4):89-92.
[14] 張文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1):1-4.
ZHANG Wen-gui.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8(1):1-4.
[15] 劉富池,王力虎,覃以威,等.物理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4):91-93.
LIU Fu-chi,WANG Li-hu,QIN Yi-wei,etal.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hys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1(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