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ZHANG Yan;于法欽YU Fa-qin;殷鴻煒YIN Hong-wei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 518055)
(Shenzhen Polytechnic,Shenzhen 518055,China)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結束,經濟復蘇乏力,用人單位所提供的職位數同往年相比明顯減少,因此當前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而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因為職業信息采集不暢,又會導致不少畢業生錯失工作良機,使原本嚴峻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同時,用人單位因為對畢業生信息采集得不夠深入,又會出現人才難求的問題。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因為職業信息交流不暢發生了偏差。就業服務部門是否重視職業信息采集工作,關系到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能否實現有效對接。因此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如何打造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就業服務中心、人才市場等多個部門角色間交流互動的職業信息采集服務平臺,顯得尤為重要。
職業信息與就業信息相比,富有更寬泛的內涵,它是指與職業相關的所有信息的統稱,包括職業需求信息、職業供求信息和職業資源環境信息等。職業需求信息主要來自用人單位,包含職業類別、崗位數目、崗位要求、用工形式、薪資福利等。職業供求信息主要來自勞動者,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此類信息主要包括兩部分:①大學生自身所具有的個人信息,比如學歷程度、專業種類、技能等級、實踐經驗等;②大學生求職的條件信息,如行業類別、經濟屬性、工作環境、薪資水平等。職業資源環境信息一般指大的背景信息,即有關就業的背景資料、政策法規、就業形勢等,比如全國以及求職者所在地區的經濟形勢,人才供求行情,產業結構格局,以及國家在該地區實施的就業政策制度,具體包括畢業生所關心的醫療、保險、戶口、檔案等方面的政策法規,還有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等等。
職業信息采集,就是通過采取各種途徑尋找不同崗位職業的用人需求,采集用人單位的用工形式、勞動保障形式、經濟屬性、行業類別與發展前景等,通過整理歸納總結,形成有效就業信息的過程。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做好職業信息采集工作對于指導大學生求職、正確認識自我以及有效進行人職匹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2.1 職業信息采集在指導高校畢業生求職中的重要作用 就高校畢業生來說,職業信息主要是指就業信息。因此,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能否對就業信息進行有效采集與合理應用關系到大學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做好職業信息采集工作,不僅可以讓高校畢業生掌握國家、省、市等從中央到地方各種促進就業的政策,而且可以了解不同地區的行業需求信息和人才需求環境,迅速進行求職目標定位,為激烈的就業競爭贏得寶貴時間。以筆者所在的職業院校為例,學校每年通過就業網站、QQ 群、飛信群、微博、微信發布的就業信息達25 萬余人次,提供有效求職信息達4000 余條,使畢業生獲得了大量的就業信息,從而有效地促進了畢業生就業。
2.2 職業信息采集對促進大學畢業生正確認識自我的重要作用 職業信息采集過程中,采集到的企業單位形形色色,大小規模不一。崗位類型復雜多樣,工作環境差別很大。不同的企業文化需要不同類型的大學畢業生,不同的崗位層次對畢業生的要求也不一樣。因此,畢業生在選擇企業和崗位時,要充分認識自我,合理評價自我,結合用人單位和崗位需求適當降低期望值,從而提高就業成功率。職業信息采集有助于畢業生了解社會對不同職業角色的具體要求,培養職業角色意識,了解企業文化、價值、經驗和規范,確定職業理想,增強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畢業生的社會化,有利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做出明智的職業選擇,從而有利于畢業生的身心健康和個人發展。
2.3 職業信息采集在促進大學畢業生進行人職匹配的重要作用 用人單位所提供的崗位要求與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求職意向能否匹配關系到大學生的就業穩定性,也關系到高校的就業質量。職業信息采集過程中,求職者有選擇性地把個人信息發布到媒介機構上,比如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招聘網站、人才市場等。用人單位同時通過媒介機構發布用人招聘信息。由媒介機構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促成二者雙向選擇,實現信息交流,從而達到人職匹配和人崗匹配。
職業信息采集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職業信息交流不暢、大學生缺乏主動采集意識、采集的職業信息良莠不齊、高校職業信息采集渠道缺乏等。
3.1 職業信息采集過程中職業信息交流不暢影響大學生就業 當前,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在于職業信息交流不暢。一方面,高校畢業生由于職業信息采集不暢,導致經常往返于各個省市參加求職面試,增大了交通費用和生活開支,同時也浪費了大量時間。另一方面,有人才需求的地區或用人單位同樣因為職業信息采集不暢,有意前往高校招聘畢業生卻因為畢業生信息了解甚少招不到合適的人才。這樣就人為地造成了就業難和招人難的“雙難”怪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做好職業信息采集工作,導致雙方職業信息不對稱,大學生的求職意向與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之間不能進行有效對接,從而影響到大學生就業。
3.2 職業信息采集過程中大學生主動意識缺乏影響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經常都是進入畢業班以后才開始準備求職。因此在求職信息采集上,往往缺乏前瞻意識,沒有主動利用寒暑假深入到用人單位實習,提前了解行業現狀和用人需求,并由此確定自身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努力方向。大多數同學都是被動地依賴學校老師或家長推薦、校園招聘會、人才市場及各種“雙選會”上提供的各種職業信息,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高校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工作做的不到位,沒有引導大學生提前做好職業信息采集工作;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提前主動采集職業信息的意識。
3.3 職業信息采集過程中職業信息良莠不齊的現象影響大學生就業 由于政府就業指導部門沒有對職業信息的標準進行嚴格規定,導致社會上各種職業信息良莠不齊,虛假欺詐信息時常出現。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經濟利益。首先,一些用人單位為了節約成本,在人才需求信息上往往設計一些隱晦的條件,與大學生簽訂就業協議后經常借以各種理由拒絕履行自身義務;其次,一些招聘網站只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對虛假詐騙信息的審核,有的更是制造虛假信息謀取暴利;最后,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發布虛假、詐騙求職信息來騙取錢財。
3.4 職業信息采集過程中高校職業信息采集渠道有限影響大學生就業 當前,大部分高校在采集職業信息過程中主要通過三種渠道:一是用人單位主動來訪來電;二是高校教師主動走訪用人單位洽談合作意向獲得招聘信息;三是利用互聯網篩選尋找有效的職業需求信息。這三種途徑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已很難奏效,高校缺乏與人才中介機構密切合作的機制以便聯合使用職業信息,同時也因人手短缺,不能對已聘用往屆畢業生的用人單位進行回訪等,遺漏了很多用人單位的上下游企業或行業相關企業的人才需求信息,從而未能全面開發出可供采集的職業需求信息。筆者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一是高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配備不齊;二是高校缺乏教職工全員參與職業信息采集的激勵政策;三是高校教師較少主動走訪企業,坐等企業單位上門聯系。
對于職業信息采集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方面解決。
4.1 構建職業信息采集的長效機制 高校職業信息采集工作應該貫穿于大學生活的全過程,針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特點進行與之相適應的職業信息采集舉措。以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為例:
4.1.1 針對大一新生,由于剛入學,對就讀專業的行業發展現狀和就業前景還比較迷茫,但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獨立自主意識。因此,這時要引導他們采集與專業發展方向和就業前景有關的信息,使他們提早進行職業規劃和學業規劃,明確大學學習目標,朝著就業所需要的能力素質與專業技能水平而努力。具體可通過開展新生入學專業教育、優秀畢業生或優秀企業家進校園分享成長成才經驗、提前參加人才雙選會感受就業氛圍等途徑進行,使新生明確所學專業在課堂實訓中應學習什么內容,將來會從事什么類型的工作,從而在就業核心競爭力方面提升素質。
4.1.2 針對大二或大三學生,經過一年或兩年的學習和實踐,他們已適應了大學生活,同時有的已制定了自身的學業規劃和職業發展目標。這個時期要重點培養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相關的行業龍頭企業的招聘信息的采集,具體可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引導學生了解行業特點和就業環境;通過邀請知名企業家或者企業人事主管來校舉辦企業發展講座,讓學生采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崗位要求;通過模擬面試等方式,讓學生提前開始對職業信息做出判斷與篩選;通過寒暑假實習實踐,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職業信息和企業用人信息。
4.1.3 針對畢業班學生,開始面對各種就業壓力,但因以前重視對職業信息的采集,積累了較好的基礎,對就業問題較為自信,因此這個時期的畢業生對職業信息的采集主要側重于就業信息的采集。可通過以下渠道采集就業信息: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各類人才雙選會、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報紙、網絡、社會關系網、實習經歷及業余兼職等。總之,要全面規劃,提前布局,做到有的放矢,成竹在胸。
4.2 增強大學生對職業信息采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學生所采集的職業信息紛繁復雜,應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就業觀,科學客觀地分析、篩選所采集的職業信息,充分利用職業測評系統合理確定就業目標,指導學生根據職業信息,如用人單位的企業文化、價值觀等信息,針對不同單位的特點準備相應的求職材料,在求職面試過程中也要圍繞用人單位的興趣點回答問題,有針對性地展示自己,從而促進就業工作和就業質量。以筆者所在的職業院校為例,學生入學后都要做權威測評機構北森公司的吉訊測試,根據學生的測試結果,撰寫職業生涯規劃書,并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以賽促學,使學生能盡快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和行業現狀,早點確定職業奮斗目標,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4.3 拓寬職業信息采集渠道,豐富職業信息采集內涵 政府部門通過編印《應屆畢業生就業指南》,幫助企業主動、廣泛、及時、準確發布畢業生需求信息,讓廣大畢業生全面了解企業性質、企業文化、招聘崗位及要求。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主動走出去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聯系,在召開大型供需見面洽談會和校園雙選會的基礎上多舉辦針對性較強的專場招聘會,同時通過邀請優秀校友、企業家、行業專家來校舉辦講座等措施來采集更多的職業信息,拓寬職業信息采集渠道。同時,還應指導大學生學會利用各種渠道采集職業信息,比如通過學校就業指導機構或就業網站,學校及社會上的各種招聘活動,《中國大學生就業》、《廣東大學生就業指引報》等就業報刊雜志,實習兼職活動及用人單位公司主頁等各種互聯網資源。
4.4 加強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培訓,提升就業指導服務水平 加強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培訓是提高職業信息采集工作針對性、有效進行就業指導的關鍵環節。要努力改變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在知識結構、工作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滯后的局面,有目標、分階段、分類別地對就業指導人員在就業指導理論知識和實踐環節進行培訓,完善聘任、考核、職稱評定等配套政策,確保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與發展的穩定性和長效性,并根據個人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根據個人優勢確定主攻方向,從而形成一個優勢互補的工作團隊,逐漸構建一支專業化、職業化和專家化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有效提升就業指導服務水平。
[1]湯新云,孫玉錦.高校畢業生職業信息的采集與應用[J].當代職業教育,2011(5).
[2]高欣.試論做好職業信息采集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J].新西部,2012.
[3]徐望來,崔昌華,劉家扣.試論做好職業信息采集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
[4]何文聰.淺談職業信息采集與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
[5]李春蓉,李濱濱.試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信息的采集與利用——以廣州大學城為例[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