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漢中
令我終身難忘『革命軍人家屬證明書』
□包漢中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難忘的記憶。1951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領導機關給我的家庭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軍人家屬證明書”,至今令我難以忘卻。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5周年,看著已發黃的證明書,心情依舊激動。
1949年春夏之交,渡江戰役取得勝利,寧滬杭相繼解放。為建設一支現代化國防軍和建設新中國培養人才,黨中央根據陳毅同志的提議,在南京黃埔路原國民黨國防部舊址創辦了華東軍政大學,以寧滬杭一帶青年知識分子為招生對象。6月寧滬杭各報刊登招生啟事,我及時報名應考。《解放日報》等報紙7月份發布錄取通告,我有幸榜上有名,隨后即按規定參軍入伍,先到常熟穿上軍裝,后步行到昆山,再坐運貨的火車到了南京。
華東軍大由時任第三野戰軍、華東軍區司令員和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兼任校長、政委。學校繼承紅大、抗大的辦學方針和光榮傳統,軍政訓練十分嚴格,紀律嚴明、生活艱苦,時時都有鍛煉,處處都是考驗,真是革命大熔爐。當年我有幸先后兩次聆聽陳毅校長所作的“為人民服務”的諄諄教導。軍大要求每個學員都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都要確立無產階級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要有為解放全中國和建設、保衛新中國而獻身的革命精神。
1950年5月,第一期預科結業轉入本科學習,學員分到空軍、海軍、通訊兵、雷達兵等軍兵種接受專業訓練。我被分配到南京郊區湯山進入第三野戰軍特種部隊特科學校受訓,主攻科目是學習駕駛水陸兩用戰車。當時的要求很明確:掌握過硬技術,誓死解放臺灣,活著是戰士,死了成為烈士。訓練時大家情緒高漲,都為解放臺灣摩拳擦掌,表決心、寫血書,一切聽從指揮。然而過了不久,形勢急劇變化,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公然阻止我軍解放臺灣,干擾朝鮮內戰,并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地區。面對政局的變化,我國政府迅速調整戰略,組織志愿軍奔赴朝鮮戰場。這時,我奉命轉入徐州和河南商丘的裝甲兵編練基地,參與坦克部隊訓練,準備赴朝作戰。由于工作需要,我在戰車編練基地政治部宣傳科擔任編輯,負責編報,編寫政治教材供戰車乘員學習使用。當時戰車訓練很緊迫,任務繁重,生活艱苦。正在這時,父母來信說家里接到部隊領導機關發給的“革命軍人家屬證書”,上面寫著“茲有包漢中同志系1949年7月參軍,現在本軍任編輯職務,家居江蘇啟東海東區濟南村。其家屬得按民主政府優待軍屬條例及其家庭實際情況享受軍屬榮譽與優待”。落款為司令員陳毅,政治委員饒漱石,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政治部主任舒同,政治部副主任鐘期光。時間是1951年3月9日,上面蓋有軍事機關的公章。
我得知此事后,興奮異常,原來存在腦海里的一些困擾和對父母家人的思念牽掛頓時煙消云散。事后,父母還多次來信說家里本來有些困難,現在得到了多方照顧,政府經常組織力量給家里代耕代種,逢年過節來人看望慰問。后來,我的大妹上了大學,二妹有了工作,三妹身體有病也得到了治療。家庭安定了,父母經常來信囑咐我不要牽掛家里的事,要好好干爭取戴大紅花,為家也為家鄉爭光。我看到家里如此情景和父母親的囑咐,沒有了后顧之憂,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盡心盡責。1951年和1952年軍訓工作總結時,我先后兩次榮獲三等功,特別是看到一批又一批戰車乘員學成后駕駛著坦克奔赴朝鮮戰場時,感到由衷的自豪。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以后,組織上先后送我到舟山海島炮兵部隊和云南西雙版納地區邊防部隊鍛煉,還送我到總政第三政治干部學校和中央高級黨校學習進修。后來我長期在劉伯承為院長的軍事學院(今國防大學前身)政治部政治理論教研室任教員,先后三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文革”后,我來到華東師大任教,62歲離休,期間我又多次受獎,2006年還被評為華東師大優秀共產黨員。
撫今追昔,60多年前“革命軍人家屬證明書”給了我的家人許多優厚待遇,鼓勵我在部隊立功受獎,也助我個人鍛煉成長,令我終身難忘。
(編輯 陶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