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警示未來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召開抗戰勝利紀念日“五老”座談會

李忠國攝
本刊訊 (記者張廣銷)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確立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紀念日后的第一個紀念日。上午,80余名老將軍、新四軍老戰士、老干部、老英模、黨史軍史研究的老專家齊聚一堂,出席由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召開的“勝利來之不易”座談會。座談會由常務副會長劉蘇閩主持。“五老”們在座談時表示:紀念抗戰勝利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弘揚偉大抗戰民族精神,警示未來,教育一代又一代人,警惕日本右翼勢力的死灰復燃,決不允許否認和歪曲侵略歷史,決不允許軍國主義卷土重來,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殘酷、最血腥的侵略戰爭之一。從1931年到1945年之間的兩次侵華戰爭,日本侵略者用武力奪去了中國大部分的重要城市,占領了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的大片土地。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難書。在全民族抗日的浴血奮戰過程中,它充滿悲壯和威武,愛國熱情、民族精神得到了空前的激發和提升。中國抗日戰爭,是以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和日本帝國主義的徹底失敗而載入史冊的。
座談會上,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名譽會長阮武昌追憶了他投筆從戎的經歷。那時日寇大肆入侵,中華民族國破家亡,徹底打破了他科學報國的夢想,他與大批愛國進步青年一樣,毅然參加了新四軍,走向抗日前線,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斗爭。車橋戰役是我國抗戰史上一次著名戰役,今年是車橋戰役勝利70周年。新四軍老同志趙堅聯系自己親歷車橋戰役作了發言。今年已94歲高齡的丁景唐,抗戰初期是從事文化戰線工作的地下黨老革命,他在上海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他委托女兒在座談會上發言,著重講述了宣傳抗日、動員抗日過程中的難忘記憶。新四軍老戰士、著名作曲家呂其明是抗日戰爭的參與者并在抗日烽火中鍛煉成長起來的戰士。他用歌曲詮釋了游擊隊戰士如何樂觀面對困難,堅忍不拔,樹立抗日必勝的信心。他創作的交響樂《紅旗頌》、電影《鐵道游擊隊》主題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歌曲家喻戶曉,影響著一代人。唐培吉教授著重闡述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貢獻。他說,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正面戰場、敵后戰場,這兩個戰場的結合,直接消滅與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對改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格局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新四軍后代張曉宇在發言中感慨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來之不易,今天緬懷這段歷史,就是要永志不忘這段苦難卻又激奮的歷史,弘揚抗日戰爭中煥發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他還用大量事實駁斥了日本右翼勢力的種種謬論及網上傳播的一些荒謬的錯誤言論。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名譽會長、93歲高齡的丁公量,在會上語重心長地著重指出,要高度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行徑,要把中國抗日戰爭的英雄歷史認認真真地傳給下一代,弘揚偉大抗戰民族精神。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蘇閩在總結發言中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弱國戰勝強國的光輝典范。中國之所以能夠進行這場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戰并取得勝利,是由于近百年間帝國主義壓迫和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斗爭促成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實現了全民族大動員。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創舉。它是中國人民百余年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斗爭中規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鼓舞了中華民族自強、自信、自立的雄心壯志,重振了中國的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