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自度
生動記述前仆后繼的八位如皋縣委書記黨史紀實文學《血沃春泥》出版發行
□ 楊自度

為了更好地傳承如皋革命老區的紅色記憶,為了緬懷和紀念先輩,在十位如皋籍和曾在如皋工作過的老領導的倡導下,如皋市委組織創作、南通市老區開發促進會常務理事錢澤麟執筆的黨史紀實文學作品《血沃春泥——高沙土上前仆后繼的八位縣委書記》一書,最近已由中共黨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發行座談會于8月29日在如皋市隆重舉行。中共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章樹山、如皋市委領導和部分老領導老同志出席并講話。
黨史紀實文學作品《血沃春泥》以通海如泰地區土地革命歷史為背景,記錄了1929年至1933年間在如皋前仆后繼、壯烈犧牲的徐芳德、吳亞蘇、韓鐵心、王玉文、湯士倫、穆子奇、于咸、吳汝連8位縣委書記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生動詮釋了黨的干部為了人民翻身解放英勇不屈、無私奉獻的崇高革命精神。全書8卷、40章,共計24萬字。
南通市委常委章樹山在講話中指出,南通是江蘇最早的革命老區,如皋則是南通老區這塊紅色熱土上被烈士鮮血浸潤得最紅的地區。土地革命戰爭中,通海如泰地區被列為全國15塊主要革命根據地之一。在1929至1933短短的四年多時間里,就有8位縣委書記前仆后繼,連續壯烈犧牲。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極其少見。這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南通、如皋地區黨和人民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因此,《血沃春泥》給大家提供了一本很貼近、很生動的學習讀本,既可以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學習讀物,又能以此激勵廣大青少年學生,學習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我們要學習先烈堅定的理想信念,學習他們始終心系人民群眾的情懷,學習他們搶抓機遇敢為人先的膽略,為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譜寫好“中國夢”的南通篇章而不懈努力。
去年3月,如皋籍和曾在如皋工作過的阮武昌(上海警備區原副政委)、陳揚(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大江南北》雜志社顧問)、張正聯(南通市老區開發促進會負責人)等十位老同志,懷著對先烈的無限崇敬和對如皋革命老區的深厚感情,共同提出了一份《關于紀念土地革命時期相繼英勇犧牲的八位縣委書記的建議》,建議:組織力量挖掘、整理土地革命時期前仆后繼、英勇犧牲的8位如皋縣委書記的英雄事跡,匯編成一部報告文學集,作為對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教材;為這8位如皋縣委書記塑群像,陳列于紅十四軍公園內,作為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如皋市委接到由市老促會轉來的“十老”建議,十分感動、高度重視,覺得這份《建議》無論對如皋市的黨史研究,還是對推動如皋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極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用。市委書記姜永華批示,市委副書記司祝建牽頭,邀請市四套班子老領導及黨史辦、紅十四軍研究會、歷史文化研究會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先后兩次召開專題研討會議,研究討論老領導們提出的建議意見,形成共識,做出了全面落實“十老”建議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