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林丹, 朱劍瓊, 徐 進,2
(1.寧波大學 a.醫學院,b.教務處,浙江 寧波 31521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實驗室處,北京 100816)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從啟動至今,全國建成了72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構建了相對完善的國家-省-校三級實驗教學體系,極大地推動了高校實驗教學改革與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實驗教學人員,加強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與塑形。本文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背景、建設成果和建設經驗等方面對十年的建設工作進行了系統梳理,并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希望對高校實驗教學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有所幫助。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提出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醞釀過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國務院1999年1月13日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該計劃提出:“建成100個各科類基礎課程教學基地,使之成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教學示范基地”。這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出現“示范基地”的提法。隨后,2000年7月教育部組織專家學者著手研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整體規劃、建設目標、實施內容和評審體系。2004年教育部全面實施《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國發〔2004〕5號)[2]提出“進一步深化高校的教學改革,建設一批示范教學基地和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方向正式確立。2004年底,在“第二次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著重提出:“實踐對于大學生成長至為關鍵。但是,當前的實踐教學環節非常薄弱,嚴重制約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為此,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積極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適時啟動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
2005年5月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號)[3],正式啟動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并對建設目標、建設內容、評審指標等作出了明確規定。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4]的精神,推進高等學校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技術、手段、隊伍、管理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2007年5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補充通知》(教高〔2007〕10號)[5]。在教高〔2005〕8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規劃布局,對建設總量、建設范圍、建設方式等進行調整。建設總量由原來的100個增加到500個;建設范圍由原來的公共基礎、學科大類及學科綜合實驗中心拓展到專業實驗中心,學科類別也相應的由原來的11個拓寬到33個,構建學科和實驗教學中心類型齊全的實驗教學示范體系;分布上統籌考慮不同類型實驗教學中心、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地區的布局;建設方式由原來的評審直接授予“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調整為評審產生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驗收合格后授予“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
“十一五”期間共建設了50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其中500個已驗收通過),進一步推動了全國高校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改革的進行,推動了高校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全國高校形成了一股積極建設的態勢。2011年7月教育部會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6],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建設一批成效顯著、受益面大、影響面寬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此,2011年下半年,教育部召集了部分高校教務處處長、實驗室處處長、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主任和學科組組長等專家學者,就建設工作聽取他們意見。在聽取相關學校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2012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十二五”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33號)[7],擬于“十二五”期間在中央部屬高校建設一批專業綜合實驗教學平臺,以實驗中心為載體,推動專業交叉融合、教學科研結合、校企校所校院聯合,推進高校進一步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2012年底教育部再次發布《關于進一步開展“十二五”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97號)[8],在地方和軍隊所屬高等學校中建設120個專業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截止目前,教育部共建設了72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分布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軍隊和新疆建設兵團的281所本科院校,涵蓋理、工、農、醫、文5個學科大類33個專業學科領域。無論從區域布局、學科分布還是部屬地方高校比例都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均衡性。
72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以及軍隊和新疆建設兵團。其中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北京92個,江蘇52個,湖北46個。東部地區11個省份共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80個,占比52.7%,平均每個省份34.5個;中部地區8個省份共有181個,占比25.1%,平均每個省份22.6個;西部地區12個省份共有151個,占比20.9%,平均每個省份12.6個。此外軍隊和新疆建設兵團所屬高校各有8個和1個。從區域分布上看,東部地區高校的實驗室整體實力相對較強,京津地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尤為突出(見圖1)。

圖1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區域分布圖
以學科大類分,72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理工類450個,占62.4%;農林醫藥類143個,占19.8%;人文社科類128個,占17.8%。從數據看,理工類占了總數的三分之二,這與理工類學科一直以來重視實驗實踐教學密不可分。人文社科類由于實踐教學環節強調閱讀和調查,系統性實驗較少,所以實驗中心建設相對滯后(見圖2)。

圖2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科分布圖
72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要分布在281所本科院校,占全國2138所普通高校(不含軍隊院校)的13%,占了全國841所本科高校(不含軍隊院校)的33%。從學校屬性看,中央部委所屬高校90個,中心數356個;地方所屬高校191個,中心數365個。部屬高校與地方高校中心數量上接近1∶1,但校均中心數部屬高校要整整多出一倍。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的中心數量達到或超過10個。充分體現了部屬高校優質實驗教學資源及教學方法的示范效應,也兼顧了部屬院校與地方院校的均衡發展。
從上述分布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統籌考慮了不同類型實驗教學中心、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地區的布局,達到了教高〔2007〕10號提出的:院校比例原則上為1∶1左右,并逐步覆蓋全國各個地區。
開展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是教育部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建設工作對當今及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高校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將起到有力的引領和促進作用[9]。從2004年《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建設一批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起已整整走過了十個年頭。在此“十周年”之際,我們對建設工作進行了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一批有益經驗。
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各高校在學校優質實驗教學資源融合和共享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將“單獨建設、分散管理”的教學實驗室整合成實驗教學中心。我們隨機對15所高校(包括東西部的985、211和地方高校)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所高校有27個實驗教學中心。據此估計,目前全國本科院校實驗教學中心的總數在2萬個以上。隨著新的建設理念深入人心,原有教學實驗室會越來越多地整合成實驗教學中心,中心數量會有進一步增長。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科學規劃、分類建設、示范引領、重點培育”的建設原則和工作思路的指導下,從校級實驗教學中心中遴選并重點培育了一批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通過政策引導和專項資金支持,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體系。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從中選擇成果突出、示范效應顯著的實驗教學中心推薦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方向,國家-省-校三級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形成優質資源融合、教學科研結合、學校與社會聯合培養人才的實驗教學新模式,進一步探索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需要的實驗室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途徑,強化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高等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通過十年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實驗教學理念、實驗教學體系、實驗隊伍建設、實驗資源配置、管理運行機制和示范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
(1)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實驗教學理念。絕大多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結合各自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特色,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貫穿于實驗教學全過程,為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實驗平臺,形成了富有特色、多層次開放式、學習與研究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新理念[10]。
(2) 實驗教學體系更趨完善。“十一五”建設期間,50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新增實驗課程5 915門、新增實驗項目43 128項,普遍建立了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 分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11]。
(3) 實驗師資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各示范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和激勵高水平教師積極投身實驗教學[12]。一些省份和高校在職稱評聘與評獎評優中做到“三個一視同仁”,即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一視同仁,實驗教師與理論教師一視同仁,實驗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一視同仁,實驗教學團隊建設成效顯著。
(4) 實驗教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十一五”建設期間,示范中心新增實驗教學場地73萬m2、新增儀器設備63億元,實驗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滿足了創新性實驗教學需要。部分示范中心采用信息化技術,優化資源配置,創建綠色實驗室。新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逐步形成。
(5) 管理更科學規范。各示范中心不斷完善實驗室運行機制,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管理模式,實驗教學、實驗設備、實驗用房、實驗人員和信息化平臺建設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
(6) 實現資源共享。“資源共享”已成為高校實驗教學建設的共識。許多國家級或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不僅實現了學院內和學校內共享,甚至實現了校際間共享、行業共享和跨平臺共享[13]。
經過10年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接下來將從面上數量擴增向實驗教學信息化為代表的內涵式發展轉變。2013年8月23日,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94號)[14],決定開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工作。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它依托虛擬現實、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和網絡通訊等技術,構建高度仿真的虛擬實驗環境和實驗對象,學生在虛實結合的環境中開展實驗,更好地達到教學要求。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是為了實現真實實驗不具備或難以完成的教學功能。在涉及高危或極端的環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綜合訓練等情況時,提供可靠、安全和經濟的實驗項目。因此,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應充分體現“虛實結合、相互補充、能實不虛”的原則[15]。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工作堅持“科學規劃、共享資源、突出重點、提高效益、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以全面提高高校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以共享優質實驗教學資源為核心,以建設信息化實驗教學資源為重點,分年度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持續推進實驗教學信息化建設,推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實踐育人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作為新世紀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推動實踐育人積累了經驗。但在建設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來一些問題,如資源共享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建設的持續性及資金的長效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設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實驗隊伍仍顯薄弱等。因此,從教育部頂層設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組織管理到高校的具體建設方案仍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深入建設及實驗教學改革依舊任重而道遠。
[1] 國務院.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Z]. 1991.1.
[2] 教育部. 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國發〔2004〕5號)[Z]. 2004.3.
[3] 教育部. 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號)[Z]. 2005.5.
[4] 教育部, 財政部.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Z]. 2007.
[5] 教育部. 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補充通知(教高〔2007〕10號)[Z]. 2007.5.
[6] 教育部, 財政部. 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Z]. 2011.7.
[7] 教育部. 關于開展“十二五”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33號)[Z]. 2012.3.
[8] 教育部. 關于進一步開展“十二五”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97號)[Z]. 2012.12.
[9] 宋象軍, 汪春華, 胡 馳,等.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與評審的思考[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9, 26(4): 97-99.
SONG Xiang-jun, WANG Chun-hua, HU Chi,etal. Reflect on Building and Appraising of Na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 [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 26(4): 97-99.
[10] 張曉寧.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狀況[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9, 28(10): 85-88.
ZHANG Xiao-ning.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of the National leve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Center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9, 28(10): 85-88.
[11] 范公廣, 劉永萍, 謝 軍.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2, 29(1): 134-136.
FAN Gong-guang, LIU Yong-ping, XIE Ju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State 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 29(1): 134-136.
[12] 楊志強. 強化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 32(12): 130-132.
YANG Zhi-qiang. Strengthening Creative Talents Training with the Platfor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3, 32(12): 130-132.
[13] 王 森.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資源共享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 30(1): 134-136.
WANG Se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 [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3, 30(1): 134-136.
[14] 教育部. 關于開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94號)[Z]. 2013.8.
[15] 李 平, 毛昌杰, 徐 進. 開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提高高校實驗教學信息化水平[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 32(11): 5-8.
LI Ping, MAO Chang-jie, XU Jin.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s, Improv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3, 32(11):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