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著 成
(北京聯合大學 商務學院,北京 100025)
20世紀90年代以來,被譽為“第三利潤源”現代物流業在全球迅猛發展,世界物流業連續10多年保持20%~30%的速度高速增長,與金融業、高科技一起被稱為當代世界三大產業。以北京為例,2010年,物流業實現增加值493.7億元,較2006年增長34.2%,占全市GDP的比重為3.5%。其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等行業實現增加值382.9億元;流通加工、配送、包裝等增值性物流業務實現增加值110.8億元,較2006年增長79.3%,明顯高于行業整體增幅[1]。目前在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物流業已初具規模,現在主要的關注焦點是物流內涵的拓展、覆蓋面的擴大、物流過程的綠色化以及物流管理的標準化。我國的物流業雖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眼下仍然處于發展初期,屬處在粗放式擴張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高素質物流人才的嚴重缺乏。我國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優化物流業發展的區域布局,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標準化水平,這標志著我國物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與此相適應,企業對高素質應用性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同樣以北京為例,2010年,本市物流從業人員48.6萬人,比2006年增長14.1%,占全市從業人員的4.7%,占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6.3%[1]。面對這種情況,如何科學地建設和管理物流實驗室,使物流教育與國際接軌,培育出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物流專業人才,已成為我國高校面臨的緊迫問題。
物流實驗室的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建立在科學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之上,建設時還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則[2-4]。
(1) 先進性原則。采用前沿物流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確保實驗室的建設理念以及系統設備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并在建成后能保證關鍵軟硬件的不斷升級換代,緊跟時代步伐,不與時代脫節。
(2) 可行性原則。實驗室建設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層次、特點和興趣等,建成后應具有可操作性,貼近現實。此外,應考慮資金條件、場地規模等客觀因素,堅持從實際出發,一個無法有效實施的實驗室建設方案是毫無意義的。
(3) 經濟性原則。物流實驗室在采購軟件及設備的時候要量力而行,注重節約,選擇性價比較高的,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
(4) 可擴展原則。物流技術日新月異,物流實驗室的建設只能采用分步驟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考慮未來的軟硬件的向后兼容性,也就是以后的升級換代問題,在滿足現有需求的同時,為將來的系統升級預留空間。同時,系統盡量采用標準化和模塊化設計,使設備的選型有一定的可替換性。
(5) 層次性原則。按照基礎實驗、綜合設計實驗、創新研究實驗進行分類設計,建立有層次的實驗項目結構,它們的設計必須與物流專業理論課程的設置相互科學配套,注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提高。
(6) 特色性原則。高校在建設物流實驗室時必須挖掘和整理自身特色,一定要走特色物流教育之路,這是增強自身競爭力的有力武器。比如,地處沿海的高等院校應優先建設港口物流實驗室,突出地方特色,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5-6]。
我國先后建立了一些物流業的相關標準,各地市也陸續發布了近期的物流業發展規劃和報告,同時我國還投資建設了一些國家級的物流實驗室,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建設物流實驗室的重要參考依據。例如: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關于物流業發展規劃的部分、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物流業發展規劃[1]、上海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7]和各省市制定的“十二五”物流業的發展規劃[8]以及國家級、各省市級物流實驗室和其他各類物流實驗室建設重要文獻等。
物流實驗室的建設可參照一般項目建設的相關流程,將實驗室建設分為需求分析、方案設計、方案實施及成果驗收等幾個階段[9-10]。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非常重要,因為它具有決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項目的成功,需求分析是關鍵的一步。需求分析調查主要圍繞目前國家和區域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學校物流學科定位以及物流專業的管理者、教師及學生展開,準確理解和把握后者的要求,同時也要走訪有關院校及物流實驗室供應商等。對于各種需求要進行認真的記錄和分析,爭取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最終獲取的需求越具體,項目才會進行得越順利。
(2) 方案設計。方案設計沒有統一標準,要根據所在地區、學校、專業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
在實驗室布局方面,可把物流實驗室劃分為多媒體教學區和實物場景教學區。多媒體教學區是教師講解理論知識和學生觀看實驗視頻的地方,是學生進入實物場景區之前的熱身區。實物場景教學區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該區又可在細化分成自動立體倉庫區、分揀區、AGV小車配送區、JIT生產裝配區、條形碼區、電子碼制作區、條碼檢測區、RF收貨區、GPS運輸監控區、RFID批量收貨區、RFID識別區、超市區等。圖1為一個小型的物流實驗室區域布局圖。
可能涉及的軟件有自動分揀系統、電子揀選統、衛星導航調度系統、自動存儲系統、RF系統、GIS/GPS系統、庫存控制系統、POS系統、實時供應鏈管理系統、碼頭堆場管理系統、移動倉儲管理系統、配送與運輸管理系統等。
可能涉及的硬件有立體貨架、堆垛機、頂升平移機、貨架、激光條碼掃描器、RFID射頻讀寫器、條碼打印機、搬運車、POS機軟硬件系統、AGV小車等等。
物流實驗室軟硬件最終通過各種先進的技術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物流鏈實踐平臺。
(3) 實驗室驗收。實驗室在建設完成后,要進行嚴格的驗收,驗收前一定要制定好完整的驗收方案,包括驗收計劃、驗收內容和驗收方法等細節。具體驗收包括:單品驗收(包括品種驗收、數量驗收和質量驗收)、系統驗收(即整個系統聯網運行,進行相應的聯機驗收和性能測試、確認驗收(驗收過程的最后一步,在用戶、廠家和相關專家共同參與下進行,驗收的人員、過程和結論必須詳細記錄,結果要與合同及設計方案進行比對,確認是否達到設定的計劃要求)。
學校要想在物流學科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教戰略,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充滿活力且富有創新精神的實踐教師隊伍,建設一支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素質優良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全面提升物流師資隊伍整體素質[11-12]。可以采取“引進來,走出去,帶起來”相結合的策略。

圖1 一個典型的小型物流實驗室的區域布局圖
(1) 引進來。①要引進高職稱、高素質的人才,提高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和科研工作能力;②應與行業研究機構和企業進行廣泛合作,聘請行業專家和企業技術能手作為專職或兼職教師親臨現場解疑答惑,提高本課程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2) 走出去。是指選派物流實踐骨干教師到相關科研機構或重點院校專業進行培訓和深造;或到優秀物流企業一線進行掛職鍛煉;或參加各類短期的研修班,豐富他們的知識,增強他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
(3) 帶起來。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指導能力薄弱和新進的年輕教師,對他們進行授課方法、課程建設、學術研究等方面的指導,提高這些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通過舉辦一些與物流相關的學術交流和教科研活動,增強學術氛圍,激發教師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還要注重對物流實踐教師的考核和評價,樹立教師的憂患意識,鼓勵先進,為教師的進步提供了良好的激勵和外部動力,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物流業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物流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應與之相適應,與時俱進,不斷發展。未來物流實驗室的將朝著下面幾個方向發展[13-15]。
(1) 集成化。所謂集成化就是對供應鏈上所有要素進行統一設計和管理,通過要素之間的相互配合來實現系統要素之間的聯系,實現供應鏈系統的整體協作。現代物流要求物流要素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盡可能縮短供應鏈的相對長度,實現供應鏈的整體化和集成化,使物流作業更流暢、更高效,更快速。
(2) 智能化。物流環節涉及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分析,例如物流網絡的設計、多貨物的拼裝、貨運路徑和貨物裝載量選擇、庫存分析與補貨、運輸工具的調度、配送策略的選擇,都需要依靠智能技術來實現高效運作。近年來,運籌學、專家系統、仿真學、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據挖掘等相關技術在物流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使智能化已經成為物流實驗室建設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3) 柔性化。柔性化是物流專家受馬歇爾·菲爾德創造的營銷理念“顧客就是上帝”的影響在生產領域提出的,即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物流企業按“周期短、品種多、批量小、批次多”的特點來靈活組織生產、運輸和銷售等環節。特別隨著市場節奏的日益加快,產品壽命在逐步縮短,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已經成為企業生產的主要特點,現代物流實驗室的建設也應密切關注市場這面的變化。
(4) 標準化。標準化實現物流業現代化、國際化的根本保證。物流標準化是指物流各系統的軟硬件及其運行涉及的技術和業務實現標準化。例如:物流組成硬件、貨物生產、分類和包裝、存放和保管、運輸和配送、裝卸和搬運、流通和加工等作業的標準。只有實現了標準化,才能對整個物流系統進行科學的設計、建設和管理,促進與國際物流業的接軌,有效降低損耗,提高物流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粗略統計,在我國現已制定頒布的物流或與物流有關的標準有千個。
(5) 綠色化。所謂綠色物流是指利用先進技術和理念來實現物流相關環節的運作和管理,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減少物流活動對其他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在物流各環節均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例如:在生產加工環節要注意浪費,養成成本意識;在運輸環節要對線路進行優化選擇,縮短運輸路線長度,同時運輸車輛使用清潔燃料,實現節能減排和尾氣排放;在倉儲環節要對倉庫合理選址以節約運輸成本,同時倉儲空間要布置合理實現面積利用最大化;在包裝環節,包裝材料盡量采用可降解材料。
國家“十二五”規劃給我國物流業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帶也會使我們面臨新的挑戰。智能化、標準化、系統化、柔性化、集成化和綠色化是未來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建設物流實驗室的時候,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既要顧及前瞻性,又要重視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構建富有特色的物流實驗室。
[1] 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物流業發展規劃[EB/OL].http://zhengwu.beijing.gov.cn/ghxx/sewgh/t1212854.htm,2011-11.
[2] 吳遠征,張智光.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實驗室建設探索[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2(5):70-71.
[3] 楊 鵬.高等院校物流實驗室創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經濟研究導刊,2012(28):268-269.
[4] 吳耀華,耿耀華.新型集成化物流工程實驗中心的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1):139-141.
WU Yao-hua,GENG Yao-hua.Construction of an Advanced Integrated Logistics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enter[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8,27(1):139-141.
[5] 翟希東.港口物流實驗室建設探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7):67-71.
ZHAI Xi-Dong.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Port Logistics Laboratory[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1,30(7):67-71.
[6] 楊淑霞,劉 杰,郭曉鵬.行業特色物流實驗室建設研究[J].物流技術,2012,31(12):454-456.
YANG Shu-xia,LIU Jie,GUO Xiao-peng.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Laboratory with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J].Logistics Technology,2012,31(12):454-456.
[7]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5307/node25455/node25459/u21ai628612.html,2012-06-21.
[8] 武漢市人民政府.武漢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EB/OL].http://www.wuhan.gov.cn/frontpage/pubinfo/PubinfoDetail.action?id=1201210161709490172,2012-06-13.
[9] 高紅峽,劉存后.物流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1):375-378.
GAO Hong-xia,LIU Cun-hou.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Laboratories[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1,30(11):375-378.
[10] 趙 飛,潘 鴻,韓春田,等.現代物流實驗室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 149-151.
ZHAO Fei,PAN Hong,HAN Chun-tian,etal.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in modern logistics laboratory[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8,25(1):149-151.
[11] 王明建.構建高校物流運輸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35(7):193-194.
WANG Ming-jian.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of University Logistics Practice[J].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3,35(7):193-194.
[12] 鞠廷英,劉詠梅,習 潔.高校物流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08,49:154-155.
JU Ting-ying,LIU Yong-mei,XI Jie.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Building of Logistics Teaching Staff of Higher Education[J].China Market,2008,49:154-155.
[13] 張 倩,達青峰.現代物流業發展趨勢探微[J].人民論壇,2013(6):80-81.
[14] 林君暖.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現代物流管理的發展趨勢[J].現代企業教育,2013(4):8-8.
[15] 夏曉婷.在新興市場中實踐綠色物流[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4(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