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郡縣治,天下安”。同理,郡縣強,天下足。今天的縣域既是我國的基本行政單元,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層次和重要組成部分。
在四川,有一個與縣域經濟密不可分的數字——183。
這并非一個普通的數字,而是我省縣級行政區劃,即所擁有縣(市、區)的數量。它清晰地表明,四川是我國縣級行政區劃最多的省份,在這樣一個省份,縣域經濟注定將成為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四川也是一個縣域差別大、縣域經濟欠發達的省份。發展縣域經濟注定是一個艱難的事,但又是一件必須做的事,因為——
縣域經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我省縣(市、區)經濟總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只有把縣域經濟做強,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重要經濟板塊才能真正形成。
縣域經濟是城鄉統籌的主戰場。縣域聯結城鄉、系著工農,堅持以縣域經濟為抓手,推動“兩化”互動、城鄉統籌,有利于從根本上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縣域經濟是創新驅動戰略的生力軍。堅持高點起步,聚集創新資源,用好創新成果,才能實現后發追趕。
縣域經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沒有縣域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小康;沒有縣域的小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
……
2014的春天,四川正在書寫一出縣域經濟大跨越的“春天故事”;2014,必將成為四川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關鍵之年。
4月14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2014年縣域經濟發展改革工作要點及責任分工方案的通知》,明確將以深化改革為切入點,夯實縣域經濟基礎,實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為實現“兩個跨越”創造條件。
5月9日,省統計局發布數據,截至2013年末,全省的135個縣市(不含市轄區),其GDP為13963億元,同比增長10.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個百分點,其中87個縣市GDP增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縣域在全省經濟版圖中的基礎地位不斷提高。
5月9日至10日,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分兩段進行。第一天進行現場參觀考察,4個參觀考察組分別深入江油市、安縣、廣漢市、中江縣、金堂縣等17個縣(市、區),實地考察縣域經濟發展情況。第二天,雙流縣、米易縣、江陽區、蒼溪縣等地進行交流發言。
交流發言后,省委書記王東明發表講話,肯定近年來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明確下一步發展的目標、任務、原則和路徑,為加快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重大意義;
走特色發展之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兼顧、重點突破;
以富民強縣為目標,以工業強縣、產業興縣為路徑;
以城鄉統籌、三產融合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
以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根本目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政策已經明確,思路已然清晰。讓我們解放思想、真抓實干,把這張藍圖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