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妍婕
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位于中國西部腹心,自古以來就是眾多民族南來北往、繁衍遷徙和溝通交流的重要廊道,區域內自然生態獨特,文化形態多樣,文化資源富集,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沉積帶,在我國區域發展和文化建設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
這里積淀了壯麗、絢爛的民族文化,擁有著令世界驚奇的自然景觀;這里主要居住著三個繁衍生息數千年的少數民族——藏、羌、彝,他們守護著各自古老而神秘的民風民俗;這里穿越了五千年的華夏文明,至今仍然生機勃勃……這里因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厚重的文化形態,成為國家發展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重要地帶和核心區域。
四川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有著怎樣獨特的風貌和特點?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去領略神奇美麗的高原魅力,感受古樸厚實的民族文化風情。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山清水秀,草原遼闊,雪山聳列,江河縱橫,你可以攀上雪山高處,擁抱云霞;或者徒步穿梭于崇山峻嶺之間,聽風兒在耳邊的竊竊私語;抑或是在牧歌飛揚的大草原上策馬奔騰;又或者走進藏寨、羌村,欣賞那一幅幅燦爛的民族風情畫卷……
藏羌民族風情可以說是阿壩州一張重要的名片,它將藏羌文化都融入在旅游之中。“藍天雪域為景,碉樓青山為臺”的中國羌族博物館,揭開了羌族——“云朵上的民族”文化民俗的神秘面紗。在風景如畫的九寨溝,每天晚上有九場演藝節目同時上演,“扎西德勒”的祝福聲與豪爽的酒歌響徹天地,特別是“五一”期間九寨宋城旅游區和大型歌舞《九寨千古情》的亮相,讓我們在了解自然、縱情山水的時候,更能理解當地的文化。“很多地方的文化元素如果你不去提煉,那便是散落的。我們就是要把這些散落在草叢中的文化碎片重新提煉并用文化創意的方式展現出來,用文化的紅線把它們串成一根美麗的項鏈。”景區總規劃師、千古情系列總導演黃巧靈告訴記者,他希望通過打造的主題公園和演藝作品,讓成千上萬的人了解原汁原味的藏羌文化,體味藏羌民族風情。
于是在九寨宋城旅游區里,有了一個活著的藏羌古城: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最神秘的唐卡谷,有空中茶馬古道串聯起的馬幫廣場、茶馬驛站、千佛洞、吐蕃集市,還有藏羌歌舞、拋彩球、藏族儺戲等演出,讓人目不暇接……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喲。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一首《康定情歌》因悠揚的旋律和清新的歌詞而享譽中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到甘孜州,來到康巴藏族的核心區域。
千百年來,生活在這里的藏族先民們創造了燦爛多彩、底蘊深厚的康巴文化。而說起康巴文化,就不得不提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
“我的童年是在格薩爾文化的熏陶中長大的,德格是格薩爾王的故里,我作為德格人對格薩爾文化情有獨鐘,做夢都想讓格薩爾故事活起來!”于是,藏族雕塑繪畫藝術家根秋扎西萌發了繪制格薩爾千幅唐卡的想法。在他的策劃和帶領下,經歷10余年,先后共有200多人參與繪制《格薩爾千幅唐卡》,于2008年繪制完成,共計1288幅。“其中過程的艱苦難以想象。”根秋扎西說,將70多部《格薩爾王傳》的故事情節和200多個不同人物形象用唐卡繪畫藝術展現出來很難,而寫成腳本也是一大難題。腳本形成后,再由畫師們分解成單幅獨立畫卷,經過白描、修改、著色、勾線、渲染、描金等一系列工序,既沒有先例,又沒有經驗,耗時很長。當千幅唐卡展現在人們眼前時,世界也為之驚嘆。
每幅唐卡長2米、寬1.4米,色彩鮮明,工藝精美,不僅將《格薩爾王傳》中記載的當時藏族社會歷史、民風民俗、自然風貌等全部用圖畫展現出來,還將不同人物形象及其內心世界生動地刻畫在唐卡上,這在藏民族繪畫史上是第一次。畫師們全部采用天然的礦物、植物顏料繪制,畫面歷經百年也不會脫色變色,反而歷久彌新。
除此以外,甘孜州還有國內僅存的白玉縣戈巴父系文化;紅軍長征途經甘孜州16個縣,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著名的德格印經院,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藏族印經院,素有“雪域文化寶庫”的美稱……
涼山,一個有著燦爛文化的地區。幾千年前,彝族先民就創造了輝煌的太陽歷,歷經風雨,如今涼山成為全國彝族文化保存最為完整、內容最為豐富的地區。不管是狂熱奔放的火把節文化、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還是彝家兒女飽含深情的歌兒等都讓人流連忘返。
“有腳能跳舞,有嘴能唱歌。”彝族人能歌善舞,不管是年過花甲的老人,還是風華正茂的男女青年,抑或是少年兒童,人人張口就是歌。他們的歌聲來自心靈的深處,傳達著幸福和快樂;來自愛情的甜蜜,訴說著彼此的衷腸……那一首首原生態的歌曲,帶著遠古的韻味,把人們帶進了古老的部落,把大家引向了藝術的領地。那些美妙無比的曲調,那些感人肺腑的情歌,讓人心跳,讓人心醉。
“阿惹妞”是彝族一種古老的情歌。每到夏天,在山間采筍、林中放牧、田間勞作的彝族男子就向自己心愛的情人放歌。“‘阿惹妞’在彝語里其實就是幺妹兒的意思。”當地歌手沈爾阿培解釋道,他們在情歌對唱“阿惹妞”時,男女雙方都用高亢的嗓音、多彩的詞匯將對方描述得美麗善良,并將情人間如火如荼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月亮悄悄悄悄地爬上了樹梢,思念偷偷地飛出我心窩。我的阿惹妞為何還不走出來……”聽著美妙的歌聲,我們仿佛走進了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中,如癡如醉。
正是因為這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涼山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手。不論是山鷹組合還是彝人制造,他們的歌曲中都融合了原生態彝族音樂和個性前衛的搖滾時尚元素,表達了對彝族文化的深深熱愛;曲比阿烏、日沙爾體、阿爾依合等歌唱家以其細膩的嗓音和質樸的情感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年輕的一代如吉杰、吉克雋逸、莫西子詩等,他們的歌聲里依然充滿濃濃的彝族特色。(責編:彭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