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敏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在這一年,不僅基金公司,就連規模龐大的銀行業也感到了危機。
推出不足一年的余額寶讓默默無聞的天弘基金以近2600億的規模一躍成為年度管理規模排名第一的基金公司,超越了連續7年排名第一的華夏基金。在余額寶的沖擊下,各大基金公司也紛紛加大IT投入,加入互聯網金融大軍,推出了一系列的“寶”們。
銀行被逼得神經緊張。雖然千億的貨幣基金無法撼動銀行業15萬億的活期存款,但不可否認的是,一旦這個高出活期存款收益率十幾倍的“水龍頭”打開,就無法阻止活期存款源源不斷地流失。越來越多的理財投資渠道正在蠶食銀行最大的收入來源蛋糕——低成本的活期存款。
馬云曾說過:如果銀行不改變,那就讓我們去改變銀行。在互聯網的沖擊下,2013年傳統銀行如何反擊?
我們看到,平安銀行旗下陸金所、招商銀行的小企業e家、民生銀行的民生電商都是2013年銀行參戰互聯網金融的亮點。時至2014年初,互聯網金融之銀行反擊戰的態勢愈演愈烈,民生銀行直銷銀行已經上線,工商銀行也在探索“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聯網金融道路,其上線的電商平臺“工行融E購”也受到了許多關注。
2012年年末,《投資者報》對國內銀行第一次評選,彼時側重各項業務財務指標。2013年末我們繼續關注國內銀行,尋找投資者眼中的最佳銀行,希望給銀行業以正能量。
由于2013年是銀行的變革之年,我們選取的主要指標側重銀行創新能力、發展戰略、管理能力、服務質量、財務指標等多方面,并對其進行綜合評估。
我們最終確立了最佳信用卡銀行、最佳理財產品銀行、最佳私人銀行、最佳資產托管銀行、最佳普惠金融銀行、最具成長性銀行、最佳手機銀行、最佳網上銀行、最佳微信銀行、最佳互聯網金融銀行等多達10余項的獎項。
未來,我們希望看到銀行能在創新中逐漸轉型,在2014年打贏“銀行反擊戰”。
20家銀行獲獎理由
最佳信用卡銀行
★ 平安銀行 ★ 工商銀行
2013年,對于國內信用卡產業來說,雖然受到多重考驗,但依舊不負眾望,保持了高速發展的態勢,市場主要參與者之間可謂你追我趕。
2013年上半年,在16家全國性上市商業銀行中,有12家信用卡發卡量在1000萬張以上。工商銀行的發卡量仍然牢牢占據霸主地位,截至2013年中旬,發卡量高達8267萬張,比2012年年末增長了554萬張。其他國有行中,建設銀行發卡量為4744萬張,2013年上半年增長率高達17.6%,增幅排名第二,但是離工行還是差很遠的距離。農業銀行4140萬張,中國銀行為3976萬張,交通銀行為28884萬張。
在11家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的發卡量達到4768萬張,超過了4家國有行,但是它的增速在下降,上半年增幅僅有6%,排名倒數。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銀行的成績,2012年平安銀行與深發展合并成功,平安銀行的各項指標就突飛猛進。僅2013年上半年,平安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達到1230萬,新增266萬,比2012年年末增長幅度27.6%,同比增長44%,在16家排名第一,從而奠定了全年領先的格局。平安銀行也因為出色的增長速度獲得2013年《投資者報》“最佳信用卡銀行獎項”。
《投資者報》記者還注意到,由于信用卡風險的壓力較大,信用卡市場發展不再以單純的規模擴張為主線,而是更加注重質量、更加注重效益。根據中報數據,多家銀行信用卡收入增長在30%左右。
最佳理財產品銀行
★ 建設銀行 ★ 民生銀行
2013年是理財產品狂飆的一年。社科院陸家嘴研究基地預測,2013年銀行共發行了4.9萬只理財產品,資金規模有望突破25萬億元。
發行能力最強的是建設銀行,2013年理財產品的數量為4946款,雄踞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榜首;其次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這5家銀行發行數量超過2000款。平安銀行和廣發銀行2013年增幅超過100%;民生銀行也不甘示弱,增量有五成。
如果從收益率來看,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民生銀行,去年12月27日發行的“2013年民生加銀資管長安財富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C類FSDA13037C”,存續期一年,收益率高達12%,公司其他產品的收益率也排名前列。
最佳私人銀行
★ 中國銀行 ★ 招商銀行
為了抓住高端客戶,各銀行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在5家國有銀行中,中國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數量最多,到去年6月末突破5萬人,管理金融資產超過5000億元,榮獲2013年《投資者報》最佳私人銀行獎項。
中國銀行是國內首家推出私人銀行服務的中資銀行。目前,中行在境內外分別擁有25家和3家私人銀行分部。依托中行萬余家境內網點及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600余家海外機構,中行5萬多私人銀行客戶可享受中行全球一體化的專業服務。2013年,中行私人銀行在廣州、北京、上海、深圳和南京五地同步啟動了“家族理財室”服務。
在11家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數最多。截至2012年年末,招商私人銀行客戶數為2.2萬戶,管理的總資產為5098億元,較年初增長17%。目前招行在全國共有30家私人銀行中心。去年,招商銀行還推出了細分另需的“財富傳承家庭工作室”,并且在“家族信托”業務上實現了國內私人因換行第一單的突破。由于招行私人銀行出色的品牌,榮獲2013年《投資者報》最佳私人銀行獎項。
最佳資產托管銀行
★ 工商銀行 ★ 興業銀行
作為銀行同基金、證券、保險、信托等行業合作的有效平臺和鏈接貨幣、資本和實業三個領域的重要紐帶,托管資產規模一直都是金融行業大類資產發展監測的一個重要指標。中國銀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國內托管資產規模達27.6萬億元,同比增長61.4%。
工商銀行是毋庸置疑的龍頭。截至2013年6月,工行的托管資產規模為4.3萬億,排名第一。到2013年年末,托管規模上升至4.6萬億,連續15年位居國內首位,這一趨勢在2013年下半年得以延續,自然成為2013年《投資者報》“最佳資產托管銀行”的獲得者。
統計顯示,2013年工行托管的證券投資基金、企業年金基金和保險資產等各類核心業務均保持穩定增長,全年新增托管證券投資基金75只,新增托管保險公司客戶9家,新增企業年金基金客戶88家。在全球托管業務領域,2013年工行新增托管QDII產品107個,新增8家境外機構委任其為QFII托管銀行。此外,去年工行還正式獲得21家境外機構RQFII托管委任,RQFII托管業務取得重大突破。
在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興業銀行則位居托管資產規模首位,僅此于工農中建四大銀行,躋身國內商業銀行托管收入的第一梯隊,榮獲2013年《投資者報》“最佳資產托管銀行”。統計顯示,2013年6月末,公司托管資產規模達到2.25萬億,同比翻了一番,與2010年年末的2271億元的規模相比,增長了10倍。
為了在競爭中走出差異化的道路,興業銀行將托管的主要目標聚集到信托業務和證券平臺業務上,并將其打造成拳頭產品。興業銀行至今在業內率先實現了多個創新,涉及券商融資融券、股指期貨類產品、分級基金、分期集合理財等多個方面。目前興業銀行已與70多家券商開展了業務合作,券商資管產品托管規模列所有托管行第一。
最佳普惠金融銀行
★ 中國郵儲銀行 ★ 興業銀行
普惠金融,這個概念來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聯合國系統率先在宣傳2005小額信貸年時廣泛運用的詞匯。其基本含義是: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
多年來,小微企業提供了高達7成的城鎮就業機會,然而來自全國工商聯的資料顯示,目前90%以上的小微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融資狀態更為窘迫。
目前承擔這一責任的主要是小額信貸機構。對于銀行來說,不僅僅是關注那些能帶來利益的大企業、大客戶,也要承擔社會責任,為普通人以及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服務,這種包容性的金融體系能夠讓包括窮人在內的絕大多數人群受益。
在眾多國有銀行中,中國郵儲銀行利用天然的親民性,在普惠金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截至2012年底,郵儲銀行累計發放小額貸款突破1000萬筆、金額6500多億元,服務客戶600多萬戶,在2013年,這一優勢得到發揚光大,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應。
《投資者報》把最佳普惠金融獎授予中國郵儲銀行,在于其不是簡單把普惠金融當做一項業務,而是一項事業。在郵儲銀行看來,大行也能做好小貸款,小額貸款也能成就大事業。郵儲銀行小額貸款的貸款發放量、客戶量目前均處同業前列。
國內推出普惠金融的銀行不多,除了郵儲銀行的大力實施外,興業銀行的投入也頗多。目前,興業銀行已與國內20家省級農村金融機構簽署銀銀平臺合作協議,中小銀行的廣大個人客戶可以通過銀銀平臺柜面互通25600多個聯網網點,連接全國。
不僅如此,近年來,銀銀平臺創新推出理財門戶,面向廣大合作銀行終端客戶提供綜合財富管理服務,將興業銀行的產品優勢與廣大合作銀行的渠道和網點優勢緊密結合。通過理財門戶,興業銀行可以送優秀金融產品下鄉,豐富中小銀行產品線,使金融服務不發達地區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優質金融服務。
最具成長性銀行
★ 包商銀行 ★ 哈爾濱銀行
相比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近年來側重存量結構優化,城商銀行更注重自身規模的擴張。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城商行資產總額突破10萬億元,達到12.4萬億元,較2011年年底增長23.6%。截至2013年6月末,城商行總資產比2012年同期增長18.1%至13.6萬億,占銀行業總資產比例為9.6%。
其中包商銀行成為異軍突起的一家城商行,榮獲2013年《投資者報》“最具成長性銀行”。
由于未上市券商2013年年報數據未出,故我們只能以2012年數據及2013年上半年數據和下半年趨勢來綜合評比。截至2012年年末,包商銀行目前資產規模達到2000億,凈利潤22億元,在144家城商行中排名前20。而包商銀行2010年總資產僅有1148億元,短短兩年的時間總資產就飆升了八成。在總資產2000億元的21家城商行中,增幅排名第二。
另一家城商行哈爾濱銀行也獲得2013年《投資者報》最具成長性銀行。2010年哈爾濱銀行總資產不過1271億元,到2012年總資產飆升至2700億元,增長幅度高達112%,在21家(總資產超過2000億元)的城商行中排名第一。目前,公司正在準備到香港上市。
最佳網上銀行
★ 民生銀行 ★ 華夏銀行
網上銀行是傳統銀行最早涉入互聯網的一個表現,如今各家銀行都有網上銀行,各家比拼的就是功能性、便捷性、安全性、創新性等指標。按照我們的評選,民生銀行和華夏銀行的網上銀行在眾多股份制銀行中脫穎而出。
民生銀行獲獎的理由主要是上線了直銷銀行。直銷銀行不依賴網點,完全依托于電子渠道,未來線上直銷銀行可以開卡、存取款、繳費、買理財等,不用再去網點辦業務,傳統的網銀可以說是直銷銀行的一部分。
華夏銀行則是在客戶體驗上作文章,他們推出了“智慧網銀”。對于華夏銀行來說,網上銀行最重要的是持續完善“平臺金融”運營模式。運用B2B電子商務的跨行交易、資金監管、主結算服務、在線融資等優勢,持續開發各類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產權市場、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招投標中心等專門交易平臺客戶。運用“華夏E商寶”B2C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優質網上支付商戶,帶動零售客戶批量開發。通過不斷創新為客戶創造全新的電子銀行體驗,將電子銀行真正打造成為“第二個銀行”。
最佳手機銀行
★渤海銀行 ★ 浦發銀行
如果說2013年僅僅是互聯網侵入金融的開端,2014年則將是他們全面滲透的一年,而移動支付則被視為必須搶占的制高點。
支付業務是銀行的基礎和傳統業務,銀行要進入網絡金融時代也要以其作為基礎。在銀行看來,移動支付,是誰都不愿意錯過的大蛋糕。 除了提高銀行客戶的穩定性和黏性,移動支付撬動銀行卡、支付結算等業務的再次增長也是銀行更為看重的。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網絡支付安全白皮書》顯示,2013年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預計超過8000億元,達到2012年規模的5倍以上。
據記者了解,渤海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已經開展手機支付業務。
例如,浦發銀行近期與中國移動聯合推出NFC手機支付移動金融2.0版;渤海銀行自2010年4月正式上線手機銀行,不斷完善產品設計。截至2013年11月末,手機銀行用戶數同比增長達739%。
。
最佳微信銀行
★平安銀行 ★ 光大銀行
微信,無疑是2013年最火的交流工具。微信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其全球用戶總數已超過6億人,日活躍用戶高達3億。被龐大的用戶群吸引,嗅覺靈敏的銀行紛紛瞄準微信,推出微信銀行或者微信營業廳,銀行間的“微”戰大幕悄然拉開。
平安、光大、民生、浦發等銀行都相繼推出了微信銀行。其中,平安銀行榮獲2013《投資者報》最佳微信銀行,獲獎原因在于平安推出國內首家公司業務微信平臺,客戶還可通過微信平臺與平安銀行客戶經理或產品經理進行信息互動。
光大銀行的微信銀行功能也非常強大,目前可提供300余項生活繳費服務,同時還推出了買理財、信用卡還款、賬戶查詢、網點位置及排隊情況查詢等便民服務。光大銀行還為微信平臺挑選了具有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包括理財早、夜市明星產品,便于微信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能夠獲悉最新理財產品信息、快速輕松選購理財產品。
最佳互聯網金融銀行
★ 建設銀行 ★ 廣發銀行
傳統銀行轉向網絡金融,最主要表現通過發力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等,銀行可向客戶提供整體性及個性化的自助方式金融服務,以及突破服務限制的、全年無休的服務渠道。
例如自建電商平臺。目前銀行開設的網上商城主要還是面向自己的客戶,大致分兩類:一類是信用卡商城,一方面為客戶積分兌換禮品提供方便,另一方面為客戶分期購物提供便利;第二類是綜合商城,即將銀行網站功能與商品銷售功能融為一體,客戶既可辦理黃金、外匯、基金、保險甚至小貸、公共費用繳納等金融業務,同時也可選購商品。
其中比較成功的是建設銀行。對外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上線18個月的善融商務平臺交易額超過300億元,其中B2C交易額超過10億元。建行做平臺的邏輯和戰術都放在B2B企業商城,把建行既有的公司金融業務從線下轉化到線上,為買賣方提供支付結算、托管、擔保到融資服務,賺貸款利息和手續費。
廣發銀行也榮獲2013年《投資者報》最佳互聯網金融獎,它獲獎的理由在于將網絡金融上升到公司戰略,集全公司力量打造網絡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