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敏
已經過去的2013年是網絡金融的大發展、大變革的一年。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傳統銀行積極行動。
已經成立25周年的廣發銀行積極應對,將網絡金融確定為全行戰略性業務,成為國內應變最快的銀行之一。廣發銀行也由此獲得《投資者報》“2013年最佳互聯網金融銀行”的獎項。
網絡金融部戰略升級
2013年10月,廣發銀行將電子銀行部更名升級為網絡金融部。過去零售和中小企業是廣發的戰略目標,現在改為四輪驅動,新添加金融市場和網絡金融。網絡金融在廣發銀行被提到了戰略高度。
此前,中信、平安等銀行也從公司架構上對互聯網金融做出應對,紛紛成立“網絡金融部”、“網絡銀行部”,期待能在新生網絡金融市場上占據主動。
新的網絡金融部除了涵蓋原有的電子銀行部業務外,還將加大對互聯網金融投入,包括嘗試和國內其他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展開合作,并跟隨招行試水P2P網絡貸款。
據了解,廣發銀行將與阿里巴巴合作,在阿里平臺上推出直營銀行,開設銀行網上營業廳,并推出“云營銷”等業務。
為了實踐這個戰略,公司一個直接表現就是加大了IT投入。數據顯示,2009年之前廣發銀行對網上銀行一年IT投入維護僅有100萬左右,而現在每年接近一個億。
去年9月份,廣發銀行個人網上銀行在業內率先實現跨平臺應用,實現渠道體驗平等化,全面支持蘋果Mac和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以及IE、Safari、Chrome和Firefox等各大瀏覽器辦理業務。過去的一年里,廣發銀行個人網銀客戶迅猛增長了300多萬戶,達到900萬戶規模;手機銀行規模翻倍增長,已超250萬戶。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是衡量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綜合水平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廣發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已超90%,業內處于先進水平。
移動金融也是銀行與互聯網企業必爭之地,廣發銀行在此項業務亮點多多。
例如渠道使用免費化。去年10月份廣發銀行推出“流量智省”手機銀行流量全免服務費,廣東省的移動客戶在省內使用廣發手機銀行時所產生的一切流量費用,將統一由廣發銀行承擔,下一步將在全國推出。去年11月,廣發還與中國移動、聯通簽署了移動支付合作協議,全面布局移動支付市場。
渠道鋪設生活化。廣發銀行首創的智能銀行服務實現新的創新升級。去年9月,廣發銀行首家“離行式”24小時智能銀行在廣州隆重推出。在24小時智能銀行服務區里,屏幕設備上同步出現客服人員真人視頻,全程指導客戶“自助”完成業務辦理。不管是白天或晚上、上班或下班,生活在“離行式”24小時智能銀行周邊的居民朋友都能通過VTM與銀行客服人員進行遠程視頻實時咨詢,甚至辦理開戶、領卡等以往需要在營業時間前往柜臺才能辦理的業務。廣州試點后,廣發也會向全國推廣。
上述一系列動作,我們能感覺到廣發銀行在網絡金融領域志存高遠的戰略布局和果決的行動力。
搭建互聯網金融托管平臺
當大家的目光還在個人業務時,廣發銀行同時將目光轉向了托管業務,創新性地提出了“互聯網金融托管”概念,將傳統托管服務和互聯網金融有機結合,為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托管服務方案。
針對互聯網金融具有的海量數據處理、7×24小時不間斷服務、客戶需求多樣等特征,廣發銀行資產托管部提出,基于互聯網金融的托管業務除了提供傳統的核算、清算、監督等托管服務之外,更強調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提供支付便利、監管銀行、數據服務等增值服務。
目前廣發銀行與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了全面溝通,了解其搭建金融平臺的具體構想,為制定有針對性的綜合托管服務做好準備。
有一個例子是廣發銀行與某大型連鎖企業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作。借助該電商平臺累積的龐大客戶群,利用平臺提供理財增值服務,對于個人消費者和機構消費者都存在非常大的吸引力。在了解到該平臺有意申請成為基金銷售支付結算機構的消息后,廣發銀行資產托管部迅速反應,與其取得聯系,了解其搭建網上金融平臺的完整構想,并提出申請成為該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監督銀行,根據其未來銷售的理財產品,提供增值服務。
事實上,廣發銀行關于搭建互聯網金融托管平臺的想法由來已久。2012年,廣發銀行就成功成為第三方支付渠道“財付通”的監督銀行,負責該平臺上的資金劃撥、流轉的復核與監督。在第三方支付平臺與資產管理公司的合作熱潮中,廣發銀行憑借這一優勢背景,與有意推出專為互聯網量身定制基金產品的幾家大型基金公司取得聯系,制訂了為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的投資者提供快速贖回到賬服務的具體方案。
在本輪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熱潮中,廣發銀行將在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及詳細分析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搭建互聯網托管業務平臺,用心提供有針對性的綜合托管服務,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等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