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娜
鄭州市中醫院,河南鄭州 450007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 (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1]。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在我國已呈現高發趨勢,而且正在向低齡化和低收入群體發展,眾所周知,糖尿病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是全身性的,其并發癥常累及各個系統,嚴重時甚至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如何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一直是臨床上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為探討分析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相關原因,尋求有效的護理對策,降低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該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該院收治的12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33例并發癥患者的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后,糖尿病人并發癥的新發率,明顯下降,現報道如下。
120例糖尿病患者均為該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發生并發癥患者共計33例,年齡在 42~73歲,平均(54±7.2)歲,病程3~15年,平均(7±4.4)年。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發生并發的患者在年齡分布,性別組成和病程方面,與總體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為在我院內分泌科進行住院治療的患者,所有參與研究的案例均無其他系統的嚴重疾?。然颊卟淮嬖谟绊懘隧椦芯康钠渌膊。?。
排除標準:排除年齡過大體重過高或有其他嚴重慢性的患者。
通過統計分析可知以下3種并發癥為最常見的類型最為常見:(1)糖尿病合并各種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并發癥中最常見的類型,可見①皮膚感染,常表現為皮膚的真菌性疾病,如體廯、甲廯等,還可常見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菌引起的癤癰等癥狀,且難以痊愈,患者一旦出現這些癥狀,就更需嚴格的護理支持,如提高自身抵抗力和抗感染治療。②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在周圍神經病變基礎上并發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可表現為足部的潰瘍或者干性壞疽,患者常面臨截肢的危險,致殘率極高。(2)周圍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并發癥中最為嚴重的類型,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引起患者嚴重的冠心病,甚至造成患者的猝死,病理變化為微血管的病變,可累及視網膜的小動脈,影響患者視力,進一步發展下去甚至會造成患者的失明。(3)糖尿病并發腎臟病變。糖尿病腎病是發生在周圍血管病變基礎上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其主要病理變化為腎小球的微血管受損,腎小動脈的硬化。
①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病,長期服藥或者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式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極為不便的影響,此時合適的心理疏導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遵醫囑依從性。②健康教育干預,對糖尿病患者及家屬進行關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系統的知識講解,使患者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狀況,為患者制定健康飲食方案,讓患者明白定期檢查的重要性,建議患者進行并發癥的定期篩查,為早發現早治療做準備。
對比實施護理干預后糖尿病人并發癥的新發生率。
所有數據由SSP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表示,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
通過對患者及家屬實施健康教育宣教,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了更客觀的認識,加之有患者家屬的監督作用,患者的遵醫囑依從性有了明顯改善,對比糖尿病患者新發并發癥發生率,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是以持續高血糖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種急病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體內胰島素分泌絕對缺少或由于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島素相對不足,或由于胰島素抵抗,從而導致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的一種綜合病,典型表現是出現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的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2]。該文研究表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恰當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癥狀,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陸再英,鐘南山,主編.內科學[M].7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王思雨.糖尿病常見并發癥的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0):626-627.
[3]吳巧萍,李風.糖尿病并發腎病患者的營養護理干預[J].現代護理,2004(10):936-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