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鞠秀波 魏艷麗 徐 蕾
吉林省腫瘤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吉林長春 130012
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化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臨床上對合并糖尿病者實施化療逐漸增多,化療過程中相伴發生的低血糖、酮癥酸中毒等急性糖尿病并發癥風險大大增加,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復雜,進行化療時血糖水平會隨化療周期性發生變化,因此患者的護理有其特殊性。為探討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療的臨床護理措施,現對該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1例患者化療期間進行護理,患者順利渡過化療期,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住院的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71例,男41例,女30例,年齡45~71歲,平均年齡 58歲。病理證實為胃腸道惡性腫瘤,胃癌33例,直腸癌21例,結腸癌1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
1.2.1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臨床一項比不可少的護理措施。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是雙重心理打擊。癌癥本身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加上糖尿病,更加重了患者的恐懼、絕望心理。做好心理護理,不僅可以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化療,還可促進患者恢復。在護理時,我們要指導患者學會調整控制情緒。同時指導患者學會自我監測血糖,了解低血糖反應,學習惡性腫瘤化療、糖尿病相關知識,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積極配合治療。向患者介紹效果良好的真實案例,樹立患者戰勝疾病信心。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消除顧慮,積極配合治療。
1.2.2 飲食控制和營養支持 飲食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對胃腸道腫瘤患者同樣重要。護理時向患者宣傳飲食重要性,合理分配三大營養素比例,做到三餐定時定量,飲食多樣化。胃腸道腫瘤患者因消化系統器質性病變,消耗增加、吸收減少,表現出不同程度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免疫力下降。護理時要加強營養供應,提高化療耐受力,選擇高蛋白、高纖維、適量碳水化合物、低脂飲食。
1.2.3 血糖監測和控制 化療會導致胃腸道反應,加重低血糖反應。同時會造成胰島素分泌減少,加重糖代謝紊亂,升高血糖,導致患者化療期間出現明顯血糖波動,護理關鍵是密切監測血糖,及時調整降糖方案。血糖輕度升高者可飲食控制、口服降糖藥,選擇磺脲類或格列奈類無胃腸道反應藥物。強化患者及其家屬對血糖監測重要性的認識。同時檢測化療前、化療期間、化療后3餐前、睡前末梢血糖,隨時調整降糖藥或胰島素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密切觀察低血糖,一旦出現多汗、饑餓感、心悸、煩躁、虛脫立即監測血糖,證實為低血糖反應,應立即靜注高滲糖或進食糖類食物。
1.2.4 預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加上化療藥物所致的骨髓抑制,白細胞下降,更加重感染發生,多見于呼吸道、泌尿道。護理時囑患者加強保暖、多飲水、勤通風,定期紫外線消毒,定期復查血、尿常規。發現感染就立即治療。神經、血管病變易導致糖尿病患者下肢損傷,加之化療期間臥床時間長,護理時要指導患者選擇寬松、柔軟衣物,防止摩擦受損。同時要加強足部護理,注意有無血腫、水皰,皮膚有無破裂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化療時要特別注意:①預防化療藥物外滲:糖尿病患者血管脆性增加,一旦外滲,皮膚潰瘍難以愈合。在護理時注意選擇彈性好、管徑相對粗的血管,前用生理鹽水作先導注射,確頂無輸注外滲后輸注化療藥物。指導患者家屬配合觀察。②深靜脈置管護理:每周消毒穿刺點2~3次,滲出多時要及時更換敷料,確保穿刺點干燥。生理鹽水每天沖冼導管,每周進行導管內潴留液細菌培養。注意導管保留時間不宜過長,以化療結束即拔管為原則。
該組71例惡性骨腫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51例(71.83%)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顯,16例(22.54%)效果較好,4例(5.63%)無明顯起色。總有效率為94.37%。
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化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臨床上對合并糖尿病者實施化療逐漸增多,化療過程中相伴發生的低血糖、酮癥酸中毒等急性糖尿病并發癥風險大大增加,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加強護理,確保化療順利完成,防止發生并發癥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關鍵。糖尿病患者因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組織營養、修復、免疫功均下降,增加感染及并發癥等的發生。該科對該組71例患者通過心理護理、血糖控制、飲食、運動,預防感染等綜合護理措施,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獲得了滿意的效果。
[1]馮覺平.5-氟尿嘧啶為基礎的聯合化療對結直腸癌患者血糖代謝的影響[J].腫瘤,2010,30(10):865-869.
[2]王煜,李秀鈞.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療期間血糖控制策略[J].藥品評價,2010,7(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