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軍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醫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1700
糖尿病致循環系統病變的常見臨床類型及其防治
王文軍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醫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1700
糖尿病引起的并發癥眾多,而血液循環為該病患者最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動脈硬化及微血管病變;糖尿病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還與高血壓病變關系密切。對于此類疾病,預防與治療的意義同等重要。
糖尿病并發癥;心腦血管病變;防治
人類生存與生活的改變,自然就會引起某些不適甚至病變。高度的物質享受也必然會伴隨某些健康問題。就以糖尿病來說,就被稱作“富貴病”。說法不一定科學,然而也道出了一部分原因。營養過剩,又缺乏必要的體力活動,機體就會產生故障。2012年初,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報告結果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9.7%,60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達19.6%,全國約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700萬人。[1]
更為嚴重的是,據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的統計表明,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3.66億人,其中絕大多數屬2型糖尿病。近年來,糖尿病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糖尿病腦病這一概念被逐步豐富和完善,盡管目前尚無標準定義,但基本可理解為:糖尿病引起的認知障礙和大腦的神經生理及結構改變。其中以腦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缺血性腦病最為常見,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腔隙性腦梗死、多發性腦梗死、腦血栓形成等。統計資料表明,我國糖尿病腦卒中的發病率較西方國家為高,而北方又普遍高于南方。
同時,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病友罹患不幸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約占一半。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動脈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動脈內皮損傷,繼之對血管損傷的反應提早發生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是增加冠心病事件及死亡的重要原因[2]。
①糖尿病被稱為“百病之源”,意為引起的并發癥眾多,而慢性并發癥可以累積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腦血管、腎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及中老年高血壓和神經病變(如自主神經和軀體神經等)等。血液循環為該病患者最嚴重而突出的問題,基本病理為動脈硬化及微血管病變。其病理原因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高胰島素血癥從不同方面產生的不良影響。以腦血管病變來說,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高血糖,而長期慢性高血糖又造成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以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緩慢,導致腦血流量減少。于是,由于腦血流量的降低使大腦對信息的認知發生障礙,從而導致記憶功能受損,以致加速老年性癡呆早期發病。
②糖尿病性心臟病是指糖尿病病人所并發的或伴發的心臟病,是在糖、脂肪等代謝紊亂的基礎上所發生的心臟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經病變。糖尿病性心臟病所包括的范圍較廣,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微血管疾病及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其病理,主要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從而導致機體內部的激素如胰島素、高血糖素等失衡,以及高血糖及脂肪代謝的紊亂等也引起血液流變學發生改變,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及血液高凝狀態,微循環血流不暢,細胞獲能減少、缺氧等,從而導致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及糖尿病伴發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等疾病的發生。
③高血壓病變也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其病理原因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經病變,使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量減少,未能代償性地引起周圍血管收縮;由于腎上腺素的分泌量亦不足而使心搏出量減少,以致收縮壓與舒張壓均降低。
傳統中醫認為,糖尿病的核心病因是氣虛陽衰寒凝,氣虛不能帥血,陽衰不能溫煦,寒凝則血液瘀滯不行,久之則局部壞死。針對這一現象,治療必須補氣溫陽通脈為主,氣盛則帥血有力,陽盛則溫煦肢體,寒散則血脈得通。因此,中西結合也是一種可取的治療方案。糖尿病慢性并發癥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早期常缺乏明顯的臨床表現,不為患者重視,因此,加強對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監測,早期診斷十分重要。另外,糖尿病腦病是中老年病友常見的并發癥,輕則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嚴重則出現腦血栓、腦中風及老年癡呆等情況,對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此外,又因為這類慢性代謝性疾病病程長,并發癥多,患者的心理負擔往往會很重,常常表現為焦慮、精神高度緊張甚至恐懼,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時,就有較大的精神壓力。針對這些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治療方案,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要告誡病友,既不要過度節食,因為保證熱量攝入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保障。有些患者限制飲水、拒食水果等都是屬于飲食誤區。所以要針對以上常見問題,對糖尿病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在重視血糖控制的同時避免營養失衡,從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3]
常識告訴我們,知識與智慧才是健康的重要保證。因此,要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基礎知識教育,使其了解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和并發癥的危害性,以積極配合治療和隨訪。可以說,多數疾病與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所以,提倡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是健康的重要前提。
[1]陳容平,王嬌,楊銳,等.糖尿病轉化研究的概念和發展[EB/OL].中國糖尿病資訊網,120ask.com.
[2]39健康網(www.39.net).
[3]陳容平,王嬌,楊銳,等.廣東省2型糖尿病超重及肥胖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現況與控制現狀的調查[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4):302-304.
R587
A
1672-4062(2014)12(a)-0134-01
201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