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瓊
長春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吉林長春 13000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病的臨床研究
楊德瓊
長春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吉林長春 130000
目的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最佳臨床治療方法。方法采取飲食治療、適當運動及密切觀察三者合一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病患者進行治療。結果98例患者通過臨床治療,身體恢復73例,好轉23例,2例無效死亡。結論飲食治療、適當運動及密切觀察是2型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病的臨床治療的關鍵和最佳措施。
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臨床研究;治療;預防
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腦卒中、冠心病)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顯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常見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并不能解釋這些大血管并發癥危險性增加的原因。因此,糖尿病本身尤其高血糖很可能是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增加的原因。為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最佳臨床治療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病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病的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其中男患者40例,女患者58例,年齡60~82歲。1.2方法
1.2.1 飲食治療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療措施是控制飲食,尤其發生心血管并發癥時控制飲食更為重要。告訴患者按醫囑監督患者攝入定量熱量外,囑患者進食三餐并限量,采用高纖維素飲食既能使血糖緩慢而均勻上升,又能軟化大便減少便秘,可以防止老年人因便秘屏氣而造成心慌,猝死。
1.2.2 適當運動并發心血管疾病患者運動量應以不出現臨床癥狀及運動后心電圖無明顯惡化改變為度。對于心電圖明顯不正常或因運動后出現癥狀者應臥床休息,待病情好轉穩定后再恢復運動。對新入院患者運動前要監測血壓、心律、心率,必要時用心電監護。對運動量合適的患者應定期詢問病情,復查心電圖。隨時做好搶救準備工作。
1.2.3 密切觀察病情警惕不典型心肌梗死發生,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病的患者常并發植物神經病變,發生植物神經病變時,植物神經纖維發生脫髓鞘變化,傳導功能低下。當患者發生心肌缺血或梗死時,酸性代謝產物對神經末梢的刺激不能傳入到相應的脊髓節段,也不會產生典型的心絞痛,往往發生無痛性心肌梗死。此時如果單純根據胸痛判斷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是不準確的,必須加強對患者一般情況如表情、面色、呼吸的觀察,嚴密監測血壓、心率、心律的變化,如有異樣及時采取治療。
98例患者通過臨床治療,身體恢復73例,好轉23例,2例無效死亡,總有效率98%。
老年2型糖尿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于個體的結果,膳食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的發生存在密切的關系,而老年糖尿病患者新陳代謝減慢,糖耐量降低,活動量少,糖利用率低的特點更決定了飲食控制在治療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控制總熱能攝入、合理分配三大營養素的熱能比值,以減輕胰島素細胞的負擔,可明顯緩解癥狀及延緩并發癥的發生。以往無論臨床醫生還是患者,都非常關注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癥,但對動脈粥樣硬化并發癥則未引起足夠重視。事實上,2型糖尿病患者越早出現動脈粥樣硬化事件預后越差。據統計,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未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將來發生心肌梗死(MI)的風險與之前曾發生MI而無糖尿病的患者等同。
3.1 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病的病因
對于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而言,集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抵抗。對于這些患者來說,機體常處于高胰島素血癥狀態,他們體內并不缺乏胰島素,而這種高胰島素血癥可直接或者間接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可以誘發并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3.1.1 脂代謝紊亂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糖代謝紊亂,可導致脂代謝紊亂,表現為血脂異常。甘油三酯明顯升高,膽固醇、β-脂蛋白也增高,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引起血管管腔變小,管壁彈性減退,供血能力下降,從而發生冠心病、心肌病、自主神經病變及高血壓等。
3.1.2 血小板功能異常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常存在血小板凝血異常及功能亢進,因此可能導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這有可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這類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患者體內的活性氧自由基不能被有效的清除,因此會引起患者體內自由基蓄積,進而導致心肌、血管等組織的損傷,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加重。
3.2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特點
①糖尿病(主要為2型糖尿病)伴發或并發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高,較正常人高達3~5倍,約占糖尿病人的1/3。
②糖尿病伴或并發冠心病的死亡率高,在2型糖尿病中,其死亡率約占50%。
③糖尿病并或伴發腦血管病多為缺血性,約占89%左右,其中多發生腔隙性腦梗塞,可反復梗塞最終導致腦軟化、腦萎縮,而致老年性癡呆,大大降低了生存質量。
④糖尿病伴或并發心肌梗塞或腦血管病易反復發作,這就大大提高了其死亡率。
⑤糖尿病伴發或并發冠心病者癥狀多不典型,大多無癥狀,即使并發急性心機梗塞亦多為無痛性,或僅表現為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等,因此極易漏診或誤診,更易導致死亡。
⑥糖尿病伴發或并發心腦血管病的年齡趨于年輕化,一般較非糖尿病人提前5年左右。
⑦糖尿病并或伴發心臟病者由于癥狀不典型,病人難以防范,更易猝死。
⑧由于糖尿病人多伴有高血壓,因此,出血性腦血管病并非罕見,且死亡率可高達90%以上。
⑨糖尿病人多伴有心腦血管病的獨立發病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粘血癥、吸煙等。
3.3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影響
在2型糖尿病發生之前,患者常表現為胰島素抵抗,這在醫學上被稱之為代謝綜合征。當患者患代謝綜合征多年之后,就會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更為重要的是,組成這一綜合征的危險因素是導致心血管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目前對于糖尿病的診斷,已經有了新的標準,并且這個新的診斷標準已經被運用到了糖尿病患者的診斷過程中。對于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常常會伴有多種并發癥,例如視網膜病變、微血管疾病等。據大量相關資料顯示,糖尿病已經成為引起血管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
1型、2型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冠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常無癥狀,多支血管粥樣硬化常出現于缺血癥狀和治療實施之前。對各種冠心病的診斷不及時無疑使許多糖尿病預后不好。易患危險因素若干危險因素同時影響心血管并發癥和糖尿病的發生,包括肥胖、體力活動少、遺傳、性別和年齡增長,某種程度講,這些易患因素加重了主要危險因素。
3.4 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3.4.1 合理安排飲食心血管病防治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癥、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3.4.2 合理控制體重通過合理的飲食積極控制體重,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3.4.3 適量運動心血管病防治應該積極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維持經常性適當的運動,有利于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從事適當量的體力活動有助于增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復。
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對于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采取飲食治療、適當運動及密切觀察效果最佳,患者恢復快,是臨床治療最佳的方法,在臨床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
[1]孫明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6(6):390.
[2]王先令,陸菊明.血糖波動對糖尿病預后及其慢性并發癥發生發展的影響[J].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11,25(3):169.
[3]王蘭新.老年糖尿病并發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5,27(4):306.
[4]李紅霞.老年糖尿病并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特點及相關因素[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6(14):28-40.
[5]徐華泉.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相關探討[J].中國療養醫學,2009,16 (3):139-141.
R541.4
A
1672-4062(2014)06(a)-0028-02
2014-03-01)
楊德瓊(1980.1-),男,吉林省九臺市人,本科,長春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是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