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玲
大安市中醫院,吉林大安 131300
中醫對糖尿病并發冠心病的認識和辨證施治
宋艷玲
大安市中醫院,吉林大安 131300
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其并發冠心病的幾率亦較高。為此,筆者闡述了中醫對糖尿病并發冠心病病名和病因病機的認識的基礎上,總結分析了疾病的分型辨證施治和中藥方劑或中成藥治療,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依據。
糖尿病;冠心病;辨證施治
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影響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發病率和患病率水平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已成為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明顯增加,往往因并發心臟病變尤其是冠心病而死亡。為發揮中醫學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筆者分析中醫對糖尿病并發冠心病的認識和辨證施治如下。
1.1 對病名的認識
中醫學并無“糖尿病、冠心病”之病癥,但歷代醫家的論述頗多。如“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見《靈樞·本臟》),“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痛熱”(見《傷寒論》)。《諸病源候論》認為:“消渴重,心中痛”,可見心中痛是消渴病的重癥表現,為消渴病晚期重癥。《醫宗己任篇·消癥》曰:“消之為病,源于心火炎熾,然其病之路,皆由不節嗜欲,不慎喜怒。”說明了心與消渴發病的內在聯系。根據發病特點和臨床表現的不同,歸屬于“消渴、胸痹”范疇[1];或歸屬為“心悸、胸痹”范疇[2];或歸屬于“胸痹、胸痛、心痛、厥心痛、真心痛”范疇[3]。各種觀點均有一定的依據,需要辯證認識。
1.2 對病因病機的認識
糖尿病并發冠心病在病機上存在以消渴病機為基礎的轉化規律。消渴病初期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燥熱甚則陰愈虛,陰愈虛則燥熱甚。陰虛燥熱煎熬陰血成瘀,煉液灼津成痰,隨著病情的進展,消渴病的病機逐漸演變為陰損及氣傷陽,致氣陰兩虛,陰陽俱虛。氣虛無以行血,胸陽不運,血停為瘀,阻滯心脈;血行受阻,影響津液代謝,津聚為痰,痰瘀交阻,心脈不通。以上因素均可漸致糖尿病并發冠心病的發生。消渴病經久不愈,久病必虛,久病必瘀,久病入絡,因虛致實,形成虛實夾雜,以心氣心陰虛為本,心脈瘀阻為標之本虛標實證[4]。
該病病機多是以肺脾腎陰虛燥熱所引起,由于傷陰進而涉及于心,耗傷心臟氣陰,心體受損,心脈瘀阻,從而形成了該病;此外還因消渴患者多食多飲使中焦受傷,脾失健運,痰濕內生,痰濕之邪阻滯氣機,痰氣互阻也可引起心脈不通,也易形成本病[5]。形成本病的病變共同特點多是氣血虛弱,血脈瘀阻[6]。
2.1 分型辨證施治
按糖尿病冠心病病因辨證為3型治療[3]:痰瘀互阻型以燥濕化痰,活血止痛為主,方用溫膽湯合失笑散加減;寒凝血瘀型以通陽宣痹,化瘀止痛為主,方用瓜蔞薤白桂枝湯加味;腎陽虛衰型以溫陽利水為主,方用真武湯加減。亦有辨證為5種類型施治[7]:氣陰兩虛,陰虛火旺型用益氣養陰,清熱安神法;氣陰兩虛,郁痰阻滯型用益氣養陰,活血通脈法;心氣不足,痰濁阻痹型用益氣化痰,宣通痹阻法;心氣虛衰,水飲射肺型用益氣養心,溫陽利水法;心氣虛衰,心陽欲脫型用益氣回陽,救逆固脫法。按陰陽辨證分兩型施治[8]:心脾陽虛型用益氣健脾、化瘀通脈法,陰虛火旺型用滋陰瀉火、活血養心法。按臟腑辨證分兩型論治[9]:心氣陰虛,郁瘀阻脈型治以益氣養心,理氣通脈法;心脾不足,痰氣阻脈型治以疏肝化痰,益氣通脈法;按氣血津液辨證為4型論治[10]:氣虛血瘀型治以益氣活血法,氣滯血瘀型治以疏肝理氣、宣痹止痛法,痰濁瘀阻型治以化痰寬胸、宣痹止痛法,氣陰兩虛型治以益氣養陰活血法。
2.2 中藥方劑或中成藥治療
采用自擬通心脈湯治療42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顯效2例,有效3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5.71%[11]。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療42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血府逐瘀湯,4周后評定總有效率為90.48%,心電圖有效率73.81%[12]。應用生脈注射液聯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冠心病心絞痛,結果表明生脈注射液加血塞通注射液組中醫證候、心絞痛總有效率均為90.32%,優于能量合劑組(P<0.01);硝酸甘油停減90.32%,心電圖總有效77.42%,也優于消心痛(P<0.05);治療組在降低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作用上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生脈注射液加血塞通注射液是一種療效好的治療糖尿病并發冠心病心絞痛藥物[13]。
西醫治療糖尿病冠心病的效果比較顯著,但西藥的不良反應較大,容易使病情加以反復。通過中醫辨證論治有效提高患者的身體機能,從而增加抗病能力,有效的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及引發心血管疾病,這樣不僅對患者的治療得到了有效控制,還可以提高患者自身的生存質量。因此,不妨采取中西醫合并的方法來治療本病。
[1]徐梓輝,陳大舜,周世文.糖尿病性冠心病中醫病機分析及組方構想[J].中國中醫急癥,2005,14(2):150-151,172-196.
[2]孫新宇.益心通脈方對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纖溶系統的干預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07,26(7):450-452.
[3]胡東鵬,倪青.巧定病性明標本,中醫合參論治療—辨治糖尿病心臟病的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2000,27(7):289-291.
[4]林蘭.中西醫結合糖尿病研究進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5]宋冰.魏執真診治糖尿病并發心律失常經驗[J].中國醫藥學報,2003,18 (3):165-168.
[6]張潤云,倪青,孟鳳仙,等.糖尿病心臟病中醫診療思路與方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6,13(1):90-91.
[7]黃建輝,張偉杰,邵華.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中醫治療與展望—全國中醫消渴病學術會議論文綜述[J].福建中醫藥,1991,22(6):58-60.
[8]屠伯言,顧仁樾,吳圣農,等.糖尿病兼有冠心病的辨證分型與治療[J].山東中醫雜志,1983(2):11-12.
[9]高瑩.辨證分型治療糖尿病并發冠心病62例分析[J].中醫藥學刊,2003,22 (1):151-155.
[10]許莉嘉,凌在榮,王燕.糖尿病并發冠心病辨治體會[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6,13(6):79.
[11]閆振文,陳謙,曹繼萍.通心脈湯治療糖尿病冠心病42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5,13(9):27.
[12]張玥.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冠心病42例[J].湖南中醫雜志,2009,25 (1):42-43.
[13]李翠萍,陳艷華,謝濱,等.生脈注射液加血塞通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4,17(19):2941-2943.
R587
A
1672-4062(2014)06(a)-0031-01
201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