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法江,陳軍,王玉江
(1.淄博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255000;2.淄博市蔬菜辦公室)
幾種高效低毒藥劑對番茄灰霉病防效對比試驗
鞏法江1,陳軍1,王玉江2
(1.淄博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255000;2.淄博市蔬菜辦公室)
比較研究了5種藥劑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幾種藥劑均較對照(噴清水)對番茄灰霉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特立克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和50%凱澤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防效最好,防效均大于85%,增產效果顯著,可以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番茄;灰霉病;防效
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1],是我國保護地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屬低溫高濕半腐生型病害,主要為害花器和果實,一般減產20%~30%,嚴重地塊減產可達70%以上[2]。在生產中,菜農長期使用單一品種的農藥防治使得病菌抗藥性增強[3],防治效果不理想。灰霉病的防治藥劑的篩選仍是薄弱環節[4,5],為此,我們于2012-2013年在淄博市臨淄區進行了5種高效低毒藥劑的防效試驗,旨在找出最佳的防治藥劑,為菜農防治番茄灰霉病提供參考。
2%撲海因懸浮劑1 500倍液(異菌脲,德國拜耳公司);50%凱澤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啶酰菌胺,德國巴斯夫公司);特立克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木霉素,濟南兆龍科技);40%施佳樂懸浮劑1 000倍液(嘧霉胺,德國拜耳公司);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腐霉利,日本住友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試驗選擇粉冠1號番茄,防治其灰霉病。
試驗于2013年4月10日在臨淄區皇城鎮南臥石村蔬菜種植技術示范園的日光溫室內進行。
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設5個處理,處理1,2%撲海因(異菌脲)懸浮劑1 500倍液;處理2,50%凱澤(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處理3,特立克(木霉素)可濕性粉劑700倍液;處理4,40%施佳樂(嘧霉胺)懸浮劑1 000倍液;處理5,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以噴灑等量清水為對照(CK)。在番茄灰霉病發病初期,選擇管理水平相近、發病程度均勻的溫室番茄,劃分試驗小區,小區面積30 m2,隨機區組設計,使用衛士WS-16型噴霧器施藥,對花器和果實均勻噴藥,噴藥間隔7 d,共噴2次。每個處理重復3次。試驗期間大棚溫度為20oC,濕度85%以上,自然發生灰霉病。
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選2株,共10株。施藥前調查病情基數,然后分別在第1次施藥后7 d,第2次施藥后7、14 d進行藥效調查,記載病葉數、病級,計算病葉率、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并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新復極差法SSR)。
0級,無病斑;1級,殘留花瓣發病或柱頭發病;3級,萼片腐爛或柱頭發病蔓延到果臍部;5級,果臍部發病成浸潤狀,病斑無霉層;7級,果臍部發病,有霉層,但未擴展到果實其他部位;9級,霉層擴展到果實的其他部位。
病情指數=∑[(各級病果數×相對應級值)/調查總果數×9]×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為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CK1為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0為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PT1為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

表1 不同藥劑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第1次施藥后7 d,處理2的防治效果最好,達到70.98%,其次是處理3和處理4,防效分別達到69.64%和66.90%,然后是處理1,防效是61.50%,處理5防效是59.08%。第2次施藥后7 d,各處理的防效均高于第1次施藥后7 d的防效,其中,處理3和處理2的防效最好,均達到80%以上,其次是處理4,防效是78.54%,處理1防效是74.0%,處理5防效是69.67%。第2次施藥后14 d,各藥劑處理的防效均有所提高,其中,處理3和處理2的防效分別為85.75%和85.32%,表現出很好的持效性,處理4防效也表現不錯,達到80.25%,處理1的防效為79.62%,處理5的防效為75.43%。
表2的試驗結果顯示,與CK相比較,各處理對番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其中,處理3的產量最高,比CK增產24.9%,其次是處理2,比CK增產23.8%,處理4增產21%,處理1增產10.3%,處理5增產6.5%。
由本試驗結果看出,特立克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和50%凱澤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較好,平均防效分別達到85.75%和85.32%,且增產效果明顯,分別達到24.9%和23.8%,值得在番茄生產中推廣應用。上述只是初步的防治效果試驗結果,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在實際生產中,灰霉病病菌容易對殺菌劑產生抗性,所以,在使用化學藥劑進行灰霉病防治的過程中,應避免單一藥劑的重復使用,合理交替、輪換或復配藥劑,以獲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表2 藥劑防治對番茄產量的影響
[1]張從宇,高智謀,岳永德.番茄灰霉病菌研究進展[M]//岳永德.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策略與展望.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2.
[2]張智,李君明,宋燕,等.番茄灰霉病及其防治研究進展[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2):125-128.
[3]袁章虎,張小風,韓秀英.灰霉菌抗藥性研究進展[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1996,19(3):107-109.
[4]尹元拴,張治家,攻琦.番茄灰霉病田間藥效試驗[J].山西農業科學,2005,33(4):69-70.
[5]李冬剛,范廣華,王蘭香,等.40%嘧霉胺懸浮劑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試驗研究[J].農藥 科學 與管理 ,2005,26(4):21-23.
Control Efficacy of Several High-efficiency and Low-toxicity Fungicides against Tomato Gray Mold
GONG Fajiang1,CHEN Jun1,WANG Yujiang2
(1.Zibo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andong 255000;2.Zibo Vegetable Office)
We studied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five high-efficiency and low-toxicity fungicides against tomato gray mo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five fungicides could control tomato grey mould in different degree,and among them,the two fungicides Telike(trichodermin)wettable powder 700 multiples liquid and 50%Cantus(boscalid)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 had highest control efficiency over 85%,in addition,the yield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being applied with the two fungicides,so the two fungicides could be applied in tomato production.
Tomato;Gray mold;Prevention
S436.412
A
1001-3547(2014)12-0061-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4.12.020
鞏法江(1982-),本科,農業推廣碩士,助理農藝師,
研究方向為植物保護,電話:13806489655,
E-mail:gongfajiang0101@163.com
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