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麗 蔡傳宏 張玲玉
我國車險市場需求實證研究
劉興麗 蔡傳宏 張玲玉
(一)保費收入不斷增加
2000年以來,我國機動車輛保險保費規模不斷擴大,保費平臺逐年提升,且增速較快。但受宏觀環境、汽車銷量等因素影響,保費增速波動較大,其中,2004年、2007年和2010年保費增速超過30%(見圖1)。
(二)保費占比不斷提升
2000年以來,車險保費收入占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比重整體不斷上升,2006年車險保費占比突破70%,2013年達72.84%,成為財險行業保費收入的主要來源。車險一險獨大的地位不斷鞏固(見圖2)。
(三)賠付率居高不下
近年來,車險保費收入不斷增長,對財險行業保費規模的擴大作出巨大貢獻,但賠付率居高不下,一直高于財產險賠付率(見圖3)。較高的賠付率導致車險成本較高,盈利能力偏低。

圖1 車險保費收入及增速趨勢

圖2 車險保費占比趨勢

圖3 車險與財險簡單賠付率對比
造成車險賠付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外因看,修理工時及配件價格持續攀升導致車損賠付成本不斷增加;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傷賠付成本也不斷增加。從內因看,隨著競爭加劇,保險公司承保條件放松、承保質量偏低、打折現象嚴重以及電話與網絡銷售渠道迅猛發展導致保費充足度下降等。
(四)車險承保總體虧損
2007年至2013年,車險承保累計虧損64.17億元。2010年,隨著市場秩序好轉,車險行業開始實現承保盈利。但自2011年以來,承保利潤率逐漸下降,2013年重新陷入虧損境地,車險行業開始進入承保盈利下行周期(見圖4)。
從綜合成本率結構看,2007年以來,車險綜合賠付率呈先降后升態勢,在2010的年至2012年車險實現承保盈利期間,車險綜合賠付率低于65%。但2012年以來,受賠付成本快速上漲等因素影響,車險綜合賠付率再次突破65%,車險經營重新出現承保虧損趨勢。七年來,車險綜合費用率整體呈下降趨勢,特別是2010年監管機構對車險市場進行規范整治后,費用率控制在較好水平。近兩年來,受市場競爭加劇及各類成本費用上漲因素影響,綜合費用率出現緩慢上升趨勢(見圖5)。
(五)實際費率整體下降
2007年以來,車險實際費率(實際費率=原保險保費收入÷保險金額×100%)總體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交強險費率浮動方案的實施、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試點、電話網絡等銷售渠道的興起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等。2007年,車險實際費率為1.04%,2013年則降至0.68%,尤其2010年以來下降趨勢明顯(見圖6)。
(六)市場集中度趨于穩定
截至2013年,全國共有財產險公司64家,比2003年增加了43家。隨著市場主體的不斷增加,車險市場集中度穩中有降。老三家市場份額之和(CR3)2003年至2006年下降幅度較大。但2006年以后市場集中度變化趨于穩定,寡頭壟斷競爭格局基本形成。
(一)保險價格因素
在保險定價中,保險產品的最終售價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風險保費(即精算定價),是依據大數法則由實際損失率決定;另一部分是附加保費,主要包括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利潤等。這部分費用由各家公司的經營規模和效益所決定。我國車險市場的實際情況是各家保險公司的車險產品最終售價差異不大,但受費率市場化改革試點、電話網絡等新渠道保費占比上升,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車險實際費率水平不斷下降。我們選擇實際費率(記為P)作為代表保險價格因素的指標。

圖4 車險承保利潤率趨勢

圖5 車險綜合成本率結構趨勢

圖6 車險實際費率趨勢

圖7 產險公司數量及車險市場集中度
(二)經濟發展因素
從宏觀上看,經濟發展既是刺激保險需求產生的因素,也是促成保險需求總量擴充的因素。國內生產總值則是衡量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保險需求總量應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成正比。從微觀上看,經濟的發展影響著個人與家庭的收入水平,個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則直接影響著人們對保險的需求量,影響著對車險的現實購買力。我們選擇GDP(記為G)作為代表經濟發展因素的指標。
(三)汽車保有量
汽車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有力支撐了車險行業的不斷發展。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銷量及保有量不斷增長,車險市場的需求也隨之提高。
嚴格來說,機動車的概念與通常的汽車概念不完全一致,除汽車外,機動車還應包括摩托車、機動三輪車及一些農用機械等。但由于目前我國汽車是機動車保險的主要保險標的,其他種類的機動車參保率較低,因此汽車保有量是影響機動車保險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選取民用汽車擁有量作為汽車保有量的代表(記為A)。
(四)風險因素
機動車擁有者面臨的最主要風險之一就是交通事故。從近年來的數據看,機動車交通事故發生數整體不斷下降,但隨著汽車零配件價格、修理工時不斷上漲,人身傷害賠償標準不斷提高,以及機動車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程度不斷提高,車險賠付成本也不斷上升。我們選擇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失作為影響機動車輛保險需求的風險因素代表指標(記為R)。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失=機動車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損失+機動車交通事故傷殘損失。其中,機動車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損失=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機動車交通事故傷殘損失=機動車交通事故受傷人數×交強險傷殘最高賠償限額(10000元)。
(五)其他因素
首先是汽車價格。車損險及附加險依據新車購置價確定保險金額,因此汽車銷售價格直接影響車損險與附加險原保險保費收入規模。
近年來,受國內汽車生產廠商普遍采取的“低價售車,高價售零件”銷售策略影響,我國銷售量占絕對比重的中端車市場價格呈現不斷下降趨勢。據統計,市場上有代表性的中端汽車銷售價格最高降幅達10%左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車險保費收入。
此外,影響車險需求的因素還包括保險法律法規的完善、消費者的風險偏好、保險公司客戶服務等。
(一)變量選擇及模型建立
為盡量減少建模過程中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將選取車險實際費率、GDP、民用汽車擁有量以及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失進行建模,對車險需求作實證分析,各變量所代表的含義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中各變量代表含義
(二)模型回歸
建模數據截取區間為2000年至2012年,來源于《中國保險年鑒》《中國統計年鑒》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包括車險實際費率、GDP、汽車保有量、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失。
為明確各變量對車險保費收入的影響程度,盡量減少用多元線性回歸的方法造成的多重共線性,采用一元線性回歸方法構造模型。則我國車險需求模型的基本形式為:
Y(1)=a(1)+a(2)P+ε(1)
Y(2)=b(1)+b(2)G+ε(2)
Y(3)=c(1)+c(2)A+ε(3)
Y(4)=d(1)+d(2)R+ε(4)
對上述模型分別進行回歸,得到的模型為:
Y(1)=9056.7-761834.3P
t=(9.083)(-7.591)
p=(0.0000)(0.0000)
R2=0.8397 Adjusted R2=0.8251
F=57.62
Y(2)=-656.60+ 0.0087G
t=(-6.591)(25.286)
p=(0.0000)(0.0000)
R2=0.9831 Adjusted R2=0.9815
F=639.4
Y(3)=-355.60+0.41A
t=(-8.427)(53.60)
p=(0.0000)(0.0000)
R2=0.9962 Adjusted R2=0.9958
F=2873
Y(4)=-6021.821+ 33.139R
t=(-3.686)(4.684)
p=(0.0035)(0.0007)
R2=0.666 Adjusted R2=0.6357
F=21.94
從以上回歸結果可知,車險保費收入與實際費率、GDP、汽車保有量的模型回歸結果較理想。R2、修正的R2及F值較大,說明模型對數據的擬合程度較好,各回歸方程系數的t檢驗結果較為理想,概率P值均較小,顯著性檢驗通過。車險保費收入與GDP、汽車保有量呈高度正相關,與實際費率呈顯著負相關。其中,與汽車保有量相關程度最高,相關系數為0.9962;其次為GDP,相關系數為0.9831;然后是實際費率,相關系數為0.8397。從車險保費收入與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失的回歸結果看,F檢驗、t檢驗均通過,相關系數為0.666,呈正相關。
(三)模型預測
車險保費收入與GDP及汽車保有量高度相關,因此擬用GDP及汽車保有量分別對保費收入作出預測,然后用各自的相關系數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得出最后的保費收入。假設2013年至2016年GDP增長率分別為7.7%、7.5%、7.2%、7%,汽車銷量增速為14%、13.8%、13.6%、 13.4%,通貨膨脹率均為2%,汽車報廢率均為3%,對2013的年至2016年四年的車險收入預測如表2所示。
(一)加強車險費率監管,盡快推進車險費率市場化
實證分析顯示,車險保費收入與車險費率呈顯著負相關,車險費率下降將刺激消費者投保,增加車險保費收入。我國車險產品大同小異,保險公司往往采取費率折扣等優惠措施爭搶業務。這是導致車險價格戰難以遏制的根本原因,一定程度上擾亂了財險行業市場秩序。
保險監管部門應當加大車險費率監管力度,同時以分類監管評級為基礎,實行差異化監管政策。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公司的情況,制定差異化車險費率,并盡快全面推進車險費率市場化,由市場決定費率,推動我國車險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一是根據分類監管評級,對不同類別公司適用不同的監管要求;二是按地區進行分類,對自行擬定商業車險條款與費率的保險公司予以地區性限制;三是對具體險種進行分類,比如車損險與商業三責險應采取不同的市場化進程,并在分類別運行一段時間后再逐步放開機構、地區、險種限制。
(二)創新車險產品,降低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帶來的沖擊
實證分析顯示,車險保費收入與宏觀經濟高度正相關。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我國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車險保費增速也隨之放緩。從表2可知,2013年至2016年,車險行業保費收入規模將不斷擴大,但保費增速將逐漸放緩。
因此,保險公司一方面要加大車險的宣傳力度,普及保險知識,提高消費者的投保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深入開展對細分市場的研究與開拓,進一步加強對市場新需求、新政策、新趨勢的研究,在符合監管規定的前提下,積極借鑒國際經驗,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產品,提供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激發車險內在需求。
(三)加強車險盈利能力建設,奠定車險可持續發展基礎
實證分析顯示,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失與保費收入正相關。隨著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不斷增加,車險賠付成本也不斷攀升。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披露的18種車型的“整車配件零整比”(車輛全部零配件價格之和與整

表2 2013年至2016年車險行業保費收入預測 (單位:億元)
車銷售價格的比值)數據顯示,2013年,18種常見車型中系數最高的為1273%,最低為272%,即如果該車型更換所有配件,所花費用最高可以購買12輛同款新車。汽車行業這種“低價售車,高價售零件”的銷售策略在影響車險保費收入的同時,也增加了車險理賠成本。
一個行業如果沒有效益,就會失去生存的基礎,車險行業必須加強車險盈利能力建設。從車險監管方來看,一是要盡快建立健全市場退出機制,扭轉車險無限供給的現狀,加強供給管理,處理好車險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系;二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車險風險的客觀分析和研究,尋找車險盈虧平衡點,為車險供需雙方提供權威的價格參考依據。從車險供給方來說,應徹底轉變單純追求車險規模和增速的發展觀念,加強車險效益經營,在確保車險承保盈利的前提下,實現規模和效益的統一。要始終堅持“以效益為中心”,切實增強效益意識,通過抓效益強化管理,通過抓效益調整結構,通過抓效益防范風險,通過抓效益推動車險持續健康發展。
(四)積極搭建信息平臺,為產品創新奠定基礎
保險行業應積極搭建信息平臺,密切關注機動車交通事故發生次數和損失程度,廣泛積累損失率、整車配件零整比等數據,為車險定價提供依據。這一方面有利于保險公司自身經營。準確獲取并積累交通事故發生頻率數據、損失程度數據以及整車配件零整比數據等是保險公司車險產品定價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對于推動車險產品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公平合理的定價,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車險整體需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