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龍輝,戴美勝,龍 霏,朱 林
(1.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廣東廣州 510640;2.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廣東廣州 510640;3.廣東電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廣東廣州 510600)
廣東電網廠站及輸電線路調度命名規范研究
傅龍輝1,戴美勝2,龍 霏3,朱 林2
(1.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廣東廣州 510640;2.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廣東廣州 510640;3.廣東電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廣東廣州 510600)
隨著電網建設的快速發展,廠站、線路的數量不斷增多,模糊、不完善的電廠、變電站及輸電線路調度命名方法或慣例已經成為制約廣東電網調度命名與科學管理工作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深入調研,針對性地提出了一套適用于廣東電網電廠、變電站及輸電線路調度命名規范,依托此規范科學地進行了流程設計,并在生產管理中得到試運行且運行情況良好。本文的工作提高了廣東電網調度命名管理工作水平,是廣東電網在管理創先方面的具體體現,具有良好的實用價值。
廣東電網;調度命名;設備管理
現代互聯大電網是通過分期分批規劃并逐步建設而成,受限制于不同時期的管理水平及慣例、準則或流程要求,廣東電網中電廠、變電站及輸電線路調度命名與管理中陸續出現了如雙重名稱、首字重復、諧音、同名及線路命名混亂等問題。隨著電網建設的快速發展,這些問題也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調度管理工作的進行。通過調研也發現,在2012年以前廣東電網只有命名慣例而缺乏明文規定的命名規范,這一現狀已逐步成為了電網廠站及線路管理工作的束縛條件[1]。因此,迫切需要開展電力廠站調度命名方面的研究,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明確、科學的電廠、變電站及線路命名規范,提升電網的管理水平,從而適應未來電網的發展。
電廠、變電站及輸電線路的專業化命名是電力行業專業化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清晰、明確和科學的命名規范或命名準則,并依托相應規范進行科學化管理[2-5]。本文針對廣東電網的實際需求,通過對目前現有管理模式的分析、各行業命名規范普查和命名約束條件分析,提出了更為科學、合理的命名規范方案。結合試用狀況的反饋進一步修正規范條例。本文所做工作是管理模式的一次創新,為廣東電網廠站、線路的科學、高效調度命名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大大提高了其對未來電網發展的適應能力。
廣東電網電廠、變電站及輸電線路調度命名首先需要與管理模式相匹配。源于體制改革與機構調整,目前廣州供電局有限公司、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已從廣東電網公司中分立。因此,命名規范必須能支持和適應管理模式的變化,尤其是各個電網公司轄區的邊界線路、廠站的命名必須協調、統一,能適應220 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電網的統一調度要求。
此外,在命名管理對象方面,也需要根據元件或者設備的功能加以甄別與區分。通常,按照所轄屬的區域位置、調度命名上的特點,分為電廠及變電站調度命名、輸電線路調度命名兩大類。
1.1 電廠及變電站調度命名規范
電廠及變電站的命名與管理首先應能體現出全過程控制的特點,即在電力工程立項之初,電網規劃、設計部門應與廣東電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管理部門加強聯系,按照明確的規范要求協商命名事宜。若無特殊情況,今后的調度命名與工程項目名稱盡量保持一致,這樣將妥善解決規劃設計與調度運行的“雙重名稱”問題。
電廠及變電站的命名應該體現統籌兼顧。例如,對電廠、變電站的調度命名可以采用其所在地的實際地名、地理方位,這樣方便確定地理位置和所屬轄區。為了兼顧讀寫與聽音辨識,具體名稱不宜過長,應以2個或3個漢字為佳。同時還應嚴格要求在管轄范圍內不得出現相同、相近、同音或諧音的命名。若依據地名進行廠站命名出現重復,則可結合廠站所在地區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名勝古跡等進行調度命名。
為了實現電廠及變電站調度命名的“信達雅”,可以兼顧人文與語言風俗,但應做到科學描述、簡潔表達和易記實用。盡量避免使用生僻字、多音字,建議從地理、人文、資源特色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等多視角綜合考慮,不建議采用帶有貶義的詞匯。
電廠及變電站調度命名不僅應有惟一性,而且新增電廠、變電站調度命名不能與已有線路的調度命名中前兩個字相同,防止不同工程對象混淆。因此,在同一個市內應避免出現名稱首字相同的電廠或變電站,避免采用廣東電網廠站調度命名中的常用首字作為新廠站名首字。
針對電網不同電壓等級、不同轄區,可以將電壓等級高的變電站或裝機容量大的電廠采用所在市區大區域名稱進行命名,電壓等級低的變電站或裝機容量小的電廠采用所在縣鎮小區域名稱命名。如果選定的區域名稱有重名,則選用所在地區小一級區域名稱命名,以此類推。
1.2 輸電線路調度命名規范
輸電線命名應與電廠及變電站的命名相似,例如不得出現相同、相近、同音或諧音的輸電線路調度命名。但在名稱要求上還應體現電能傳輸的特點,因此輸電線路的調度命名由3個或4個漢字組成,一般由“線路潮流送端廠站名稱的第一個字+受端廠站名稱的第一個字+回路序數+線”組成。如果新建線路是單回的則不取回路序數;若存在兩回及以上線路,則應根據線路數量取相應回路序數,如甲、乙、丙、丁等。以存在兩回線路為例,可將兩回線路依次命名為XX甲線和XX乙線。另外,回路序數中甲乙丙丁的編排順序不應與線路的方位走向相關,推薦按照線路建設時間順序進行回路序數的編排。同時,不同電壓等級輸電線路的調度命名規則相同。
為了區別不同工程,線路調度命名的前兩個字不能與已有的廠站名稱重復。而且為了清晰辨識,線路調度命名的第一個字不能與第二個字相同。由于線路命名約束條件更多,若仍出現重復情況,線路調度命名則可由“線路潮流送端廠站名稱的第一個字+受端廠站名稱的第二個字+回路序數+線”組成。
為了制定清晰、明確和科學的命名規范,需要展開系統化的工作,主要包括目前命名模式對命名管理工作的支撐水平分析、各行業及電力行業的命名方法與命名規范普查、命名約束條件分析,生成初步方案、方案評估等核心環節。具體的流程如圖1所示。
在該流程中,目前命名模式支撐水平分析是最為基礎的一項環節。主要通過基礎調研工作,對廣東電網目前已有的命名慣例進行總結,針對目前廠站、線路命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挖掘命名規范潛在需求。并分析目前命名模式對命名工作的支撐水平。

圖1 規范設計流程
考慮命名管理并非電力行業的特色問題,因此,還應考慮對各行業及電力行業命名規范普查,借鑒對命名方法與命名規范領域有成功經驗的行業。但必須結合電力行業背景,在電廠、變電站、線路的命名規范方面展開對比和分析,為廠站調度命名管理工作找出借鑒思路。
通過對命名模式支撐水平分析和行業命名規范普查,密切結合廣東電網在調度命名上的需求,針對性地挖掘廠站、線路調度命名約束條件。以已有的調度命名慣例為基礎,提出明確的電廠、變電站及輸電線路調度命名方法,從而制定相應命名規范草案。
將上述規范草案試運行,重點是獲取約束條件和實際使用反饋評估,從而有針對性地修正相應的命名規范條例,最終得到科學、合理的調度命名規范。
以“十二五”、“十三五”規劃變電站及相關線路調度命名為例,采用本文所設計的調度命名規范進行評估,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1)本調度命名規范對廠站命名首字問題考慮全面,可良好地解決首字重復問題。如肇慶市擬定新建一座名為“西丹”的變電站,考察該名字是否合理。如按照以往的命名慣例,肇慶市不存在以西字開頭的站點,該廠站名應為“合理”。如果廠站規劃與羅洞站相連,則按照新的命名規范,該名不符合“非常用首字”和“能生成線路名”這兩條條例,則該廠站名“不合理”。
(2)本調度命名規范對廠站命名的唯一性問題考慮全面。如擬定新建一座名為“廠岸”的變電站,如果僅從普通話發音而言,不存在容易混淆的變電站,但在電力系統專業軟件PSD-BPA中的名稱為“CHANGAN”,則與“長安”變電站的BPA名稱相同。本文所提規范綜合考慮電力系統運行分析軟件的命名需求,具備完善的唯一性查重規則。
(3)本調度命名規范對命名來源進行了擴充。在基礎調研過程中發現,同一城市或不通城市之間均可能出現相同地名。如廣州的白云、天河以及番禺區都有名為“大崗”的地名,佛山三水區和江門鶴山等地方都存在名為“大崗”的地方。這種情況加劇了調度命名工作的困難性。本規范提出跳出傳統的地名命名慣例,可結合廠站所在地名勝、名人名稱、地理方位或其發揮的作用進行命名。這將大大擴充命名來源。
(4)本調度命名規范把廠站調度命名和線路調度命名有機結合起來。在廠站、線路數量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廠站、線路命名的統一考慮勢在必行,本文所提方案能良好地適應這一發展趨勢。
將本文制定的調度命名規范與廣東電網調度命名慣例和四川電網調度命名規范進行對比,廠站命名比較分析如表1所示,線路命名比較分析如表2所示。

表1 廠站調度命名比較分析

表2 線路調度命名比較分析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文所制定的廣東電網調度命名規范在查重規則上豐富、完備,命名來源廣泛,可實現對廠站和線路命名的統籌考慮。與原有的命名慣例相比,本文所提命名規范更為科學、合理,對于新時期廠站、線路調度命名工作能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本文通過基礎調研,首先對目前命名模式對命名管理工作的支撐水平分析,接著對各行業及電力行業的命名方法與命名規范普查,并進行了命名方案評估,然后通過試運行逐步修正,最終得到明確的廣東電網電廠、變電站及輸電線路調度命名規范。本文所做的工作實現了電網廠站、輸電線路調度命名從簡單的命名慣例到統一、明確、科學、高效的命名規范的轉變,大大地提高了廣東電網廠管理水平,是管理工作上的創新突破,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1]梁永清.對廣東電網的調度編號和調度命名問題的探討[J].廣東電力,1998(03):32-32.
[2]蔡建章,高孟平,蔡華祥.云南電網一次設備編號和圖紙標準化管理實踐[C].2010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中國云南昆明,2010.
[3]龍霏,朱林,傅龍輝,等.廣東電網輸電線路開關編號擴充方案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2013(10):53-57.
[4]芳草.我國鐵路線的命名[J].交通與運輸,2003(03):21-21.
[5]汪波.對高速公路網路線命名和編號調整相關技術規定的體會與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09(06):15-17.
[6]王際桐.論我國地名的命名原則[J].地球信息科學,2001(03):13-17.
Research on Naming Norms of Sub-Stations and Transmission Lines in Guangdong Power Grid
FU Long-hui1,DAI Mei-sheng2,LONG Fei3,ZHU Lin2
(1.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UT,Guangzhou510640,China;2.School of Electric Power,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640,China;3.Electric Power Dispatch and Control Center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oration,Guangzhou510600,China)
This paper mainly focusing on the naming norms of power plants,sub-stations and transmission lines.With the large expansion of Guangdong power grid,it requires updating and extending the traditional naming norm,even forming new one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great changes.By a spirally progressing procedure,including survey,objective design,guidance of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this paper finally proposes new naming norms for sub-stations and transmission lines in Guangdong Power Grid,which offers great help for electrical device management.
Guangdong power grid;dispatching naming;equipment management
TM73
:A
:1009-9492(2014)10-0055-04
10.3969/j.issn.1009-9492.2014.10.015
傅龍輝,男,1988年生,廣東惠州人,碩士。研究領域:電力系統運行、控制與保護、建筑電氣。
朱 林,男,1979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領域:電力系統穩定與控制。
(編輯:向 飛)
201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