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偉
(定西市隴西縣渭陽初級中學,甘肅定西,74810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所謂“興趣”是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內在趨向性和內在選擇性。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助力器,是學習成功的催化劑。那么,應如何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呢?下面是筆者在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中嘗試的四個方面。
七年級學生剛步入初中,他們對初中生活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正是教師和學生相互熟悉、建立信任、培養感情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對英語、對教師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初中的英語課比小學時候更有趣,英語教師也更能幫助大家提高英語水平。學生有了這樣的想法,他還會不愛上英語嗎?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把七年級新生完全當成初中生對待,因為他們大部分還是小學生的心態,他們需要學習氛圍。這時,教師就是氛圍創造者,學生就是輕松活潑氛圍中的執行者。學生說錯了,教師不要及時更正,等課后把他單獨叫出來,可以告訴他:“你今天的表現不錯,進步很大嘛,繼續努力,但出現了幾個問題,以后注意啊!”這樣,學生會認為教師對他非常重視。如果某些學生課堂上不敢發言,教師就要在課后多關心、多輔導他們。從最基本的知識點出發,一有進步就給予鼓勵,這樣學生能保持良好的情緒,能大膽發言了。長此以往,學生學英語的潛能就能開發出來,成績就能提高,英語語言素質就能培養起來。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高效課堂,教師應主動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打破“傳道、授業、解惑”“師嚴道尊”的傳統戒律,樹立“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念,變教師的單向傳授為師生共同學習或雙向交流,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外作業的布置,也有一定的技巧。現在的學生學習任務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那么如何讓學生既能完成作業,又不覺得背單詞是一種負擔呢?教師可要求學生在晚上睡覺前15分鐘或早上起床后5分鐘回憶課上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要想學好英語,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享受到收獲的幸福。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研究發現,在經歷過的事物中,曾獲得成功的事物容易引發興趣;在未經歷過的事物中,有希望獲得成功的事物容易引發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回顧以往學習中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新的學習內容也應適應學生的年齡、能力水平,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比如,教師在批閱作業時給學生激勵性的語言:“作業有了好大的進步!”“如果再認真點,你會更棒!”在作業評講時,教師可以有意鼓勵:“某某同學進步很大!那道題別的同學都思考錯了,只有他想到了。看來他已經喜歡上英語了,同學們以后要向他學習啊!”教師在課堂上給予表揚,課后及時單獨輔導、鼓勵,這些學生的自信還會找不回來嗎?課堂上,教師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問題。如果學生回答正確,教師要及時表揚。在教師的心目中學生應是平等的,這樣,學生的成就感就會建立,對學習的興趣就會提高。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但同樣是一個你追我趕的競賽過程。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哪個學生來到學校不想當個好學生?筆者經常會舉辦“小組競賽”,讓組長先來分析這道題,其他組長打分,評出最優秀的小組給予表揚獎勵。“組內作業競賽”使得學生的作業越來越整齊、規范;“單詞競賽”比拼可使學生加強對單詞的記憶;“文章背誦競賽”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內成績競賽”增強組內凝聚力;“英語演講比賽”使得大部分不敢張口的學生也開始大膽開口,提高了語言的交際能力。如此多的競賽,就有如此豐碩的成果。
從教學實踐來看,好的教學方法不是強制而是引導。要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一旦興趣產生,他們就可以在無拘無束、備感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融入教學活動,英語成績自然能提高。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確實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勢在必行,要使自己成為高效課堂下的佼佼者,學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教師必須先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提高興趣是關鍵。
[1] 朱麗梅.談小學英語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的銜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3).
[2] 夏侯富生.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與對策[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