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
去越南之前,最糾結的一件事是:到底該帶人民幣還是美元?
越南盾是這個世界上花起來最牛氣的貨幣之一,跟人民幣的匯率是3000:1,隨便買碗米粉吃,都要拍出幾萬越盾來。同去的朋友是這樣形容的---哪怕在國內吃低保,在這里也能找到土豪的感覺。
由于中國的銀行是不回收越南盾的,所以帶人民幣或美元來,在當地少換一些越盾零花,是比較靠譜的辦法。一直聽說人民幣在東南亞很受歡迎,但心里總有些不踏實。最后決定折衷,帶了一半人民幣一半美元的現金來到了峴港---這個位于越南中部、河內和胡志明市之間的越南第三大城市。
有朋友問,為什么去峴港?這個字怎么念?呵呵。該怎么形容這個地方呢---這里曾是越戰期間美軍最大的軍事基地,擁有長達30公里的海岸線,美溪海灘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六大最美海灘之一。除此以外,它周邊3小時車程內,有三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會安古城、美山圣地和順化皇城。如果說河內是政治中心、胡志明市是經濟都會的話,峴港及其周邊就是體驗越南獨特歷史,尤其是19世紀至20世紀前半葉歷史,并順帶休閑的首選之地。
下飛機,進海關,第一感覺是,海關官員還算客氣,只是簽證顯得不那么“友好”。由于中國新版護照的地圖上包括進了與越南存在爭議的南海島嶼,越南方面發給的落地簽是“另紙簽證”,而不是直接貼在護照的簽證頁上。這也可算是中越之間“亦敵亦友”國家心理的一個有趣例證。
從市容和繁華程度上看,峴港市大約相當于中國的一個二三線海濱城市,有一些高樓、一座不錯的跨海大橋和很多的海鮮大排檔,但并無太多新意。而一到貼近海岸線的海灘,它立刻就嫵媚靈動起來,有了“小夏威夷”的味道:海藍沙清,椰影搖曳,更重要的是,人不算多,沒有過度開發。車再順著海灘開下去,看到的就是各個五星酒店的招牌和映襯在海灘上影影綽綽的燈光:凱悅、皇冠、金沙、鉑爾曼……
這些酒店里的住客,大多是中國人和西方人,這是我自己在第二天早餐時的觀察,后來被會說流利中文的越南導游證實。24歲的導游是個瘦小黝黑的越南姑娘,在越南學的中文,去南寧交換學習過一年,總是“美女”“帥哥”不離口,還能熟練使用微信。
她告訴我,這里每年的旅游旺季是夏天和春節,都是中國人帶動起來的,因為“中國人現在夏天喜歡出海,冬天喜歡曬太陽”。我問,臺灣、香港人多嗎?她說,偶爾有香港團,但絕大多數是內地團。
大約也正是因為中國內地人在這里的壓倒性購買力,人民幣成為非常好用的貨幣。事實上,我一來就后悔,人民幣帶少了。無論是在飯店吃飯還是商店購物,店員在報出越南盾價格后,馬上會再報出或者用計算器打出人民幣的價格。最讓我吃驚的是,在會安古城的小攤上買紀念品時,攤主竟然也能找出人民幣零錢來,實在不夠的話,旁邊的攤主會馬上幫忙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