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飛
在人類歷史上,總有一些天才讓后人為之仰望。但達·芬奇不是,他讓人為之絕望。你永遠無法想到用更全面更準確的詞匯來形容達·芬奇的成就。
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傳記作家瓦薩里這樣形容達·芬奇:“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的所作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于上蒼而非人間之力。”
對于沒有經歷過文藝復興的人來說,要理解文藝復興和達·芬奇是困難的。僅僅從歷史教科書上,片面地接觸到“文藝復興就是沖破中世紀的禁錮,重新喚醒人性的光輝”,這肯定是不夠的。
毫無疑問,達·芬奇首先是一位畫家,是所有畫家中最杰出的。他的杰作《蒙娜麗莎》《抱銀鼠的女子》《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和《最后的晚餐》,體現了其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被譽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位人物肖像畫作能跟照片匹敵的畫家。但是我們卻不能照此理解: 繪畫并非是達·芬奇的終極藝術,而只是達·芬奇最基本的工具,他無比嫻熟地運用著這個工具描摹天地,洞察萬物。
他的個人研究覆蓋如此廣博,人們甚至沒有辦法一一列舉:他是偉大的雕刻家,這一點只有米開朗基羅能夠和他媲美;他是偉大的數學家,他的手稿上甚至聲明“非數學家莫進”;他是偉大的生理學家,解剖學第一人;他是偉大的天文學家,提出“太陽不動”和“月球的反射光線更多地來自于地球的海洋”理論;他是偉大的物理學家,最早確立“慣性原理”和“連通器原理”;他是偉大的地理學家,遺跡學的創始人;他是偉大的水利學家,設計了佛羅倫薩運河水系,并奠定了現代城市雛形;他是偉大的發明家,被明確追認為第一發明人的就有飛行器、坦克車、潛艇、動力紡織機、起重器、計程器、打樁機……
幾百年后,美國當代作家丹·布朗從達·芬奇的密碼筒和鏡像文字當中獲取了靈感,寫了一部《達·芬奇密碼》,使全世界的人為之瘋狂。但是那本書與達·芬奇的成就比起來就顯得太卑微了,那僅是一本暢銷的懸疑小說,于達·芬奇的天才有何加哉?
從世間萬物當中可以領略造化的鬼斧神工,從達·芬奇的手稿當中也能一窺他的天才創造。達·芬奇一生勤于記錄,寫下了無數的手稿,而現存的手稿僅有五千多頁。這些經過諸多波折,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手稿很少注明日期,事實上人們已經習慣于將達·芬奇手稿稱作“含義模糊的紙片”。它不僅包括未寄出的信件、各式表格、不同語言的讀書筆記、機械和工程草圖等,而且即使同一張紙上也往往會有不同研究領域的痕跡。一篇關于光學的文章旁邊可能是一幅人臉素描;一種關于特別顏料的配制方法下方,是關于某篇醫藥配方的論文……鑒于此,他在米蘭時期書寫的連續72頁的《哈默手稿》更顯得彌足珍貴。手稿當中包含大量對水力學、天文學、建筑學、巖石和化石的闡述文字和手稿草圖。當 1994年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以308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哈默手稿》時,傳記作家麥克爾·懷特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因為我需要它。”蓋茨說,“《哈默手稿》屬于全世界。”
蓋茨購買了《哈默手稿》之后,委托大英圖書館的專家進行破解,并每年將原稿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館進行展覽。盡管如此,能夠得見《哈默手稿》原貌的世人還是少之又少。
《哈默手稿》中文版上市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翻譯成了中文,更是有史以來將手稿匯集成書并公開發行的首例嘗試。
編輯 鐘健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