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全,王連芬,李國斌,董振起,徐明陽
(天津市寧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天津 301500)
地膜覆蓋是一項有效的提高花生產量的栽培技術,同時具有保護土壤結構、調節土溫、保墑蓄水、抑制雜草生長、抗御水蝕風蝕等作用[1]。北方地區花生制種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區,而50%左右的水分是通過蒸發作用損失的[2],因此在花生制種中采用覆蓋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楊富軍等[3]研究發現,與裸地栽培相比,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花生可提前7d播種,并能顯著提高花生出苗率,增加有效開花數、有效果針數,促進莢果發育,顯著增加單株結果數和莢果產量。地膜覆蓋栽培提前播種較裸地栽培增產925.9kg/hm2,較正常播期地膜覆蓋栽培增產209.1kg/hm2。
采用花生大壟雙行覆膜播種一體機,首先用開溝器開100~120cm覆膜溝,進行深施肥,用打藥器噴施除草劑,覆蓋地膜后用覆土圓盤覆土,鴨嘴滾筒式播種器在膜上打孔播種,最后用鎮壓器對播種行及膜側覆土處鎮壓,所有作業連續一次完成。
花生制種田需選擇地勢平坦、質地疏松、通透性好、輪作3a以上的壤土、沙壤土或沙土地,忌與豆類作物輪作。
作物收獲后或播種前進行深翻或深松。一般先采用深松機進行土壤深松,深度為30~35cm,再進行旋耕整地,深度為15~18cm,使地表土壤平整、細碎,無坷垃、根莖及雜草等。結合耕作施入優質腐熟有機肥2000~4000kg/667m2,耕后精細整地鎮壓。
播種機的選型需根據大壟寬幅、土壤質地、拖拉機動力等條件進行選擇,以雙行播種機較為常見,目前相對較為成熟的播種機有2BFD-2花生覆膜播種機等。
花生制種田地膜覆蓋種植一般比裸地提前5~7d左右,北方大部分地區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種。
花生播種密度根據品種、地力、水肥等因素加以確定,分枝少、株叢小、生育期短的品種和水肥條件差的地塊密度大些,反之,密度要稀。一般密度為18000~24000株/667m2,播種量為12~15kg/667m2。
測土配方施入適量化肥。一般結合播種,每667m2施入花生專用復合肥20~30kg或磷酸二銨15~20kg+硫酸鉀8~12kg。
花生植株生長停滯,中下部葉片脫落,莢果飽果率達65%~75%時及時收獲。為保障花生種子活力,花生收獲要求在霜凍來臨之前進行。
花生制種田大壟雙行覆膜栽培技術具有明顯增產效果。2011~2013年寧河縣試驗區三年制種花生產量達280.6kg/667m2,較對照(221.4kg/667m2)產量提高 59.2kg/667m2,增產 26.7%,水分利用效率由0.88kg/m3提高到1.21kg/m3。其中2011年產量 280kg/667m2,較對照(217.9kg/667m2)產量提高 62.1kg/667m2,增產 28.5%,水分利用效率由0.9kg/m3提高到1.27kg/m3;2012年產量 268.5kg/667m2,較對照(214.2kg/667m2)產量提高54.3kg/667m2,增產25.4%,水分利用效率由 0.86kg/m3提高到 1.14kg/m3;2013年產量393.3kgkg/667m2,較對照(232.2kg/667m2)產量提高61.1kg/667m2,增產26.31%,水分利用效率由0.88kg/m3提高到 1.21kg/m3。
[1]王麗學,李寶筏,劉洪祿.農田覆蓋技術及相關理論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2,01:33-35.
[2]山侖,鄧西平,康紹忠.我國半干早地區農業用水現狀及發展方向[J].水利學報,2002,09:27-31.
[3]楊富軍,高華援,趙葉明等.地膜覆蓋栽培對花生生殖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3,26:10643-10645.